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西班牙1492>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饮一啄一河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一十一章 一饮一啄一河蟹(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于是,就在1495年圣诞节这天,彻底征服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报告送到了斐迪南手上。

这件事情之后,伊斯帕尼奥拉岛施行了更加严厉的管制措施,取消了任何形式的私人武装。

“陛下,我建议应该发布诏令,借此机会明确禁止西方领地上所有未经国王准许的私人武装和武装船只。”

刚刚从纽芬兰归来的加拿大总督丰塞卡,分享了报告的“喜讯”之后,向斐迪南提出了这样的建议。

“是的,就这样吧!不久我就正式发布命令。另外,我最近接到一些贵族和富商请求王室的区域殖民许可,不得不说他们真有创意……”斐迪南点点头,并且吐槽了一些贵族蠢蠢欲动的行为。

“那些请求也一并冻结!等海岸据点稳定下来以后,在南美洲可以部分发放给贵族的许可,但是数量要控制,管理要严格,不允许私人武装。这是王室的西方领地,忠于王室的秩序是必须保障的!……至于加拿大和美利坚,我以后会有正式的法案。”

“陛下,我还有个想法想说一下,最早是几个教士提出来的。”丰塞卡又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建议。

就是之前到新大陆的教士,尤其是在纽芬兰岛和格陵兰岛的那些教士们啊,一开始到这苦寒之地,尤其是格陵兰戈特霍布那地方,着实冻得瑟瑟发抖。

但随后,他们发现,这一带新发现的蛮荒土地,对于教士们的传教事业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堂般的地方!

土著太好骗了!

截止1495年圣诞节,教士们在北美的传教事业已经足以彪炳史册了——

纽芬兰岛上的四万贝奥图克人,1493年春,皈依天主教。

魁北克附近的1500多名印第安人,1495年夏秋,皈依天主教。

德拉瓦族印第安人(纽约附近),1493~1495年,约1000人皈依天主教。

格陵兰岛戈特霍布附近约2000名因纽特人,1495年秋冬,皈依天主教(戈特霍布的主要居民其实是他们)。

由于拉布拉多“宇宙部落”入侵,丰塞卡抓住时机,断然发动计划之外的征服拉布拉多半岛的战争,威慑各中小部落。

1495年秋冬,拉布拉多半岛并入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版图,影响控制疆界从内陆延伸至魁北克河口。

使拉布拉多半岛印第安人土著四万多人皈依天主教。

北美地区(格兰德河以北的美洲,数据不包括西印度群岛、巴拿马和巴西)已经有近90000人被忽悠成为基督徒。此时西班牙也就派了近万的屯垦兵团而已。

由此,教士们信心大振,每天都可以忽悠数以百计的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意义,生命的价值不断提高!

也好在是西班牙的教士,要说换成教皇国那里,上帝脚下的天主教教士,已经腐化不堪了。

1495年冬,屯垦兵团随军教士们根据从伊比利亚半岛来的消息,决定明年深入圣劳伦斯河流域和哈得孙湾沿岸传教。

并且,他们提出了通过不断传播福音的方式,不战而屈人之兵,让所有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并且,对那些被俘的印第安人,不应一味奴役杀戮,而应该向他们传教,让他们皈依上帝,忏悔罪过,把他们发展成基督徒。

……

虽然丰塞卡认为这样的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不过对于镇压伊斯帕尼奥拉岛、波多黎各等地的土著反抗他认为有借鉴意义,让那些被俘的土著们皈依天主教,尤其是其中有一些部落高层人物乃至酋长本人,这能够消减土著的反抗之心,有望在屠杀后(屠杀后……)的被征服地逐步达到“和平共处”。

比如说,屯垦兵团在后世太子港附近抓获的玛瓜那部落酋长父女,被戴上镣铐,和征服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报告一并送往巴塞罗那。现在,可以把酋长拿来做个实验。

“想法不错,但……”斐迪南笑着摇了摇头。

“眼界还不够开阔,目标还不够宏大。我早就有计划,推动大规模的圣光……传教事业。”

圣光不可怕,就怕组织化。

“我和伊莎贝拉已经商量好了,今天还要由她宣布圣天使会的成立呢!”

