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没好气的看着他,“我用得着你帮我出气?这事你就是不插手,最后还是会用我的策略。”
朱高煦眨巴眨巴眼,不在这多说了,只说了一句话,让何秋瞬间没了教训他的心思。
“这事姐姐也参与了,还是用的她商会的人打的方孝孺!”
何秋很是郁闷的看着他,刚开始还有些不信,但仔细一想,这事恐怕还真有朱玉颖参与。
要不然,单凭朱高煦一个人,从哪来那么多人手同一时段把东宫的人打一顿?
何秋叹了口气,实在没什么立场再去教训朱高煦了,只能语重心长的说道。
“你小子,以后做什么事别冒险了,你这事我们都知道背后有人下黑手,不过当初在北平,大多是自己人,不好真的掀开盖子查,但你看,这不还是让陛下知道了?”
“世上聪明人多着呢,踏踏实实的,别玩什么心计最好。”
朱高煦满脸的不服气,但嘴上还是嘟囔道。
“知道了。”
何秋看着他很是无力,挥手让他们三个都去书房待着,好好读书去。
等到朱高炽兄弟三个走了之后,何秋一人坐在院落里,想着关于朱允炆的事。
不得不说,朱元璋想得实在太美好了。
这么一个十来岁的小孩子,想要他成为合格的帝王,这需要的路还长着呢。
本来他的这个位置,按照宗法就不是什么第一人选,这里面的问题就不小。
而且看朱元璋的意思,恐怕还是要改革,那朱允炆这个孩子真的能担得起这个责任吗?
弄不好就是人亡政息!
就像后世雍正大搞改革,官绅一体化纳粮什么的,可是等到他儿子乾隆上台后,手起刀落,很多东西全都又改了回去。
不说别的,就说能不能把朱允炆教导成朱高煦这个程度,何秋都没有一点信心。
朱高煦和朱高炽本来资质就挺好的,然后有被何秋拉着到知行书院过集体生活,书院里有不少平民子弟,他们平日里就能知道不少民间疾苦。
何况书院还开设的有社会实践,有时候帮农民种地收粮食,有时候就是帮着何秋做一些杂务,这些都确确实实的开阔了他们的眼界和动手能力。
可是朱允炆有这个条件吗?
只看今天朱元璋对他的疼爱,就知道了。
朱元璋是不可能把朱允炆撒到民间体验生活的,说到底还是一个‘长于妇人之手’的孩子罢了。
就这种情况,何秋教他再多知识有什么用?
不懂民情,不会体恤百姓,是绝对看不懂朱元璋的改革措施的,而他的身边又多得是儒臣,这群人说穿了都是既得利益者。
能够背叛自己阶级,站在朱元璋的改革这边的人不少,可是在东宫的,恐怕就没几个了。
这和朱标又完全不同了。
朱标自朱元璋当吴王的时候出生,小时候还是战乱,生活虽然不错,可身边的下人们规矩也没皇宫的重,有些事耳濡目染之下,也能理解。
何况有马皇后亲自教导,心性仁厚,对百姓也确实很好。
成年了,又经常出去巡视,帮着朱元璋做了不少安置百姓的工作,也能说得上亲入民间了。
这些条件都是现在的朱允炆所不具备的,若是朱元璋能够下狠心,把朱允炆打磨一番,倒也不是没有希望。
不过一来朱元璋已经老了,没有那么多时间了;二来朱标的死让朱元璋对他留下的儿子充满了疼爱,只怕是下不了狠心了。
隔代亲这句话,还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