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反腐女孩> 第281章 一腔为民的英雄血2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1章 一腔为民的英雄血2(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有时候,他帮农民一边刨地一边聊。有时候,他一屁股坐在田垄上,与大家围坐成一个圈,了解情况。有时候,他钻进臭哄哄的茅房,看猪栏里的猪,猪食溅了他一脸。

但是去得最多的还是街头巷尾,找小摊小贩谈天。

不久,谢振华把摊贩经营问题抛到县委会议上,要求允许农民在农闲时节摆摊经营,并开放小商品市场。

他说:“我发现,东川的这类民间交易活动,满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对村民、集体和国家都有利,不应当被禁止。”

当时,开放商品交易市场还没有先例,要冒政治风险。见同志们陷入沉默,谢振华动情地说:

“寒冬腊月,我们在家里安稳过年,而那些商贩却在冰天雪地里忙碌,有的连鞋子都没得穿,有的生病医不起,有的饭吃不饱。作为一个党的干部,作为东川这片贫瘠土地上的父母官,我们忍心吗?市场要尽快开放,出了问题我负责,我宁肯不要这顶”乌纱帽”!”

会后,由县政府、县工商局等部门成立的整顿市场领导小组,下发了“一号通告”,宣布正式开放小商品市场。这是全中国第一份明确认同农民商贩和专业市场合法化的政府文件。

东川县第一代小商品市场由此诞生。同年底,东川县政府发出《通告》:允许农民经商,允许从事长途贩运,允许开放城乡市场,允许多渠道竞争。

《通告》一出,整个东川大地立刻沸腾了起来,人们奔走相告,放鞭炮庆贺。冯爱荷听到消息,满含热泪,对孩子们说:“等我赚了钱,我要给谢书记塑一尊铜像!”

市场开放后,东川县的大街小巷挤满了摆摊的人,摊位一直摆到县委大院大门口,产品有上千种。

但是,东川市场降生之后,有关谢振华“乱来”的状子满天飞。好在,有上级领导支持他,对他说:“别慌,只要对农民有好处就搞。”

谢振华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没念过几年书,他说,他大半辈子了也没看懂《资本论》,没搞明白一些大道理。但他说,他懂得做人的常识,知道做官的天命。

正是这种深扎于心的常识与天命,令谢振华显现出惊人的勇气。他那瘦弱的身躯里流淌着一腔为民的英雄血。

面对非议和责难,他说,我不怕,与其让东川的老百姓饿死,不如让我去坐牢!我就为老百姓能吃饱饭,去杀出一条血路来!

东川县的改革之路充满艰难,在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中,遇到的最大波折是旧税收制度。

当时,我国仍沿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时的税制八级累进税,即经营得越好,税就越高。

但东川的小商品市场却遇到了新问题:几千个摊位,几万名摊主,大多是小本经营,且商品的价格随行就市。上午可能卖5元,下午就只卖1元,很难凭税票计税。

为了打击逃税,税收干部整天像抓贼一样,搞得商贩们怨声载道,多次找谢高华反映。

如何既能收税,又能调动商贩的积极性?

谢振华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最终决定采用“两税并一税,定额包干计税”。

新税办法开创了全国先例,受到商户的普遍欢迎,但也引起了诸多争议。

高层媒体的一篇内参,很快引起了国家相关部委的注意,认为东川的定额包干征税是违反税法的。

批文很快转到了省里,谢振华面临空前压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