咦?怎么是个修女会?

嗯,耶稣会表示(?????)我这个大boss还不到出场的时候,咱们先热身,怎么样?好钢要准备长一点时间,斐迪南已经在酝酿了。1497年咱们就光荣登场啦!

而圣天使会的成立,是已经有长期的基础的。并不是斐迪南近年的推动,而是伊莎贝拉女王登基以来一直在支持筹建的一个组织——圣母无染原罪会。当时尚未建立。

作为收复格拉纳达王国的天主教女王,不仅把自己和自己的家族视为基督利益的捍卫者,而对于提高圣母玛利亚的地位,伊莎贝拉女王一直十分热心。比如,伊莎贝拉女王命人创作的一幅油画中,在覆有卡斯蒂利亚纹章盾的房子前,受难后复活的耶稣出现在圣母玛利亚面前。

根据《圣经新约》,尽管耶稣基督在五百多人面前出现过六七次,但没有明确说死后出现在圣母玛利亚面前,但伊莎贝拉还是描绘了这个非正典的故事,并希望圣母的崇高地位得到整个基督教世界的承认。

也就是,圣母玛利亚因她自身而伟大,而非因为是耶稣的母亲。

在神学观点上,即是圣母无染原罪。

中世纪早期为止,都普遍认为圣母也受原罪的玷染,后来到1472年,当时的教皇写书支持圣母无染原罪,结果在天主教内部导致两方撕逼,最后教皇很生气,发布《太严重》教谕,声明“你们这帮家伙撕得太严重了,都给我消停点”。

伊莎贝拉女王支持圣母无染原罪,对当时的教会产生了影响,天主教日益倾向圣母无染原罪。不过,东正教和几乎所有新教至今都认为,圣母也受原罪的玷染。罗马教皇最后在1854年12月8日的《天主莫可名状》教谕中正式确立圣母无染原罪为教义之一。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而言,斐迪南首先是笑看各方撕逼,进一步坚定了自己的唯物主义。毕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为什么要因为圣餐礼是吃发面包还是死面饼而导致东西教会大分裂(当然根源不在这)。

值得一提的是,斐迪南内心里喜欢圣餐礼吃面包,当然不能说出来,不然会气得亚历山大六世教皇跺着脚让他滚去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那里,不过君士坦丁堡已经沦陷了,普世牧首不会因为西班牙国王的个人兴趣增添笑容。

因而,直到数百年后的后世,“圣母无染原罪”依然是天主教和其他基督宗教的重要分歧之一……

其次,看热闹之余,如果硬要斐迪南假装是天主教徒(其实他一装就是五百年),他还是赞同圣母无染原罪的,理由有个人三观、支持妻子等。

另外,斐迪南的期望就是推动严肃的、清廉的修会的创立。此外还有个人推动天主教改革的一些思考。

圣天使会原本是1535年创立的修女会,与乌尔苏拉会并称,为在全世界传教的修女会之一。

斐迪南见伊莎贝拉对推动修女会和传教事业都兴趣浓厚,提出以“圣天使会”取代“圣母无染原罪会”,并不仅信奉圣母无染原罪,而且把基督教的信仰传播到新大陆乃至全世界……

作者菌在圣光的事情上深入调查了一点点,发现这背后居然还有很多“爱恨情仇”,圣光菌还是有故事的仁呢。

不过,这对斐迪南是件好事,大体上是能加强斐迪南在新大陆的权力。

(另,观察得仔细的诸位在第一卷会发现一个大新闻:未来的西班牙国名全称多了一个字,此中大有玄机也,你可以悟出两个字……)

