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铁血魏晋南北朝> 第一百七十九章 夕阳西下(一)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七十九章 夕阳西下(一)(2 / 2)

李苗的遭遇和当年的王肃如出一辙,怀揣着对萧衍不共戴天的灭门之仇,李苗联合北朝鹰派势力在皇帝元恪面前极力鼓动再次伐蜀,并依靠自己常年经营蜀地的经验,积极陈述灭蜀之策。

而北魏朝中鸽派代表游肇却不同意李苗的建议,他上书道:“现在我国连年爆发水涝旱灾,老百姓真的不能再被征发去支援战事了。过去我们开疆拓土,都是因为南朝地方大员归顺投降,例如薛安都、裴叔业、夏侯道迁等,所以有征而无战。而现在我们对出谋划策的李苗真是真假难辨,就算他们这些南朝人所言不虚,那也是因为这些人对梁朝有怨气,借我们出气而已。蜀地险隘,镇戍没有疏漏,怎么能随便听信他人的一番浮言而就轻易地出动大军呢?”

尽管游肇口吐莲花,但史载宣武帝并未把游肇的建议听进心里去,最终,元恪在李苗等人的鼓动下,于公元514年冬季,任命司徒高肇为大将军、平蜀大都督,任命李苗为龙骧将军作为向导,辖制益州刺史傅竖眼,梁州刺史羊祉,安西将军奚康生,抚军将军甄琛,统帅步、骑兵十五万人大举入侵益州。

我们说元恪为什么不让熟悉益州形势的邢峦作为主帅,而单单任命高肇为统军大都督,南下征伐南梁帝国呢?史书没有明说,但根据《魏书.邢峦传》记载,邢峦这位北朝百战名将暴病卒于514年,所以估计邢峦那时身体不适,无法远征(或者已经死亡);但更加有可能的原因却是,益州独特的封闭地理特征,很容易导致军阀割据的情况出现,而高肇本身为元恪的舅舅和心腹宠臣,本人在军中并无资历和影响力,高肇在军中名为统帅,但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监军而已,就算南下大军攻取益州全境,高肇这种在军中没有号召力的皇帝心腹,也完全无法在益州闹独立。于是高肇这种能让元恪安心的角色,当然也就成了南下大军当仁不让的大都督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站在高肇的角度,他就不怎么愿意担任这个南征大军的统帅了。为什么这么说?一是因为益州地形险峻,易守难攻;二是因为几年前,北魏帝国在和南梁帝国在淮河沿岸,钟离、义阳、寿阳、朐山等地的拉锯战中,败多胜少,国力消耗巨大,实力大不如前;所以正如游肇分析的那样,北魏是否能在此次南征中占到便宜,实在是难以预测。

于是别看高肇现在作为统帅,威风八面,但将来如果作战不利,南征就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对高肇在北魏政府的声望就会大有损害。但是皇命难违,元恪让舅舅领衔南征,高肇又怎能抗旨不遵?

话说高肇骑在高头骏马之上,连日的鞍马劳顿已经让他不堪重负,而身边的李苗还在喋喋不休的唠唠叨叨,对四周的山川形势更是口沫横飞的指指点点,我们的高司徒对李苗的长篇大论那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正当高肇心中不爽,昏昏欲睡之时,一匹战马从行军队伍的后面快速追了上来,来到高肇面前,跳下一个军校:“司徒大人,皇上的圣旨到!”

高肇一个激灵醒了过来,接过圣旨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堂堂一个国舅爷为啥会如此惊慌?原来这个圣旨的落款并不是皇帝元恪,而是元恪的皇太子元诩!宣武帝元恪刚刚在洛阳驾崩了,元诩在诏书中招高肇立即回朝,南征事宜就此终止!

真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元恪的突然离世必然会引起北魏朝堂的动荡,权利的重组将不可避免。那么元恪是如何驾崩的呢?我们又应该如何评价元恪的一生呢?太子元诩又是何许人也?高肇此次回京到底是福是祸呢?我们下一回再说吧。<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xbiquta.com</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