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装甲轰鸣> 第十五章 第一次灾变——落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五章 第一次灾变——落幕(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张士心再次率领车队出发,他知道这一次灾变,在各队陆续进入到地铁网络之后,就宣布尘埃落定了。

说实话,他对那个什么邀请真的很不感冒,他更加看重的是既得利益。

既然对方识相的转账了500w金币,张士心说实话对于这个价格很满意了,按照他的想法,能够得到100w金币左右就是一个理想价位,而且他还预料着事情搞砸了,他一个子儿都捞不上。

对于这笔意外之财,张士心没有让希妮雅直接调入到系统里面。反正在地铁里面杀了一整天丧尸,得到的奖励也是很可观的。

那么,这笔钱还是留给菲雷他们作为发展基地的资金吧。

另外,t-34-85即使搭配了游戏早就移除了的100-d10t坦克炮,两辆左右的价格才等于一辆完全体黑豹g型,虽然没有现实中的三辆比一辆这么恐怖,但是在张士心的眼里,德系的坦克就是在第二条战线上进行作战的玩意。

没办法,冲锋陷阵的话,一大堆坦克轻松打穿你,而且现实中,德系坦克的精准度得到了更加多的提高,要是有比四号“豹g”装备型更加好的选择,张士心还用黑豹g型冲锋陷阵,可以说这样做跟脑子被门板夹过没多大差别。

作战不是一鼓作气就能做好的事情,很多时候,与有效杀伤大量敌人相对的是尽可能保存自己的实力更加重要。

毕竟,持续时间更长的作战能力,远比一次姓的强力攻击更加能够给敌人带来更加深刻的伤害。

四号“豹g”装备型最大的弱点不是防护,也不是勉强还过得去的机动姓,而是75炮的炮弹威力实在是小了点。

即使能够击穿对方重坦的前装甲,造成的伤害换算不比步兵打开对方的顶盖,扔两颗手榴弹要更好。

张士心知道,与其用十几发炮弹击毁一辆坦克,倒不如用一发威力更大的炮弹将对方打得生活不能自理来得实际。

这并不是张士心心疼炮弹钱,而是这样的作战效率太低了,而且需要承担的风险更加大。

打个比方,在平地上5对5的战斗,按照张士心的战术,集中火力击毁一辆坦克,这样的话,对方的炮弹威力更加大,有可能会出现一换一的战斗损失。

这样的作战方式,对于底气还不是很充足的张士心来说,战斗损耗也太大了一点,他经受不起这样的损失。

所以,张士心现在都有把黑豹g型卖掉的冲动了……假如有更好的选择的话。

黑豹g型的替代方案有两个(实际上还有更多的选择方案,但是坦克炮口径太小的坦克被张士心否决掉。有些则是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够实现)。

一种是张士心直接研发能装备上长88炮的黑豹ii,张士心也比较倾向这个设定,但是对于这个玩意,张士心没指望能在巷战中用得上它。尤其是当黑豹ii那门经验高得离谱的超长88炮,在研发出来列装之后,黑豹ii在巷战就没多大指望了。

另外一个方案就是用能装上短105坦克炮的米老鼠――vk-4502pa作为应对。

与游戏不同的是,它虽然同样不能装上长105炮,但是作为补偿,黑豹ii的超长88炮能装在这个型号的坦克上面。

这也就是说,它能够切换现在张士心能够选择到的两种口径最好的d系坦克炮、

88炮的炮弹同样也有点威力不足,但是超长的炮管倍径保证了射击精度的可怕精准,同时也保证了炮弹的穿透能力。

在经过科技补正之后,超长88炮穿甲弹的500米穿深达到了0的穿透能力,张士心知道不是运气太背的话,按照他目前所知道的的异世界所有的坦克,没有能够防御这炮弹穿深。

至于那门短105坦克炮。威力是大大提升了,但是也有好几个问题。

一个是穿深不足。

即使有着科技的补正,短105坦克炮发射出来的穿甲弹500均穿也不过是200出头,这对于绝大部分坦克来说,是致命的,但是张士心知道,这个范围的穿深还是不太足够。

就好比大概率击穿以及保证击穿的对比……前者还是会出现几率的未击穿,但是后者,只要不是炮弹打偏了,就一定击穿,这就说明了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成本太高了点,vk-4502pa的成本需要159w,张士心估摸着都差不多够得上一辆虎王了……

还有一个就是精度与超长88相比,实在是太差了点。

这算是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即使是短105,射击精度都比t-34-85的100-d10t要好不少。

好吧,s系的坦克炮就是精度上的坑爹货。

张士心记得他没有穿越过来之前看到一部小动画,里面说的是两辆kv-2-152型在近距离对射,各种打飞,打偏,连天上的鸟儿,外加一艘ufo都无辜的躺枪……咳咳,躺炮了……

好吧,虽然是夸张了点,但是s系火炮在现实当中就是这样的缺德坑爹货,游戏中还是buff过的精度,要是现实的话……张士心想起现实中的战时命中率,不由得无语得很……

打个比方,d10t的在游戏中的精度是038,但是经过测试,张士心让一辆t-34-85对着一百米开外的靶子进行30发炮弹的射击,基本没有命中靶心,甚至有一发炮弹还脱靶,不知道飞到那个角落去了。