……

“陛下,这次押送回来的玛瓜那酋长及其女儿,还有二百名四十八名该部落的印第安人,也都押送到了巴塞罗那港口。”

“送回来这么多?”斐迪南有些诧异,不过随后反应过来,已经算少了!有时候送四五百人过来的情况都有。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屯垦兵团有执行我的政策吧?我可不是今天才提的。”斐迪南询问道。

“陛下,据我所知,执行得很好。您提的那个对待西班牙境内少数民族的【恩威并重,刚柔并济】政策,的确是我们统治新大陆的伟大、光荣、正确的治理策略。”

丰塞卡的话语中,已经开始习惯性使用西班牙这个词汇,表明丰塞卡及其家族,已经在向斐迪南对于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的未来关系立场靠拢了。(丰塞卡家族是卡斯蒂利亚较大贵族之一)

这种骗面之词,比起其他的恭维话语来说,肯定更让斐迪南高兴。

“没错,”斐迪南满意地点点头,“只要我们在新大陆,在格拉纳达,在安达卢西亚,在加泰罗尼亚,在未来为西班牙所统治的世界各地,只要我们坚持【恩威并重,刚柔并济】这个民族政策,我们伟大的西班牙王室、人民和军队,就能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让西班牙的旗帜插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不是斐迪南自吹,所谓【恩威并重,刚柔并济】,这一少数民族政策,其中大有深意也!非第一眼看去那么简单。

首先,新大陆的印第安人数量多得是呢!此时仅印加帝国就有2000万印第安人(喵?作者菌都有点怀疑)!这怎么能说是少数民族呢?这不符合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

所以说,我们就需要采取措施,先把印第安人给变成少数。

然后,再对他们实施【恩威并重,刚柔并济】的策略……

而且,并不是朝廷“尊崇黄教”,而是要“传播福音”,让那些剩下来的印第安人皈依天主教。

……

在伊斯帕尼奥拉岛,屯垦兵团就根据这一政策,对岛上的印第安人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①对于一个印第安人而言,唔,首先,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印第安人,你都得“活着”。“活着”懂吗?这是个很深奥的字眼,你可以写一本书。

先得是活着的,才谈得上处理方式。

②如果你是俘虏,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先变成奴隶,或者你也有机会,如果运气好,提前投入圣光的怀抱。

如果那没有发生,你将不得不强制服劳役一段时间,可能是一个月到三个月,甚至半年。

然后,如果你愿意皈依天主教,你基本上可以去接受圣光的洗礼了。如果你不愿意,那么就愉快地充当劳动力吧。三年起步,最高终身。

如果你做出什么不理智的行为,你只好接受死刑了。

不一定是俘虏才会受到这样的对待。那些强烈抵抗西班牙军队的印第安人部落,比如玛瓜那,说的就是你们这帮人,给我通通当奴隶去,当然,如果你愿意皈依,或者劳动一段时间后心向上帝,那就算了吧。

②如果你活着看到了这里,那么很幸运,你可以接受圣光的洗礼了。诸位大哥哥小姐姐会亲切关怀你们的。(下方)

按照原本的历史,16世纪中叶,天主教各修会在全球进行扩张。

修会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为,修会是能够实践天主教的教义和精神,不让它停留在纸面上,比如天主教一直标榜因行称义,可是文艺复兴的东风之下,诸位罗马教皇实力打脸。这就很尴尬了。

就像《此物天下绝响》之于b站一样,各大修会当时可以说在欧洲以一己之力拔高了整个鬼畜区的高度,挽救了天主教的形象与道德。

其次,各大修会以其严密的组织、崇高的精神,在全世界进行扩张,这是早期的新教难以做到的。南洋、美洲、非洲、印度,世界各地活跃着的各大修会,在教皇的权威于欧洲受到沉重打击之际,把天主教扩张到全球,把宗教“改革”的舞台扩大到整个世界,于是天主教重新获得坚强的支撑,守住了阵地。

