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魂断李姬园> 第7章 睢州兵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睢州兵变(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明崇祯十六年(公元一□□三年)春,留都南京城。

深夜的南京城,早已没有了白天的热闹喧嚣,静悄悄地像进入了梦乡。忽然,街上出现了一顶被一队官兵护送着的轿子,在街上急匆匆地走着,杂乱的脚步声打断了这儿的宁静。轿内的人不断大声催促着:“快点,快点,再给我快一点。”抬轿的轿夫们,加快了脚步,几乎是小跑起来。过了一会,轿子停在了侯方域的住处门口。这个时候,不管是轿夫或者官兵们,都累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

一个官员下轿后,跑到门前,用手使劲敲门,并大声喊着:“开门,快开门,侯公子快开门。”他喊了一会,门开了,侯方域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带着满脸倦容走了出来。他问:“这位大人,你是……”

“本官是留都兵部尚书熊明遇,有急事深夜打扰侯公子。”熊明遇不等侯方域把话说完,就打断了他。

“噢!原来是熊大人,有失远迎,恕罪恕罪。熊大人,请进。”侯方域把熊明遇让进了客厅。

二人进屋落座后,侯方域问熊明遇,找自己有什么事,熊明遇说:“十万火急,十万火急,侯公子,你有没有听说,驻武昌平贼大将军左良玉,因缺军饷,集结大军号称八十万,来南京抢劫?”

“什么,竟有此事?这个左良玉,简直是无法无天。”听到这个消息后,侯方域大吃一惊。

“是呀!左军现在一路烧杀抢掠,已经逼近了南京。侯公子,我听说令尊对他有提携之恩,他左良玉对令尊也是毕恭毕敬、言听计从,本官想让侯公子找一下令尊,让令尊劝阻一下左将军。”

“家父远在京城牢狱,远水难解近渴呀!这样吧!我模仿家父的笔迹,以家父的口吻劝阻他。唉!这个左良玉,还嫌我大明不够乱是不是?”

侯方域和熊明遇走进了书房,侯方域立即写下书信一封。在信中,侯方域以侯恂的口吻,劝左良玉以国事为重,不要挑起内乱。写完后,侯方域把书信交给了熊明遇。熊明遇说:“多谢侯公子,如果此次南京能够幸免左军劫掠,本官必重谢侯公子。”

“熊大人客气了,为国分忧乃侯方域份内之事。”侯方域说。

“侯公子不愧是读过万卷诗书的人,果然是深明大义。我现在派人把此信送往左军大营。事情紧急,本官就不再这儿久留了,侯公子,本官告辞了。”

“恕不远送。”

熊明遇离开侯方域的住处后,连夜派人把侯方域的书信送往左营。次日下午,熊明遇去了清议堂,召集南京的文武官员开会。过了一会,,留都的文武官员陆续来齐。熊明遇乐呵呵地招呼着大家坐下。众人见熊明遇很高兴的样子,都感到很奇怪。

“熊大人,如今左军数十万大军进逼南京,你为何不忧反喜?”江宁知县杨文骢问。

“诸位大人,不必担心,留都南京平安无事了。昨夜,本官夜访侯公子,向他说了左军进犯南京之事。侯公子就模仿了其父的笔迹,以其父的口吻劝阻左良玉退军。以本官对左良玉的了解,左良玉看到此信后,必然退兵。”熊明遇说。

大家听熊明遇这么说,都转忧为喜,一个个笑逐颜开,称赞熊明遇英明。正当大家兴高采烈之际,阮大铖站了起来,大声说道:“诸位,你们别高兴的太早,南京现在已经危在旦夕。”阮大铖的这句话,如同一声惊雷,把大家震得目瞪口呆。

“阮大人,你说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熊明遇问。

“熊大人,你难道不担心他侯朝宗在信中用暗语与左良玉勾结吗?这个侯朝宗,他的好友遍及南京城,一旦此人成为左军内应,南京必失。他侯家和左家的关系,熊大人你不会不知道吧!”

