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瞬间,大家都不谈定了,看向武植就像看到怪物一般,神态各异,有些是满脸的崇拜敬畏,有些则是满脸的羡慕嫉妒恨。潘伟站在一旁,方觉得心有慰籍:“原来不止我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啊!”
听到众人议论,状元楼东家钱穆无疑是最为高兴的一个人。本来他看到武植只是一个未满十九岁的少年郎,才跟他的儿女一般大(他有两个儿女,大女儿十九周岁,已经出嫁,嫁于城北的布商周家;小儿子如今十六周岁,还在私塾上学),虽然写出了《题汴梁状元楼》这首不同凡响的七律,但他显然还没有怎么放在心上。可哪知人家年纪轻轻就考上了进士,而且还是《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的作者,他明显被镇住了!
绍圣三年年底时,随着众士子奔赴京城,《天净沙•秋思》这首词经恩州士子宣扬,就在京城里流传开了,大家读之,都惊为神作,纷纷传抄吟诵,一时间搞得京城洛阳纸贵。
作为状元楼东家,平日里各种文人士子汇集在状元楼吃吃喝喝吟诗弄文,钱穆这段时间听得最多的就是《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了,他还曾经不断地在猜测这武植究竟是何方神圣,能写出如此意境深远、苍莽绝伦的词句来?
现在,钱穆终于知晓写出《题汴梁状元楼》和《天净沙•秋思》的作者竟然是同一个人,而且还有着少年进士的尊贵身份,这令他尤为惊喜莫名!他觉得自己悬赏出去的五百两碎银花得太值了,赚大发了。他要把武植的作品精心装裱后,悬挂在状元楼最显眼的地方,到时状元楼会随着武植的名气四处散播,闻名遐迩,宾客盈门,他能不大赚特赚吗?
接过钱穆亲手恭恭敬敬奉送上来的五百两碎银,看着他谄媚讨好的眼神,武植笑了笑,道了声谢后,随后把银两递给身边的小娥。小娥拿起沉甸甸的一小袋碎银,笑得合不拢嘴。而潘伟和王二则杵立在一旁,看的是目瞪口呆。
“恭喜公子!贺喜公子!”旁边的士子们心思各异,更是恭维不断,他们脸上那个羡慕嫉妒恨的表情是溢于言表。
在大家的恭维声中,武植一行四人重新回到雅间,把众人阻挡在门外,继续刚才还没有吃完的宴席,既然是免费的了,不吃白不吃啊!四人吃得更欢了。期间,钱穆还特意来雅间给武植和潘伟等人敬了杯酒,当他得知潘伟也是新科进士后,更是殷勤有加,颇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武植等人对他也是笑脸相迎,钱穆受宠若惊!
武植已经通过了省试,取得了进士的身份,本来还在谋划着该怎么出名,谁知道今天因缘际会下,竟然有这么一个绝佳的雪中送炭似的机会,他理所当然要争取了,而且看来效果还不错,凭借状元楼的卖力宣传,他的名声肯定能响彻京城。以后有机会他再添把火,到时估计就可以彻底地扬名立万,直达天听,传入皇帝耳中了。能引起皇帝的注意,这是他一直想要的结果。
果不其然,经过状元楼挖空心思的卖力宣传,状元楼的名声和武植的大名不出几日就在京城传扬开来,众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为了一睹《题汴梁状元楼》的风采,蜂拥而至。状元楼渐渐的就开始宾客盈门,每日里赚得盆满钵满。
随着《题汴梁状元楼》和《天净沙•秋思》这两首诗词在京城里被人们争相传诵,武植也成了京城里的小名人,他的年纪,他的新科进士的身份,都成了人们平日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些人甚至开始把他跟苏轼、周邦彦等大名人相提并论,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
可出名后,烦恼也随之而至,各种诗会、茶会、花魁争艳会的请帖接踵而来,各色文人聚会的主办者都想着邀请武植参加,为聚会润笔增色,增添名头,这是武植万万没有想到的!
武植的本意是为了出人头地,引起皇帝的注意,希望能得到皇帝的青睐,而并不是为了出名而出名,更不是为了去抢别人的风头,砸了别人的饭碗!
在当时,各种文人聚会和佳人争奇斗艳的场合,为这些场合唱和、写诗赋词,其润笔费是按照作者名气大小来计酬的,名气越高,价钱越贵,文采越出众,其润笔费也更高,这是一个行当,是一些贫寒士子挣钱糊口养家的门道,赚的是放下文人傲骨尊严的辛苦钱,常常要绞尽脑汁愁白了头,挣得来之不易!而且,对于武植来说,写诗赋词是一件头疼的事情,他可没有那么多才情去挥霍。
所以,当收到这些请帖,武植一般都是置之不理,束之高阁,他一个场合都没有去参加过,他不想因此而砸了这些人的饭碗,断了人家的赚钱门路。
武植的“高风亮节”,倒惹得潘伟急红了眼,连连哀叹不已,愤愤不平。他也想出名,他也很想去参加这些聚会,很想认识一些才子佳人,可惜没有人邀请他啊!看到武植浪费了这么多的大好机会,他是干着急瞪眼,徒呼奈何。
从状元楼获得的五百两碎银,一下子充实了武植日渐枯竭的钱袋,他又有了继续生产烈酒的本钱。<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