斐迪南准备成立的有四大修会。

圣天使会(修女会)。

乌尔苏拉会(修女会)。

(佩服这些有毅力满世界跑的修女)

耶稣会(传教大佬聚集之所)。

圣光会【与前面的性质不同】。

……

对于印第安人而言,有四类半印第安人将会接受比较温和的处理。愿意皈依的,比较温和的(没有反抗或者反抗不激烈、认为还有改造希望的,比如投降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印第安人和拉布拉多半岛因努人),亲密盟友(比如贝奥图克人和因纽特人),合作者(如德拉瓦族印第安人)。另外半类是一部分女人和小孩。

对于亲密盟友,像因纽特人——一上来就完全被圣光忽悠瘸了,既然已经忽悠瘸了,就不用其它什么办法了,可以开始建设了,戈特霍布就以因纽特人的居住地和劳动力建成。像结盟程度已经到了贝奥图克人——杂居,盟约,共治共享共建,忽悠得也差不多了,继续忽悠即可,目前……也已经完全被忽悠瘸了。

这种好事情不是普遍现象。更普遍的是被武力慑服或者直接被武力征服的部落。

像拉布拉多半岛被武力慑服,但西班牙在拉布拉多还没有足够的强制力量,那么就派遣监察员(监察他们进贡和各类行为)和传教士一起进驻部落,传播圣光。

如果是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被征服部落,那么就要由军队进驻,将这些部落的人,以及那些俘虏和顽抗部落中愿意皈依的人,还有部分此类范畴之外的女人、小孩,集中到几个村庄、村镇,教授他们种植方法(地还是他们的,人身基本上还是有自由),接受洗礼,皈依基督教,宣讲教义和卡斯蒂利亚语或阿拉贡语(西班牙语还没有形成),收取什一税,等等。

作为印第安人,这样的下场还是不错的。

当然,如果发生什么暴动,对大哥哥小姐姐们(尤其是圣天使会创立,后者数量会增加不少)做出不理智的行为,就是要火烧,屠村的。

……(未完待续)

更新晚了。抱歉。

……

“让枪炮去屠杀他们,让法律去管束他们,让基督去感化他们!恩威并重,刚柔并济!”

这就是斐迪南对于印第安人和其他地区土著人民族政策的简要概括。

不仅仅适用于被征服地的土著民族,也包括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摩尔人。

不过,与摩尔人之间的争端,那可要更加残酷得多,就不是能够轻易“和解”的了——即便是基督徒强加过去的“和解”。

……

不过,还是回到圣光这种手段的运用上来。

加强对印第安人的管理和控制,要点是控制他们的活动,消灭他们的文化。

——斐迪南

我们需要改造印第安人的生活,肉体,精神和信仰。

——斐迪南

多数【自定义】印第安人还不能算完全的人;他们在吃人和杀人方面,是狗;他们在弊习和待人方式上,是猪。

——斐迪南

尽管……(有这些恶劣的行径)……我们还是要仁慈地保障那些被征服的土著人部落和大部分俘虏的生命,因为那不仅拯救他们的生命,也让基督徒们得以获取足够的农作物,以让西班牙人和印第安人都免于饥荒和死亡。

——斐迪南

“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需要两个方面共同的努力与合作——恺撒与基督。”

……

恺撒与基督,是西方世界长达两千年的话题。基督徒在罗马帝国,从默默无闻,遭受迫害,到繁荣兴盛,主宰帝国。基督教迅速壮大起来,却让罗马失去了普世帝国的包容。

罗马帝国灭亡了,基督教会却兀自壮大起来。各蛮族相继建立国家,都先后皈依了基督教。尽管1054年发生东西教会大分裂,但欧洲西部还是完全笼罩在天主教的权威之下。

欧洲各君主国和罗马教皇之间的恩怨情仇,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查士丁尼时代,教皇得去恭恭敬敬地拜见东罗马帝国皇帝。当时罗马不过是基督教五大教区之一。