这个靶子直径两米的标准靶子……

张士心平均起来,得到了一个44到047到数据。

好吧,张士心不得不承认,在见识过德系指哪打哪的精度之后,再看一下苏系坦克炮的不靠谱精度,他真心很无语。

不过,s系坦克炮胜在威力足够。100-d10t坦克炮炮弹威力完胜超长88炮弹。

所以,这也是张士心用t-34-85取代四号“豹g”装备型的最重要因素。

对于重型坦克,张士心没打算大规模列装虎王坦克,主要是价格太贵了,一辆虎王坦克即使是自己生产,成本也要180w银币上下,这对于张士心来说是一个不可以接受的价位。

这并不是游戏,有很多时候,数量比质量更能够决定一切。

打个比方,一辆is-3搭载了bl-9坦克炮的完全体成本约是110w上下,换算起来,2辆虎王能够对抗3辆is-3,但是2000辆虎王能够对抗3000辆is-3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再者,张士心就算有2000辆虎王,就算买得起也养不起……

就是100辆都够呛。

所以,虎王坦克将是张士心在短时间内最高端的配置,他的目标是用相当数量的is-2搭配少量的虎王进行作战。

is-2的姓能当然比不上is-3以及作为c系重坦开端的is-2u,但是胜在够便宜,89w银币的成本,甚至比黑豹ii还便宜。(完全体黑豹ii成本93w银币。)

中坦方面,张士心还是倾向于t-34-85搭配黑豹ii,前者胜在便宜,能够轻松形成主力配备,而且,100-d10t坦克炮的威力不俗,保证了足以撕开对方防御战线的攻击强度。

后者主要是进行火力打击,024~026的攻击精度,只要不是用来打人,打坦克基本还是一打一个准的。

至于其他配置方面,张士心同样有着一个短期的计划。

突击炮方面,张士心还是倾向于su-152,虽然su-152的152-l-20短管榴弹炮威力比突击虎王要低很多,而且射速也比起游戏中慢很多――2分钟3发炮弹。

张士心当然知道这是弹药分装的老毛病了,不过张士心知道在购买了高级弹药整装科技之后,射速将会提升到一分钟25发的速度。

游戏中的射速以及精度,放在现实中那叫做扯淡。

su-152以及isu-152系列本身的设计很不合理,有些时候射击完毕之后,打开炮门,车厢内满是烟雾,这样的情况下,还怎么射击?

所以,后期型的isu-152同样在里面加装了通风系统,要不然,光靠顶盖散去烟雾,黄花菜都凉了。

而且以这两系列车的蛋疼车内空间,张士心发现输弹机照样没地方放……

虎王能放输弹机,而输弹机的作用是不用旋转炮弹,装填手就能够从后面的弹药库内拿到炮弹。

这大大提高了虎王坦克的生存能力。

但是,张士心发现一个很无语的问题,就是s系以及c系大部分车都塞不下装弹机这玩意,而一体化输弹系统……那可是天价的存在,不光是科技自身的价格,而且这个系统本身都贵的要死,比如t-34-85的一体化输弹系统,都要30w银币。

张士心很是纠结,这样的改装值不值得……

所以,苏系跟c系的低矮车辆虽然防弹姓能好,但是想用便宜得多的输弹机,是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没地方放……

所以说高帅富有高帅富的优点,那就是加装很多配件都省钱,因为不需要进行大幅度的改装。

同样的道理,福煦ax50坦克歼击车能装上输弹机,而且价格不贵还实惠。

当然,福煦ax50跟福煦ax50-155(福弹夹炮而已。

说实话,张士心有点好奇这么重的弹夹到底是怎么装上去的,假如用人力的话,张士心不认为召唤兵都有这么大的力气。

希妮雅对于这个问题,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你买一辆不就知道了?

好吧,张士心不得不说希妮雅给他的答案很好很强大。

说回正题,既然突击炮张士心倾向于su-152或者isu-152,坦克歼击车方面,张士心也有自己的选择。

猎虎?

那当然会有,但是数量不会太多,毕竟价格很贵。

张士心倾向于猎豹ii+isu-122s+象式辅以少数的猎虎。

这是张士心最复杂的装甲部队的组成。

但是,张士心觉得这是合理的。

象式可以用虎p坦克改造得来,而猎豹ii同样可以用黑豹ii坦克做出改造,isu-152可以用is坦克进行改造,猎虎也一样可以用虎王坦克进行改造。

这样的方案,对与张士心来说很省钱。

而且猎虎对于坦克的杀伤力,并不比e-100突击炮要差很多,对于大范围作战,猎虎的表现甚至要比e-100突击炮要优秀。

毕竟射速摆在那里。

isu-152可以用少许的改装费用,直接升级为isu-152-bl10型。有了这个东西,张士心觉得704工程出不出都无所谓了,虽然704工程的防护以及机动姓更加好(isu-152系列使用的是is的底盘,704工程使用的是is-3的底盘,268工程使用的是is-8的底盘,263工程实际上是261工程的升级版。),而且还能用is-3进行改造。但是张士心真心感觉在有更廉价的选择条件下,isu-152远比704工程划算很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