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圣迹仙踪> 第四十三回 鸣沙山响喷涌圣泉 月牙泉边咏叹明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三回 鸣沙山响喷涌圣泉 月牙泉边咏叹明月(2 / 2)

“沙山嘶鸣,呼唤长风。荒丘漠漠,皓月清冷。

圣泉如钩,安卧从容。泰然若之,淡定不惊。”

玉兔接续诵道:

“冰轮浩浩,复似当年。泣鸣沙丘,玉兔泫然。

今宵望月,倍感盈圆。嫦娥起舞,情愁莫怨。”

乌龙接续诵道:

“月中隐仙,倩影清泉。沙山奏鸣,妙曲婉转。

后羿重情,千古有传。玉兔之心,苍穹可鉴。”

蟒蛇接续诵道:

“大漠无际,鸣沙哀思。断鸿声声,遥岑远去。

清泉初现,心旷神怡。皓月当空,梦境仙里。”

红马接续诵道:

“立马漠丘,执戈当年。脚下悲鸣,英雄气短。

圣水一望,了却恩怨。折戟沉沙,竭来泉畔。”

白羊接续诵道:

“孪生姐妹,玄泉沙山,动中有静,鸣唱荒滩。

冰轮秋冷,方晓清澈。圣水润心,方知甘甜。”

毛猴接续诵道:

“荒漠故迹,鸣沙有传。碧水一泓,再现奇观。

我欲捞月,实为笑谈。登临当护,后人可看。”

雄鸡接续诵道:

“沙山臂暖,环抱清泉。雄鸡思慕,魂绕梦牵。

神交契合,觅醉心甜。仰望碧空,今宵月圆。”

黄狗接续诵道:

“大漠鸣沙,冷幕空挂。尽望无际,秋落谁家。

圣泉琼浪,碧凝华夏。滋育荒原,风光独画。

胖猪接续诵道:

“圆月暗斗,鸣沙中秋。清泉冷月,淡淡思愁。

胖猪静卧,寻道方游。对空遥望,天道幽幽”

众生肖皆吟诵过,阿难略思片刻,便诵道:

“一弯月钩,沙鸣四周。圣水不涸,风吹平皱。

美景如画,谁描中秋。天道佛法,齐占獒头。”

至此,老子、迦叶与众生肖及阿难,均已诵过。大家品评一番,已是月上中天。便各自选地,依沙傍水而卧。

话说老子与迦叶、阿难及众生肖,这一夜在月牙泉边赏月吟诗,直到深夜,便就地而眠,直至次日清晨还在酣睡。唯独雄鸡按时起来,扑闪几下翅膀,昂首报晓月牙泉边,领引得四周沙丘经久鸣唱,一个个方从睡梦中被唤醒。

大家围坐一起,吃些所带上食物,又先后饮过月牙泉水,才恋恋不舍地告别月牙泉,踏鸣沙一路东去三危山。

三危山又名卑羽山,属瓜州境域,绵延过百里,其主峰位于鸣沙山东麓二十余丈高的崖壁对面,隔大泉河与鸣沙山相望,三峰危峙,故名三危。

老子与迦叶、阿难及众生肖登上一座沙峰,远望三危山。但见朝霞中山峰耸拔凌空,山势起伏连绵,犹如一条青褐色的长龙横卧东西。红日东升,戈壁蜃气在这里升腾为紫气,在山腰间缭绕,越发显得神奇壮美,如梦如幻,紫气在天空中出现神奇七彩颜色,飘向鸣沙山东麓二十余丈高的崖壁上。

突然,迦叶惊呼:“且看,那崖壁顶端似有千佛之状,定是我佛之光!”阿难也惊叫:“我也瞧见,我佛之光,是我佛祖在此崖壁上显灵,故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吉祥之光。”

众生肖都疑惑道:“佛主远在他国,并未来我东土,即使眉宇间放射出的救世之光,也未必能到达此地。我等只见三危山上升腾紫气,何曾见鸣沙山东麓有崖壁佛光?”

迦叶道:“佛主随身在天竺,佛法却无处不在,佛光需与佛有缘者方能见到,你等何以见到?”

灰鼠笑道:“迦叶尊者与阿难尊者乃释迦摩尼高徒,时刻为其师傅贴金,令我生肖等钦佩。”说罢,回头问老子道:“师傅是否也看到佛光?还是紫气?还望明示。”

老子微微一笑,平静道:“不是佛光,胜过佛光。我东土紫气与天竺佛光交相辉映,此乃天意。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迦叶与阿难相互对望一眼,似乎心有灵犀,顾不得与老子等告别,拔腿便朝鸣沙山东麓崖壁奔去。

老子望着迦叶与阿难远去的背影,赞叹道:“释迦摩尼有如此两位高徒,真是幸运。看来那鸣沙山东麓二十余丈高的崖壁,日后定是僧侣拜祭之地。”

正如老子所言。自迦叶与阿难到鸣沙山东麓崖壁祭拜三日,离开回天竺,此后八百年间,鸣沙山东麓崖壁,一直为僧侣拜祭之地。到前秦建元二年,又有一个名叫乐尊的苦行僧,寻迦叶与阿难当年足迹云游到此。当时正是夕阳西下时,落日的余辉照在三危山,经过长途跋涉,乐尊十分疲惫,就是这时奇迹又出现了,三危山禅云环绕,天女飞花,一派西方极乐世界的景象。乐尊被这佛国圣境暄惑了,声言再次看金光万道,状若千佛,感悟到佛地神圣。并朗声发愿,要把此地变成一个令世人崇敬的圣洁宝地。还声言这是佛陀对他的神指。于是乐尊就四处化缘,在三危山下,大泉河西岸的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在洞里坐禅修行,礼佛诵经。此后又有一个叫法良的禅师来到这里,在乐尊开凿的窟旁开凿了第二洞窟。从此以后,受三危山佛光的诱惑,不断有人到三危山开窟造像,历朝历代,都有佛门弟子,达官贵人,商队百姓,到这里开凿洞窟,建寺立棺,历经以前六百多年的苍桑岁月,形成了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连续修建时间最长,内容最为丰富的佛教石窟群,也就是们今天看到的这座举世闻名的文化艺术瑰宝――敦煌莫高窟。迄今保存有北凉至元代多种类型的洞窟七百多个,另有壁画、彩塑无数。

此是后话,不再赘述。

有诗为证:

佛主佑经传中土,士行心血得以偿。

从此高僧东西往,天竺佛教落大唐。<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