后来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教皇的关系就纠缠不清了,皇帝需要教皇加冕,但皇帝也有权组织宗教会议,选举和罢免教皇。

到了亨利四世,皇帝已经不得不遭受卡诺莎之辱。当然,亨利后来又报了仇,1080年,教皇格列高利再次宣布开除亨利四世教籍,而亨利也在同年组织经过19位主教和大主教表决的宗教会议,再次罢免教皇。1084年教皇被亨利率军围在罗马七个月,虽然诺曼人的援助迫使亨利撤军,但罗马反被诺曼人洗劫一空,教皇也于次年病死,死前恢复除了亨利以外所有人的教籍。而亨利似乎(在当时人可能会这么觉得)真的受了影响,被自己的儿子政变刺杀了……

这轮过后,皇帝和教皇继续撕,然后下一位教皇又进行了反击……阿尔卑斯山两侧,德意志人对于南边的基督在世代表,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和感情。

阿拉贡和教皇也是纠缠不清,当年西西里晚祷事件后,安茹的查理被放逐。佩德罗三世吞并那不勒斯,但是法兰西籍教皇马丁四世将佩德罗开除教籍,并给阿拉贡停止圣事的处罚,废黜他的王位,解除臣民对他的效忠宣誓。还把王位给了法王的儿子,于是阿拉贡国王的次字遵从教皇命令和法王一起对付父亲……

而我大法兰西也是搞过阿维农之囚的国家,给过教皇七十多年的屈辱记忆……

就连葡萄牙,也曾经与教皇因为划分地球的事情起了分歧,当然仅限于分歧。不过若昂二世临终向教皇申请由自己私生子继承王位的特许请求在本国贵族的阻挠(以及斐迪南喜闻乐见的目光)下被拒绝了,算是也被教皇冕下坑了一把。

西班牙,当前算是和教皇关系最好的国家了。天主教双王与亚历山大六世教皇间有两私三公的情谊——

两私,乃是教皇出身西班牙和斐迪南的日常送钱。

三公,乃是征服格拉纳达,发现新领地传播福音,以及——正在进行的柏柏尔战争(下一章会提),西班牙对天主教确实做出了卓越贡献。

考虑到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冕下如果不是倒霉或者被暗算喝了毒酒——不管如何,斐迪南已经向亚历山大六世重点提醒并得到了后者高度重视,同时斐迪南还打算派可靠的尼德霍格间谍去帮助教皇冕下——任务标准是1513年之前教皇不能死,否则就杀你全家,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按照这个势头,等到下一位教皇能够开始考虑与各国的关系时,宗教改革运动一定已经爆发了。

当基督的权威被大大削弱,就不得不求助于凯撒了。

没有西班牙王国的庞大世界帝国支持的哈布斯堡王朝,北有新教,南有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西有法兰西……真不知道怎么应付得了!

到时候,西班牙就成为阻止天主教在西欧的阵地崩溃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将要构建以佛兰德为重心的天主教堡垒!

教皇也就不怎么能说三道四了……

不过,斐迪南一定要得到那个时候,才开始扩张“凯撒”的权力吗?

……

1495年的圣诞节,真是漫长的一天,事情一件接一件,先是在巴塞罗那大教堂前的广场上主持了焚书仪式,又听取了新大陆伊斯帕尼奥拉岛的最终战报,下午初始,伊莎贝拉女王也要到巴塞罗那大教堂,庆祝圣天使会的成立。

圣天使会的成立,算是斐迪南加入魔改因素以后宗教领域出现的第一个创举,因为它是第一个以全球传教为己任的修会。

成立修会全球传教,只有西班牙才能做得到。

葡萄牙在非洲跑了几十年,怎奈黑人不堪教化,而自身国力又弱小,只能占据点和线,陆战一塌糊涂,被西班牙虐的摩洛哥想虐它轻而易举,结果是传教一无所获(后来会有刚果的成就,但那还远着呢),也没有设立什么有影响力的主教区。