“圆海先生,你简直是胡说八道。”杨文骢站了起来,气愤地说,“侯公子乃正人君子、胸怀坦荡,绝不会做出这种事来。熊大人,不要相信阮圆海的一面之词。”

“熊大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万一侯朝宗与左良玉勾结,南京危矣!熊大人,以下官之见,立即捕杀侯朝宗,消除这个隐患,只有这样,南京才会万无一失。”

“熊大人,万不可如此呀!下官愿以项上人头担保,侯公子绝不会干这种事情。”杨文骢此时真急了。

面对着阮、杨二人的争执,熊明遇也是左右为难,他不知道该听谁的了。他坐在那里,久久不语。阮、杨二人见熊明遇坐在那里沉思,也不再争吵了,都安安静静地坐了下来。等着熊明遇的决断。一时间,整个清议堂鸦雀无声。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熊明遇终于开口说话了:“为了保证南京城万无一失,本官主意已定,明日天亮以后,捉拿侯方域及其家人。散会。”

散会的时候,天色已黑。走出清议堂的杨文骢,立即骑上马以最快速度直奔侯方域的住处。到了侯方域的住处后,杨文骢下了马,跑到院门前使劲敲门。过了一会,侯方域开门出来了,他还没开口说话,杨文骢就气喘吁吁地说:“朝宗弟,快跑,快跑。”

“龙友兄,发生什么事了?你怎么满头大汗的?”

“今天下午在清议堂,那个阮大铖说你要与左良玉勾结,里应外合夺取南京。熊大人一时糊涂,听了阮大铖的话,要缉拿于你。朝宗弟,你先到我家躲一夜,明日我亲自送你出城。快随我走吧!”

“这个阮大铖,好歹毒的心呀!竟然给我按了一个灭族之罪。”

“别说那么多了,快收拾东西去吧!”

侯方域立即跑回屋里,叫醒了妻儿,收拾了一下东西,随杨文骢走了。第二天天一亮,杨文骢就把侯方域一家人送出了南京城。侯方域离开南京后,和家人乘马车去宜兴投奔陈贞慧去了。

左良玉把手下诸将召进帅帐之中,商议攻打南京之事。左良玉说:“诸位,现在,我左良玉拥有水陆大军八十万,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留都南京,已成本帅的囊中之物。拿下南京后,诸位可自由抢掠,金钱、美女尽情享用。”

听了左良玉的话,众将领齐声叫好,一个个都很兴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左良玉之子左梦庚说:“父帅,你下命令吧!只要你一声令下,我们就一鼓作气,杀进南京。”

“左帅,如今我大明内忧外患,此时攻打南京挑起内乱,是不是有点不合时宜呀?”大将金声桓说。

“金将军,此言差矣!朝廷拖欠我大军军饷已有半年之久,我不去抢,拿什么养活我这几十万军队?抢掠南京,不能怪本帅,要怪只能怪朝廷。我这么做,完全是朝廷逼的。”

听左良玉这么一说,金声桓也哑口无言了。

“诸位,现在本帅开始部署攻打南京的任务……”左良玉刚说到这,把守营门的士兵跑进来禀报左良玉,说南京有信使求见。左良玉一听南京的信使来了,哈哈大笑起来,他说:“诸位,南京害怕了,派人求和来了。”左良玉的话音刚落,帅帐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左良玉又说:“既然南京来人了,本帅就狠狠地敲他一笔再说。让那个信使进来。”

把守营门的士兵说了声“是”,就退了出去。过了一会,信使走了进来,见过左良玉。左良玉冷笑一声说:“你是不是求和来了?”

“左帅,小人有书信一封,请左帅过目。”信使一边说一边从衣袖里拿出书信。

左良玉的卫兵走了过去,接过信使手中的信,转呈左良玉。左良玉打开书信看了一遍,他大吃一惊,说:“这是侯尚书的信。他远在北京,怎么会知道这儿的事?”

“侯尚书虽身陷京城牢狱,却心怀天下,左帅要攻打南京,自然瞒不过他了。”信使说。

“撤兵,回武昌。”左良玉一下子像个霜打的茄子――蔫了。

“父帅,不打南京了?”左梦庚不甘心地问。

“不打了,不打了,侯尚书的话,本帅不能不听。侯尚书是本帅的大恩人,再生父母,没有侯尚书,就没有本帅的今天,本帅感他一辈子的恩。撤兵、撤兵,回武昌。”

“那咱们的军饷怎么办?”

“去其他地方筹措。”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一□□四年)正月,农民军进攻怀庆府(今河南泌阳),在此避难的小福王朱有崧被迫逃往卫辉,投奔潞王朱常E。三月初四,农民军进攻卫辉,朱有崧随潞王逃往淮安,与南逃的周王朱恭枵一同寓居湖中。十一日,朱恭枵病亡。十八日,朱有崧上岸,住在杜光园中。二十九日,农民军攻陷北京,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殉国。

一队农民军闯进京城的牢狱之中,打开牢门,释放囚犯。囚犯们冲农民军千恩万谢后,高高兴兴地走出牢狱。农民军士兵继续打开着牢门,当他们打开一个老者的牢门时,老者见到农民军,大吃一惊,他问:“你们怎么到了这儿?”

