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武侠修真>天啓录> 第九回 闻道玉门犹被遮 节四:藏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九回 闻道玉门犹被遮 节四:藏锋(2 / 2)

夏侯坤谦虚几句,便不再说。他素来游剑江湖,从不以身家性命、名望利益为重,衡山派亦是江湖大派,耻于托庇他人。又见师兄青羊垂危,也无心去管这些琐事。青羊一手握着夏侯坤,一手握着狄肃英,虚弱地道:“师弟,愚兄是不成了。如今衡山一派,全都要仰仗师弟把持了。”夏侯坤虎目含泪:“师兄,兄弟自会尽力,你且不忙说,好生将养,来日再图报仇。”狄肃英更是哽咽出声,郑菁在一旁,却不便说话。

青羊摇了摇头道:“这仇也不必去报了,愚兄活了这么一大把年纪,也够长了,早晚都是要死的。现今有些话与师弟说,再迟就怕晚了。”夏侯坤点了点头,只听青羊细声道:“我已立肃英为掌门弟子,他无过宥,不便再行更改。若他才能不足以服众,师弟可自立为衡山之主。”夏侯坤与狄肃英均是倏然一惊,夏侯坤大声道:“师兄请放心,某必将全力辅佐肃英,光大我衡山,肝脑涂地,在所不惜!”青羊颔首,松开紧握着的手,朝他轻轻一招。夏侯坤会意,贴身附耳。

只听青羊道:“剑分九品,最善者极,师弟自来好剑,可知何为剑之绝品?”夏侯坤沉吟:“观其锋,见其芒,可知其品。然此类剑,绝非极品。”青羊微笑颔首:“一剑之锋,予人见,则是器,凡铁尔。剑之绝品,乃在于藏锋!剑不出鞘,则不知其利,亦不知其所穷。故绝剑之锋不能见,见之则死。切记!”夏侯坤若有所悟,问道:“师兄的意思是!?”青羊声如蚊呐,但却又一个字一个字地十分清晰:“切记留意金陵沈……”他说了这七字后,便再没了声息。

夏侯坤双拳攥紧,纵声长啸。他入门之时,年岁尚轻,小了青羊足有三十余岁。青羊不仅对他关怀备至,更如慈父一般,教授文辞武功,此刻阖然长逝,夏侯坤心中之悲愤,不言而喻。狄肃英等衡山门人早已放声大哭。“师叔!请为师父报仇!”“一定要杀了许显纯那个恶贼!”

杨凌劝道:“夏侯大哥,人死不能复生,还请节哀。”沈清泠也走过来致歉:“小女子忝为冰心堂中人,不能救治青羊老前辈,甚是惭愧。”杨凌见她近身,忍不住问道:“姑娘伤势可痊愈了么?”清泠朝他敛衽施礼道:“有劳少侠挂怀,我与晗妹的伤势都已大好。”沈清泠话音刚落,前方忽然来了一票人马,当先两人都是穿着粗布V褐,但身材高大,气势逼人,尤其是右边那个,长面浓眉,双目凛然。众人不禁暗生戒备。

两人赶到衡山人众前,拜见了夏侯坤,齐声道:“夏侯大侠!”夏侯坤连忙扶起,道:“两位兄弟何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两人起来,又拜谢了杨凌救命之恩,杨凌还礼。夏侯坤介绍道:“劫牢之时,情势危急,不及引介。杨兄弟,这二位便是哥哥在陕西碰到的朋友,左边这个姓刘,名叫宗敏,右边这位姓李,名鸿基,适才的一把大火烧了县衙,便是这位李兄弟想出来的妙策。”

李鸿基忙道:“若非夏侯大侠和杨大侠相助,我二人早被杨寰处死,如何还敢居功?”杨凌道:“二位兄弟多礼了,路见不平,乃是我辈侠义中人当为者也。可叹各地灾情深重,而圣上竟然不知,社稷委实堪忧。”李鸿基笑道:“杨兄此言差矣,现在当今圣上,只爱做木匠,朝政大事毫无作为,拿了牛皮糖塞着耳朵,任用奸党。似我们这干兄弟,多是被冤入狱,然则无罪也好,有罪也罢,倘若无二位大侠,再加上自己没加把劲干起来,都只有死路一条。”杨凌听了,满心不是滋味。

刘宗敏亦道:“不错。李兄说得对。不过这地方儿不是个谈话的所儿,不如找家小店坐了,大伙儿喝个痛快!”本来一谈到酒,夏侯坤兴致必高,可师兄方逝,并无心情,当下婉拒。

夏侯坤问道:“两位兄弟,今后有何打算?”李鸿基道:“我与刘兄弟已经商议过了,各回老家米脂躲他一段时间,再出来找些事儿做,混口饭吃。如若朝廷还是不肯放过咱们,那杀官放火的事儿,咱们也不得不做了。”随他两来的牢众都纷纷赞同。

这时沈雪晗也走了过来,不解地问道:“姊姊,你尽瞧这褴褛汉子做什么?”清泠戒心已去,浅笑道:“小丫头,莫瞧这姓李的落魄至斯,此人真是天生叛逆之心,活脱脱的造反胚子。我总有异感,若大明朝要亡,必是亡于此人之手。”姐妹二人走开后,李鸿基与刘宗敏亦携众告辞。那李鸿基后来做了驿卒、又从了军,造了反,是闯王高迎祥手下闯将,更名李自成。崇祯十七年,他与刘宗敏率众攻克北京,果真将大明王朝一举推翻,建立大顺,这是后话。

不久众人纷纷离去,沈园四人、孙百盛、楚岱等别过杨凌后,夏侯坤道:“兄弟,哥哥也该走了,你可有打算?不妨随某同回衡山如何?”杨凌心知衡山派掌门辞世,夏侯坤自需回衡山处理新旧交替之事,当下叹道:“此间大事已了,杨凌却心有犹疑,觉得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哦?怎么说?”夏侯坤心头也是咯噔一跳,师兄死前留下的那半句话又重新响起:“切记留意金陵沈……”

无论多浩淼的长河,都一定有入海口;无论多雄伟的高峰,都一定有登临点;所以,无论多么周密的阴谋,也都一定会有破绽,只是在于你能否寻出、找着、看破。“那封信来得未免太过凑巧,而严松见信之后的神色又不似作伪,期间仍有许多疑窦无从索解,是以杨某欲再行打探。”杨凌拱手道。他的身世,造就了他的善于思考,同时也养成了他多疑的个性。

夏侯坤沉吟道:“不错,某也觉得这整件事背后,似乎还藏着什么,只怕绝不简单。兄弟可要多加小心啊!”杨凌谢道:“大哥放心,小弟理会得了。”夏侯坤豪迈豁达,亦不多言,自率衡山门人离去了。杨凌纵马独行不表。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