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西班牙1492> 第二十六章 合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六章 合章(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斐迪南进行科学实验,乃至以后进行疯狂的盗版创作,还有无耻的音乐盗版,主要有三个目的。

一个目的是树立自己的高大形象,文艺复兴的标志性人物,吸引一些科学和人文人才,把文艺复兴的浪潮分流一些到西班牙,同时自己这个国王在全国起到带头作用,还可以顺势建立一些科学机构和大学,推动西班牙科学、的发展,前者的作用不用说,呢,可以扩张西班牙的文化影响力,更重要的,也许可以塑造伊比利亚的民族精神和象征,有时候也可以当成一面旗帜,还有“音响塑成的民族意识”,在捷克、挪威、波兰、芬兰的民族独立进程和民族文化发展中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然,具体有没有作用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天主教已经成了西班牙的一面旗帜了。

第二个目的是为推动以后的技术发展,科技进步做铺垫,毕竟你不能凭空抄出一本《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来,他已经开始做全本抄袭的准备了,但里面的定律还要实验来证明,光是牛顿自己在书里提到以及他声称“记不清”的实验就一大堆了。另外就是要倡导实验精神。总之和第一个目的差不多,不能自己老唱独角戏,要让西班牙形成科学潮流,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三个目的,就是确立西班牙标准!科学史上那么多单位,比如国际单位制上的那些吧,基本上没一个出自西班牙的。斐迪南每做一个实验,都引出一个度量衡,一个单位,一种标准。他就把这些单位都揽到自己和西班牙手上,把西班牙的标准、度量衡之类的推向世界。度量衡什么的是小意思,以后还要把科技、文化、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标准由西班牙制定,比如,让马拉维迪成为世界货币,西班牙的央行成为美联储,诺贝尔变成西班牙奖什么的等等。

国际度量衡他已经在准备了,通过英制单位来兑换,通过佛罗伦萨和威尼斯的技术来制定原器,然后自己安个名字上去。没办法,谁叫历史上是英美的标准横行天下,所以只有英尺英寸英磅能留下精确的广为人知的与米、千克换算的单位,而眼下意大利地区的器皿制作最精细啊。斐迪南可以原创的要素只有两个,一个就是水银,西班牙掌控着丰富的资源,另一个就是水了。

一整套国际单位制,现在还没有完成也没有公开,以后再说。就说现在这个大气压实验,斐迪南已经由此开始打造西班牙的标准。

压力的单位被他命名为“帕”,不过不是帕斯卡,而是“帕尔马”,也就是实验地点马略卡岛的帕尔马湾。

斐迪南在实验完成后当场宣布,把地中海海平面上大气的压强,也即760mm水银柱,作为“标准大气压”和“标准压力”,因为这是上帝降下的威压,并且展示了按照托里拆利的方法制作的水银气压计,可以测量不同高度上的气压。

一个“标准大气压”被定义为101325“帕尔马”,让很多科学家不解,为什么定得这么麻烦。以后国际单位制被推出,才让人们恍然大悟。

国际单位制的测定,首先需要4摄氏度的纯水。

那么以后就没有摄氏度了。

……

斐迪南说干就干,取一根细玻璃管,加入三分之一的尽可能纯净的水,密封。然后将其置于沸水中,一段时间后再将其置于火焰上,立即开始沸腾,然后记录水位。

待其自然冷却,便将其置于水槽中,水槽中是刚开始熔化的冰水混合物。

古代用硝石制冰,所以斐迪南之前往里面加入大量硝石,成本可不低。

将管置于水槽后,再不断往槽中加入少许硝石,持续保持冰点。

最终记下水位。

这些实验均在风平浪静阳光明媚的时候,在巴塞罗那地中海海面的船上进行。

这样斐迪南便得到了100摄氏度和零摄氏度。在管上花很长时间均匀地分配为100个刻度,世界上第一个温度计就制成了,而且是按照后来使用最广的温度标准。

“这就是斐氏温标。”

“T(K)=273.15+t(℃)为换算公式,以水的三相点的热力学温度的1/273.16,标记为‘西’,即西班牙温标。”

然后便可以安排制定国际单位制了。

斐迪南同时还安排工匠,用黄铜先制成了一个简单的抽气泵,就是奥托・格里克做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搞研究用的。同时他按照盖斯勒管的原理,安排水银真空泵的研究。该研究耗时至少要一年以上,等他回来才能见到成效,不过他要出去两年半的时间,自然没什么问题,西班牙的水银够多,随便怎么消耗。

制作抽气泵的目的,就是要准备马德堡半球实验,扩大之前大气压实验的影响。

托里拆利实验早于马德堡半球实验,已经提过,它之所以没有被立即认可,就是没有直观地――准确地说,是没有足够震撼地――显示出大气压的力量,再加上托里拆利也没什么身份,自然被老派学术家打压。

斐迪南的身份,谁也不敢打压他,而且当时红衣主教和教皇代表都在场,各界人士也都在观摩,在主流学界,基本上已经成为共识。许多意图革新的科学家,已经开始进一步研究大气压了。

不差钱的亚历山大六世甚至修了个小水银池,然后竖上了153根玻璃管,以此展示上帝的威能。当然斐迪南知道后立即大惊失色,火速写信给教皇大人,您老别不要命啊,汞蒸气可不是人类受得了的,好在亚历山大六世没来得及参观,不过他在立即封锁通往水银室的门窗后,想到了一个新的主意。此是后话。

