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文玩大宗师> 第121章 葫芦娃!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21章 葫芦娃!(2 / 2)

“葫芦本身经过长期的把玩以后,本身的色泽会逐渐由黄变红、由红转紫,光亮润泽。这种颜色葫芦的价值必然远远高于一般葫芦。因此有的商家为了逐利的需要,作旧现象随之而生,有人想知道做旧方法吗?”

于鸿飞故作高深,挑起玩家兴趣,吴世襄撇撇嘴,和曹明对视一眼,暗笑这个老家伙挺喜欢上镜的。

看见玩家一脸期待样子,于鸿飞满意道:“最简单的是日照涂油法,将葫芦置于阳光之下,均匀地暴晒一段时间以后,在用质地细密的布料蘸上干净的核桃油均匀涂于葫芦的表面。两个过程交替进行,就可以极大地加快葫芦变色的过程,不过要想达到那种古色古香的境界还是需要经过1到2年左右的时间方可。”

“更快的是沸水煮色法,将葫芦放到浓红茶水、中药儿茶水或者红木末水之中煮或高温浸泡一段时间以后使色彩浸入葫芦的表皮之内。”

“最缺德还是高温油炸法,将葫芦完全浸入高温的食用油之中,经过一段时间后葫芦就会变颜色,显得古色古香了。”

老李刚才接话问:“那我们怎么分辨?特别是第一种,看不出来怎么办?”

“不管如何作旧,我们依然有办法将其与真正自然变色的葫芦给区分开来。首先从颜色上看人工作旧的葫芦可能在色度上酷似自然变色的葫芦,但却没有内敛的光晕,表面的那层浮光皮生硬无比,很容易鉴别。”

“其次看葫芦的内壁,自然变色的葫芦显得比较陈旧,特别是虫具,葫芦的内壁一般会是灰黑色,并经常有虫蛀的痕迹。而人工作旧的葫芦则不然,其内壁的颜色多与外壁的色泽相同,并有侵染之相。”

“最后从葫芦各部位的着色程度来看,自然变色的葫芦各部位色泽不完全一致,一般是把玩、触摸越多的地方色泽越深,反之则越浅。”

“以范制葫芦为例其阳文凸起的部位,由于经常受到摩擦后,色泽较其他部位深的多。而人工着色的葫芦在这方面则截然相反。盘玩摩擦越多的地方会掉色而变浅,反到是凹陷之处色泽更深。”

吴世襄头,不别的,这个于鸿飞还是有底蕴,这些鉴别经验一般人真总结不出来。现在市场很浮躁,有包浆的文玩价格很高,不少无良商家就想尽办法做旧,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玩家心态放平和,不贪便宜,多鉴别学习,假的毕竟真不了。

“您看我这个葫芦怎么样?”最年轻的张忍不住,掏出一个自己盘的葫芦,让大家掌掌眼。

“咦,不错啊!”曹明接过来,仔细看了道:“有年头了吧?皮色深红,均匀光亮,形状也周正,没有一黑斑、阴皮和疤,标准一汪水!”

张自傲道:“不离手快两年了,平时就是一手核桃,一手葫芦。我女朋友天天我盘它们的时间比盘她时间长多喽!”

大家哄堂大笑,这所有玩家都深有体会,手不够用!宝贝太多,只有两只手,每天盘了这个,又想盘那个,恨不得变成千手观音才好!

“张的葫芦真不错,包浆漂亮,是怎么盘的?”老李一脸羡慕,好奇问。

“你吧,我们听听,介绍一下经验。”吴世襄鼓励张,玩家各自有心得经验,有的很有用,值得推荐。

张一看要面对摄影机,有些激动道:“也没什么经验,开始也乱玩,不是花皮就是颜色不均匀。后来慢慢有经验,我觉得开始盘首先要上瓷,也就是用布盘,把葫芦表皮盘的光滑密实,和瓷器一样。”

“个人推荐先用纤维较粗的布再用较细的布,其实也和抛光一个道理。千万记得打到差不多就可以停手了,接下来的任务给手来完成。打瓷打过头把葫芦表皮的那层盘掉,里面的出不了瓷的,那就废了。”

“瓷出了后用手开始盘,新盘的葫芦别上油,其实也和盘核一个道理。葫芦不像竹子那么密实均匀,可以很好地吸收油。盘时手要干净这个就不多了,有些人什么一天不超过10次,每次不超过5分钟,我看没这必要,一开始少盘会逐步加强就可以,主要防止盘花,这期间比较随意。”

张越越顺嘴:“如果比较频繁的盘的话1年多到2年就可以有层浅浅的包浆。这时候如果盘的好的话基本葫芦就定型了。出了包浆的葫芦可以偶尔上油盘,这样可以防止葫芦老了后纤维水分流失变脆。”

“个人推荐橄榄油,比较稀释的那种,上海各屈臣士都有卖,护肤的。这个油有挥发性,盘出的葫芦不会发粘。不过觉得还是要少上油。而且个人习惯用油上了一遍后用眼镜布擦净。心是不会花的。这样日积月累,一把好葫芦就出来了。”

曹明头,笑道:“你子挺有经验,不错,头头是道,我要是玩也就是这个水平。”

“我补充一!”吴世襄接话道:“葫芦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虫。很多人放花椒,我个人喜欢在里面放一块樟木。花椒放久了味道很难祛除。有个窍门,用咖啡豆磨的粉,煮完后晾干,餐巾纸包起放在里面,可以比较好地吸掉味道。”

这种节目形式效果很好,玩家提出问题都有代表性,专家有些心得也珍贵,互相一交流,经验共享,都能进步。<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