“怎么,老头,你还不知道?我大顺军已攻入北京城,崇祯那个狗皇帝上吊了。”一个农民军士兵说。

“什么,皇上没了?皇上没了?”听了这个士兵的话,老者半信半疑。

“不信,你出去看一看,问一问。好了,老头,出去吧!你的苦日子到头了。”

“皇上,皇上,”老者说着说着,泪如如下。

“老头,你是什么人?崇祯老儿上吊了,你却如此悲伤。”

“老夫原是户部尚书侯恂。”

“户部尚书?哎呦!这还是一个大官呀!你快去禀报闯王。”这个士兵对另一个士兵说。另一个士兵急忙跑了出去。这几个农民军士兵退了出去,并把牢门重新锁上。过了好长时间,一对农民军簇拥着一个身材高大、三十多岁的中年人走了过来。农民军士兵打开牢门,中年大汉和几个农民军走了进来。一个农民军士兵说:“侯尚书,这就是我们的闯王。”

“罪臣侯恂,见过闯王。”侯恂站了起来,,冲李自成拱了拱手。

“候尚书,你受苦了。”李自成说,“本王知道,你是一个忠臣,却遭受了昏君崇祯、奸臣温体仁的迫害,受了这么多年的牢狱之苦。本王对你的遭遇,深表同情。如今,我大顺军进入了北京城,,得了天下,正是用人之际,候尚书可否愿意为本王效力?”

“闯王,实在抱歉,罪臣已年近花甲,对一切都心灰意冷,不想再入官场了。望闯王开恩,恩准罪臣告老还乡。”

“既然你不想再入官场,本王也不勉强。好吧!出狱之后,你就回河南老家吧!”

“多谢闯王。”

大明淮徐抚臣史可法,坐在灯光下陷入了沉思。自从北京失守,崇祯殉国后,留都南京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立谁为新君的事,南京分为两派。以路振飞、刘诚为首的留都重臣,主张立小福王朱由崧为新君,他们的理由是,崇祯殉国后,太子及崇祯的两个皇子都下落不明,与崇祯帝血缘关系最近的就是小福王了。以钱谦益为首的东林党、复社人士,主张立潞王朱常E为新君,他们们的理由是小福王荒淫无道,不配登上九五之尊。为此,两派争来吵去,没有结果。

“如今京城沦陷,国难当头,我留都文武官员,应以和为贵,可现在却分成两派,这可如何是好。如果立小福王为新君,东林党、复社那帮人就会不满,再说了,本官对这个小福王,也是深恶痛绝,也不希望立小福王。如果立潞王,路振飞、刘诚这帮留都重臣也会不高兴。干脆,立桂王为新君,这么一来,这两派就没啥说的了。”想到这,史可法那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他立即吩咐下人备马,要连夜去马士英的府上,要和马士英商量此事。

史可法来到马府门口,下了马,上前敲门。守门人打开门后,见是史大人,便问深夜来马府有什么事。史可法让守门人进去通报一声,说自己有要事要见马大人。守门人不敢怠慢,,急忙进去通报刚刚睡下的马士英。马士英一边穿衣服一边告诉守门人,让史大人到客厅等候。马士英穿好衣服后一边走一边想:“天这么晚了史大人还来找老夫,也不知为了何事?”马士英来到客厅见到了史可法,二人互相见过礼后,坐了下来。

“史大人,,夜这么深了还来找老朽,不知有何要事”马士英说。

“马大人,最近这两派为立新君,这么多天来一直是争执不休,这么下去,这也不是个办法。本官有一个想法,可以平息两派的争执。”史可法说。

“史大人有何高见?快快说来。”

“咱们既不立小福王,,也不立潞王,咱们立桂王为君,不知马大人意下如何?”