在这件事上,教会和科学家难得地达成了一致。但是一些老派的教授和科学家,他们吃的是亚里士多德的那碗饭,不愿意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被冲击。还有一些教会内部的教士,看不惯新教皇的荒淫生活,因此把不满转移到这件事上,认为教皇是胡来,肆意使用上帝的名义,简直是对上帝的亵渎。再加上一些受到风言风语传染的平民,也觉得水银柱没什么了不得的,似乎证明不了什么,于是在意大利一带,还是掀起了不小的争议。

――――分割线――――

为了打消这种争论,斐迪南决定再安排一次实验。

当然,他不会这么无聊地为了几个顽固者和反对派的说法就大费周章,反正真理越辩越明。其实对于这种现象,他是乐见其成的,甚至指示一些人明里暗里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表达这种质疑,说国王的说法有误之类的。

他是想把一些政治上的反对言论和不满情绪,转移到学术层面,并引起民众的注意,然后予以打压,让那些反对派们有苦说不出,同时在科学家和老百姓面前刷一刷声望。

其实最需要刷声望的不是他,他的声望还算可以,急需的是亚历山大六世。

作为西班牙人,亚历山大六世在意大利人为主的教廷里说话还是有点虚的,也正因此他格外珍视与西班牙祖国的关系。他的私生活也给他造成了很多麻烦,再加上反对派的宣传,他在罗马城里的名声很不咋地,也没什么公信力,所以对于斐迪南在信中给的建议,他是举双手赞成的。

让那些反对者的意见在学术方面爆发出来。政治上,不敢说我绝对有道理,况且我确实生了几个私生子,有损名声,但是这个学术问题,结果肯定是我对你错,我赢你输,你却大张旗鼓的宣传,还让老百姓知道了,那么到时候在公众场合看一看到底谁对谁错?这一次你自己找死被打脸了,下一次再说话就没那么多人信你了。

于是在双方的精心策划下,1493年10月12日和10月18日,马德里(斐迪南指定)和罗马先后进行了半球实验。

之所以马德里在前,不是因为教皇谦让。毕竟学术问题他不太懂,亚里士多德的赫赫声名,纵然他看过水银柱,也还是有点发虚,万一真的是我错了呢?

1493年10月12日,挑这个日子,正是因为哥伦布在一年前的今天出发,而今天要在科学领域见证新发现的到来。

斐迪南并不在场,这个时候他已经随第二次去美洲的船队到加那利群岛了。斐迪南虽然搞了很多DIY和实验,但他是国王,是政治家,不是DIY爱好者和科学家,他想干的事是征服美洲,不是戴上科学王冠,所以以后类似的事情他不会都亲自来干。第二次航行之后,悠哉游哉的时光就结束了,欧洲大陆的乱局和美洲新大陆的扩张都如火如荼,急切的扩张和发展任务堆积如山,他已经没有时间为了一件发明而过上一个月的失眠生活。

在场的主事之人是红衣主教门多萨。他面前数十米的地方,摆放着两个黄铜质半球,球被灌满水,嵌合,再抽出水,形成了真空。

周围不远处是大批围观的群众,望着眼前被嵌合的铜球议论纷纷。

“迭戈,我听别人说,这个铁球是被上帝的威压拼合在一起的,要用十六匹马才能分开。”

“怎么可能,也有位教士告诉我,那些都是不敬上帝的人胡说八道,铜球好好地摆在那里,顶多就是嵌合起来,哪里看到什么威压了,我看一匹马,不一条狗就可以拉开它。”

“哈哈,怪不得你连把枪都造不好,一匹马怎么拉?”

“额……那就两匹,两匹肯定可以了……咦,怎么一下子就牵了八匹马来?”

“你们三个说这些干什么,还不好好看主教大人演马戏……”

……

“开始。”门多萨不管那些七嘴八舌的议论,宣布实验开始。

四个马夫牵来八匹健壮的骏马,在球的两边各自栓上四匹,然后开始催动马匹奔跑。

“……”看着眼前的场景,门多萨心里也有些发虚,当时自己只是看见了一根水银柱,但现在却要八匹马来拉,虽然国王说他精确计算后才定制了铜球,非得十六匹马不能拉开,但国王已经走了,在场背锅的却是自己。

希望上帝真的降下如此强大的威压吧。

“加油!加油!”大家齐声呼喊,同时仔细观察,看看是不是有人放水。

几分钟过去了,人马都满身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但铜球却还是纹丝不动。

围观的群众顿时惊到了,纷纷交头接耳。

“迭戈,你刚才不是说,两匹马就能拉开吗?”

“迭戈,你不是说上帝的威压不存在吗?”

“迭戈,你亵渎了上帝,死后会下地狱的。”

“迭戈,不用等死后,如果上帝愿意,现在就可以用那种威压把你压得粉身碎骨!”

迭戈双眼圆睁,浑身颤抖,片刻之后,突然身体晃悠了一下,一头栽倒在地,不省人事。众人急去看时,已然气绝身亡。

“唉,这个小伙子,我知道他准备娶我隔壁的寡妇,那寡妇是他前妻的妹妹!天哪,《利未记》明确禁止这种行为。现在他又亵渎上帝,死得不冤。”

……

门多萨松了一口气,命令再牵来四匹马,左右各栓两匹继续拉。

过了二十分钟,人和马再也跑不动了,铜球还是没有动静。

门多萨没有给他们时间休息,又命令加上四匹马。

结果拉了十几分钟,依然没有拉开,而现场只有十六匹马,没有更多了。

大家傻眼了,和剧本不一样啊?总得拉开吧!

其实这才是剧本,门多萨和斐迪南商量好了。

本来十六匹马拉得开,但是之前的十二匹马都累得精疲力尽,门多萨却根本不给它们休息时间,怎么拉得开呢?

接下来就可以表演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