葡萄牙的传教事业要到巴西成为殖民地,才步入快车道,这在斐迪南垄断美洲大陆的当下,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所以,葡萄牙人只能继续悲剧地去规划点和线了。反正以后都是西班牙的。

而西班牙在美洲快四年时间,尽管只建立了五六座教堂,但教士们的忽悠行动成绩斐然,斐迪南如实报告教皇冕下,有十七万人已经投入了基督教的怀抱(伊斯帕尼奥拉岛上那七万多人,绝大部分都皈依了,毕竟活着总是令人向往的)。

而西班牙此时都没有组织什么主教区哪!

这成绩真是令教皇冕下异常高兴!

……

圣诞节的晚上,伊莎贝拉在晚餐时突然想起来,询问斐迪南:“你提出的申请圣职授予权和……委员会的提议,教皇认可了吗?”

“嗯,进展顺利,我们的代表和教皇冕下商议得很愉快,冕下已经表示,他会在颁布授予天主教国王称号的同时一并给予授权。”

斐迪南所说的,正是他扩大“凯撒”权力的第一步。

争取圣职授予权!

圣职授予权,就是请求教皇给予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王室广泛的授权——授予国王任命大主教和各级教士、创立新的大主教区的权力!

甚至,还能管理国内的宗教事务!征收享有教徒应缴纳的什一税!

咋听起来,这种要求简直不可思议,教皇冕下可是把大主教任命权、什一税看得很重要的,在德意志当年就是这样和神罗皇帝撕起来的。哪怕是西班牙人当教皇,人家也是教皇啊!你又不是拿皇,凭什么把这种权力给斐迪南?就因为你是西班牙国王吗?

直到今天,除了咱们大中华这样的少数例外,教皇还是把持着授职权。

……

嗯,还真是这样,当时的确可以成功,就因为我是西班牙国王!

教皇主动给予圣职授予权,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两个国家独有的特殊待遇。

很简单嘛,第一,伊比利亚半岛这两个国家,着实没什么油水,穷!而且是太穷了一点,民众困苦不堪,那是真的困苦不堪,连赎罪券都卖不出太多的钱,不像德意志那样是教皇的奶牛。

第二,这里因为收复失地运动,承担着天主教世界前沿战场的责任,国王的专制权力也扩张了。前面提过,伊莎贝拉女王以来,红衣主教的提名和任命,实际上是西班牙国王说了算——当然这是也有各种巧合因素在里面。总之是不太好操纵的,阿拉贡国王被绝罚了不还是活蹦乱跳。

第三,就是这么两个国家,承担着开拓海外的任务!这才是主要原因!西班牙和葡萄牙,教皇冕下把开拓整个地球的任务交给它们来完成,不得不说教皇到底有点节操,的确是热切地盼望把信仰传播到整个世界。在世界各地都建立教区。

尽管教会在西欧是最大的地主,但想要进行海外扩张,却力有不逮,让教皇自己掏腰包派人员远渡重洋去建立大主教区,那是想都别想。西班牙在美洲“渡化”了十七万人,不也是一个主教区都还没有?

为了鼓励这两个国家在全世界传播信仰,同时继续打击和平教徒,教皇就决定把这项福利给他们。

葡萄牙很早就开始海外殖民了,因此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经得到了教皇的圣职授予权作为嘉奖。而随着西班牙驱逐摩尔人、推进柏柏尔战争、发现了“印度”新土地,给西班牙这项权力自然也是无可厚非的。作为西班牙籍教皇,亚历山大六世已经在考虑了。更何况西班牙还已经让十七万土著皈依天主教,而且(而且!)帮教皇赶走了法国人,教皇冕下能够答应也是无可厚非的。

同时,斐迪南还提出,由于新土地面积广大,希望能够允许西班牙国王建立、领导一个管理各个大主教区(包括本土和海外领土)的机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