“唉!”马士英长叹了一声。“事到如今,也只有如此了。如今国难当头,不能再让这两派为立新君的事争执不休了。好,明天老朽就派人去广西迎桂王来南京登基。”

天亮以后,马士英正准备派人去广西迎接桂王,守门人进来禀报,说江北四镇派来一个代表要见马大人。马士英也没有多想,就让江北的代表进来。江北的代表进来后,冲马士英深施一礼,口中说道:“在下见过马大人。”

“江北四镇总兵派你来见老夫,不知有何事呀?”马士英不冷不热地问。

“马大人,经江北四镇总兵商议,要立小福王为新君。过几天以后,四总兵将护送小福王来南京登基。”

“什么,你们要拥立小福王?这么大的事,你们为什么不和老夫商量一下竟敢擅自做主,你们的眼中,还有没有老夫这个上级”马士英见这伙人先斩后奏,一下子火了。

“马大人,别生气,事到如今,你何不顺水推舟,做个顺水人情?这么一来,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何必闹得都不愉快呢马大人,四位总兵说了,这事不管你反不反对,他们都要立小福王。”

“你们……你们……你们气死老夫了。”

“好了,马大人别生气了,只要小福王进京的时候你不反对,四位总兵将拥戴你做我大明的内阁首辅,唯你马首是瞻。”

马士英不再言语了,他心中暗想:“老夫虽然是江北四镇的上级,可是江北四镇的部队,并没有掌握在老夫的手中,如果和四总兵闹翻,可没有老夫的好果子吃呀!算了吧,好汉不吃眼前亏,同意他们拥立小福王为新君吧!”想到这,马士英说:“唉!小福王就小福王吧!老夫不反对了。”

“多谢马大人配合。”

就在南京的文武官员为立谁为新君争执不休的时候,侯方域告别了在宜兴的妻儿,来到了南京。他刚到南京,就听到了明军吴三桂部与满清八旗联手大败李自成收复北京的事。这个消息,让侯方域十分兴奋,他觉得大明复国有望了,又过了两天,侯方域收到家书,家书上说侯恂正在归德老家重整家业,四处逃难的侯氏族人,已陆续回到归德,这使侯方域又看到了侯家中兴的希望。他觉得,自己是时候去媚香楼,见一见数年未见的李香了。

走进媚香楼的侯方域,心情既激动又兴奋,如今家业重整、复国有望,自己终于有颜面见一见自己的红颜知己了。侯方域心里说:“香儿,数年未见,你还好吗?是胖了还是瘦了??我知道你每日对我牵肠挂肚,我也是想你想的一日三秋。好在老天有眼,今日终于让我们重逢了。”

“哎呦!这不是侯大才子吗?几年没来媚香楼,我还以为你把我们这些姐妹忘到九霄云外了呢。”郑妥娘见侯方域走进了媚香楼,真是又惊又喜。

“哎呀!郑大姐,几年不见,你说话还是这么快言快语。不瞒大姐说,我这几年虽未来媚香楼,但我的心里每时每刻都在想着你们。郑大姐,香儿还好吗?”侯方域说。

“好什么好,香儿整日想你想的眼泪汪汪的,茶饭不思,人都瘦了一圈。快去看看吧!她再见不到你侯大才子,都没法活了。”

“好、好、好,我马上去见她。”

侯方域说完这句话后,加快了脚步上楼,直奔李香的房间。来到李香的房间门口的时候,侯方域连门都没敲,推开门就闯了进去。他看见李香拿着自己送给她的那把扇子,呆呆地坐在窗前。侯方域大叫一声“香儿”。李香听到喊声后,像触了电似的立即站了起来,她转过身一看,只见侯方域正站在自己屋内。李香一下子呆了,站在那儿好长时间没有动。

“香儿,我是侯方域呀!怎么,你不认识我了?”侯方域说。

“侯公子,”清醒过来的李香叫了一声,一头扑进侯方域的怀里,呜呜地哭了起来。“你这个没良心的,怎么才想起来看我?你知道这几年我想你想得有多苦吗??在梦中,我一次次地梦见了你,可梦醒之后,你又消失的无影无踪。你知道吗?我的枕头被泪水打湿了多少次”

“香儿,我也在日夜想念你呀!可是,我身在乱世,也是身不由己。如今,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借清兵大败李自成,我大明复国有望了,现在,家父也回到了归德,重整家业,我侯家也中兴有望了,形势终于开始好转了。我这次来媚香楼,就是与你长相厮守、白头到老,从今往后,在不分开。等到新皇登基,形势稳定之后,,我就和你一起回到归德老家,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侯方域什么时候骗过你?香儿,别抱了,你看,有人来了。”

李香抬头一看,见李贞丽、郑妥娘二人走了进来,李香笑了一下,但她并没有松手,依然紧紧把抱着侯方域,并把自己的脸贴在侯方域的胸前,说:“不,我不,我就是不松。侯公子,多年不见,,你快让香儿想死了,你让香儿多抱会吗。”

