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夜色已深。
林河看着桌子上的宵夜,有点欲哭无泪。
两姑娘太能吃,一斤卤肉全进了姐妹俩的肚子,就给他留了点残渣和鸡蛋饼,让他严重怀疑两人下午没吃晚饭,不然怎么还能装的下一斤卤肉。
就算一人半斤,这也太能吃了。
不过两姑娘还算有良心,把包包里的瓜子水果留给了他。
接连忙了三天,整理出一份塑料件的生产工艺。
期间又跟朱平出去干了单私活,挣了八百外块。
但凡工业,就没简单的。
塑料件生产很复杂,和钢炼铁工业一样涉及到好多门类,林河拿出来的生产工艺也不是什么先进玩意,就李老板那个条件,给他弄一套二十年后的生产工艺那纯属扯蛋。
给的还是淘汰掉的东西,小鬼子四五十年代的工艺。
落后是落后了一点,但胜在投入少。
只要花个万把块把部分生产工艺升级一下就行,重点是工艺控制。
落后的生产工具未必就生产不出质量好的产品,关键还在于工艺控制。
把厚厚的一沓资料拿给何为民,让他去送给李老板。
何为民头皮有点麻,拿着文件不敢置信:“怎么会这么多?”
“不然呢……”
林河一脸少见多怪:“工业的发展都是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慢慢走到今天的,好多大型装备的技术资料是论吨算的,我都是简化了再简化,这最多算是一份指导性文件,告诉工人应该怎么去做,省掉了大部分说明文件,不然就不是三天能弄出来的。”
何为民吃了半天惊,才迟疑道:“这些东西太复杂,老李未必能看懂。”
林河给出建议:“最好让他找个技术员,不要害怕花钱,科学的进步正在推动工业向更高的维度发展,西方和小鬼子已经完成了工业自动化和一体化转型,未来工业产品的竞争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李老板那小厂子要想做大做强,不被市场淘汰,引进人才推动技术进步装备升级是必须的,没有技术人才怎么能行,当然,如果实在看不懂可以来问我。”
何为民无语了半天,看他两眼,嘴上不说心里佩服满满的。
什么叫作高瞻远瞩,这应该就是了。
用二十年后的话说,这叫站在大气层俯瞰地球。
对何为民来说,逼格实在太高。
但又疑惑,大学生他见的多了,但林河这样的之前一个没见过。
懂各种技术就算了,看的还很长远。
听说这家伙就一大专生,还不是本科生,更不是重点大学。
怎么懂这么多技术……
回头跟李老板联系,李老板亲自来了一趟天河。
看到厚厚的工艺文件也傻眼了,技术什么的他压根就不懂,就是看了别人怎么做,然后找了几个有经验的工人,才开了那个小作坊,全靠那点可怜的经验摸索。
看着十万字的技术文件,真个如看天书。
但有些地方能看懂,结合经验再一推敲,就有种通透之感。
可看不懂的占了大多数,知其然却不知所以然。
一听还要花钱找技术员,就觉头大,技术人才哪是那么好找的。
现在不是二十年后,真正的技术人才都在国营厂子,民营企业想要招揽技术人员的难度是无法想象的,即便一些发展到规模很大的民营厂子对那些技术人才的吸引力也有限,就算给的再多,也未必有人愿意舍弃国营厂的铁饭碗去给民营企业打工。
更不要说自己这种小作坊了。
再看到还要买设备,就更是头疼了。
穷啊!
李老板问:“我买了这些设备他能保证让我接到胜达厂的单子?”
何为民道:“人家连你的老处都不要,怎么可能给你保证,不过我觉他说的也对,只要你生产的东西质量过硬,就算拿不到厂子的订单,也能找到其他的客户,这几年各种小厂子越来越多,你不升级技术装备还跟个生产队一样肯定是不行的。”
李老板很纠结,开厂子的只想挣钱!
往里砸钱这种事情,不到万不得已没几个人愿意。
……
镗床导轨粗胚做出来了,送到磨工车间加工之后,又按照林河制定的工艺文件完成了退火回火等工艺,最后送到金工车间进行精加工。
先用车床进行初次精加工后,后续的加工要靠手工来完成。
床子精度不够,做这玩意只能靠手。
好在不是超高精度机床导轨,标准没有那么变态。
只要能达到一个丝就行。
几位老技师仔细研究了林河制定的制作流程之后,这次由朱平主刀还在刮研,另有几个老师傅打下手负责测量等等,刮刀也是特制的,为了制作导轨专门制作的。
为此还浪费了几百公斤物料,采购科没少告黑状。
张厂长难得地大方,知道林河是要加工机床的核心零部件,才没有训他浪费。
林河参观了下制作过程,全程只看不说话。
有个词叫知易行难。
他知道怎么制作这玩意,但没那分精湛的手艺自己做。
这些老技师懂的肯定没他多,但个个都有一手精湛的绝活,在平面上摸一把,就能找出哪里不平,这是几十年苦练出来的功夫,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
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学这个!
等这批人躺进棺材,下一代全都完犊子了。
就算有了全套技术,好多东西也造不出来。
林河有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这些老家伙人可以走,但手艺要留下来。
不能带到棺材里去。
手工制作导轨是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这玩意急不来,几个老头又是第一次做,惟恐给整废了,一个比一个小心,刮一下就要测量一遍,进度自然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