“香儿,你这样搂搂抱抱的,人家会笑话咱俩的。”侯方域此时已是面红耳赤。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是不松。”

“哎呀,瞧这小两口亲热的。咋了,黏在一块分不开了”郑妥娘说。

“香儿,快松手吧!侯公子一路劳累,快给他倒点水去。”李贞丽说。

“好、好、好,侯公子,你口渴了吧?我给你沏茶去。”李香终于松手了。

“多谢香儿。”侯方域终于长出了一口气。

李香沏茶去了,李贞丽、郑妥娘、侯方域三人都坐了下来。李贞丽问侯方域这几年的生活状况,侯方域就给李贞丽讲起自己这几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侯方域讲述这些的时候,李香把沏好的茶端了上来,几个人一边喝茶一边聊天。李贞丽、李香、郑妥娘三人听着侯家毁于战火,侯方域带着妻儿流落江南的遭遇时,都难过地流下了眼泪。讲完了这些,侯方域长出了一口气,又接着往下说:“好在这一切都过去了,如今流寇已败,我大明复国有望了。”

“侯公子,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呀?”李贞丽问。

“考功名。我也要像我的爷爷、父亲、二叔他们一样,金榜题名,做过家的栋梁,尽忠朝廷、造福苍生。”

“有志气。凭侯公子的才华,一定会金榜题名的。哎呀!我们的香儿真是有福气,嫁给了一个又英俊又有才华的好公子。”郑妥娘说。

“好了,郑大姐,你就少说两句吧!”李香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

“哎呀!怎么,我们的香儿姑娘害羞了?”郑妥娘说到这,哈哈大笑起来。

清顺治元年(公元一□□四年)四月三十日,南京观音门燕子矶。

天阴沉沉的,空中还飘落着冰冷的雨点,此时的春风并没有给人带来温暖,反而使人们感到了透骨的寒冷。史可法、马士英率南京城的文武官员们,来到了位于燕子矶的长江南岸,迎接小福王朱由崧来南京监国,站在马士英身边的史可法,心情十分的沉重,对于这个小福王是一个什么货色,他史可法心里最清楚不过了。昨天他从马士英的口中,得知马士英和江北四镇总兵拥立小福王监国时,他的心情愤怒到了极点,,大骂马士英和江北四总兵都是奸佞之臣、误国误民。马士英急忙解释,说四总兵手握重兵,根本不听自己的节制,拥立小福王,自己也是被逼无奈。马士英又劝史可法以大局为重,不要与小福王、四总兵闹翻,国难当头,更要团结一致。史可法见事已至此,自己反对也无济于事,只好无奈地接受。

“苍天呀!难道我大明真的是气数已尽吗?竟然让小福王这个昏庸无能、荒淫好色的大草包来南京监国。过不了多久,这位监国就要位居九五,成为大明的新君。最可恨的是江北四总兵,为了自己拥立之功的私利,竟至国家民族前途于不顾,为我大明物色了这么一个新君。大明有这样的君臣,何愁不亡。”想着这些,史可法的心情由愤怒转向悲痛。此时,他真想为这个前途未卜的大明王朝大哭一场。

在江北四总兵和大批官兵的护卫下,衣着破旧、身体肥胖的小福王朱由崧,嘻嘻哈哈地下了船,登上了长江南岸。马士英、史可法二人齐声说道:“臣等恭迎福王,来南京监国。”众文武也齐声说道:“臣等恭迎福王监国。”紧接着,众文武随马士英、史可法一起跪下。

“诸位请起,诸位请起。”朱由崧笑嘻嘻地说。

众文武谢过小福王后,都站了起来。就这样,江北四总兵和南京众文武,簇拥着小福王进了南京城。进城之后,小福王下令张贴告示,向全城军民宣布自己来南京监国之事。消息一出,南京城内议论纷纷,大家都觉得让小福王这样的人监国,大明没什么希望了。

看到这个告示的侯方域,如同遭遇了晴天霹雳,差点没晕过去。自己最担心的事情,今日终于发生了。想当年万历朝时。万历皇帝想立小福王的父亲朱常洵为太子,遭到了东林党人的激烈反对,万历皇帝被迫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为福王,从此以后,东林党人和福王就结下了仇怨。如今,福王的儿子小福王监国,东林党、复社的人还有好日子过吗?一想到这些,侯方域就感到后背发凉。

侯方域回到李香的屋里,满面愁容地坐了下来,唉声叹气,长吁短叹。李香见他这个样子,就问他遇上什么不开心的事了。侯方域说:“香儿,你还不知道吧!那个笨蛋、饭桶、草包小福王,已来南京监国。你说说,留都的这些文武官员都是怎么想的,拥立了这么一个主。完了,完了,我大明完了。”侯方域说到这,是泪如雨下。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史大人不是说要拥立桂王的吗?怎么会让小福王来南京监国呢?”李香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我看史大人也是身不由己吧!我东林党人与小福王的父亲结怨甚深,这个小福王一旦登基,东林党、复社就会大难临头。”

“侯公子,这可如何是好?”

“我也没啥办法,实在不行的话,三十六计――走为上了。”

朱由崧监国半个月后,在南京城武英殿登基称帝,年号弘光。弘光帝登基后,封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田仰为前都察院右检都御史,巡抚淮扬。杨文骢为兵备副使,驻守京口。吴伟业为少詹事。史可法为建极殿大学士,去扬州督师。就这样,忠心耿耿的史可法被弘光小朝廷踢出了南京。马士英又向弘光帝举荐阮大铖为兵部右侍郎,得到了弘光帝的批准。

阮大铖闲居南京,整日无所事事,闲得发慌。他天天回忆着天启年间自己在魏忠贤手下的日子,当时自己在官场上呼风唤雨,好不快活。魏忠贤倒台之后,自己也一下子从天堂跌落下来。回想当初,看看现在,阮大铖只好坐在屋内,暗自流泪。

“圣旨到,阮大铖接旨。”门外突然有人喊了这么一句。阮大铖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心里说:“圣旨?什么圣旨?我阮大铖现在是平民百姓一个,皇上会给我下旨?唉!我是不是太想当官了,出现了幻听?”

“阮大铖,还不接旨?”阮大铖正在胡思乱想的时候,传旨的太监走了进来。阮大铖这才明白,自己没有出现幻听,这是真的。阮大铖急忙站了起来,往前小跑几步,跪倒在传旨的太监前面,大声说道:“小民阮大铖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今东阁大学士马士英,在朕面前举荐你为兵部右侍郎,朕念你才华出众,特恩准马士英的举荐,封你为大明兵部右侍郎。朕希望阮爱卿尽职尽责,为中兴我大明社稷效力。钦此。”传旨的太监大声读到。

“臣阮大铖叩谢皇上天恩。”由于过于激动,阮大铖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

送走传旨的太监后,阮大铖回到客厅,激动地大喊起来:“我阮大铖又入官场了,我阮大铖又入官场了。苍天有眼,不负我阮大铖。”说着说着,阮大铖跪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

阮大铖的妻妾们走进客厅,见阮大铖嚎啕大哭,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阮大铖的妻子问明情况后,就说老爷重入官场,为何却如此悲伤。阮大铖擦了一下脸上的泪水,站了起来,说:“夫人,我这是喜极而悲。今日我要在家中大摆宴席,咱们好好庆贺一番。”

几天后,阮大铖来到马士英的府上,向马士英表达谢意。二人落座后,阮大铖说:“瑶草(马士英字瑶草)贤弟,多谢你在皇上面前举荐我,让我重入官场。今日大恩,我阮大铖将终生难忘。”

“圆海兄客气了,当初我马士英也是戴罪之身,多亏老兄你的举荐。今日我在皇上面前举荐你,一是为报你当初的举荐之恩,二是看你是个人才,不忍心看你埋没。希望圆海兄不要辜负圣恩,为中兴大明尽心尽力。”马士英说。

“瑶草贤弟放心,我阮大铖必将为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好,我大明如今多灾多难,正需要圆海兄这样的人才。”

朱由崧登基了,侯方域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南京城内也算太平无事。这种平静,在顺治元年的冬天,被两个人打破了。一个法号大悲的和尚,自称是崇祯帝封的齐王,来南京要拥立潞王登基,,结果被弘光小朝廷斩杀。这件事刚过去,苏州、杭州一带又出了一个自称皇太子的年轻人,经常招摇与众,引得民间议论纷纷。鸿胪寺少卿高梦箕将此事密奏弘光皇帝,弘光帝看完奏折后,忧心忡忡,他最担心的是,这个年轻人如果真是皇太子的话,自己的皇位就保不住了。为此。弘光帝召马士英、阮大铖二人入宫议事。

马士英、阮大铖二人入宫后,叩拜了弘光帝,弘光帝让二人平身,并把高梦箕的密奏给二人看了。两人看完密奏后,都大吃一惊。马士英说:“皇上,此事非同小可,老臣建议,立即逮捕此人,押往京师审讯。”

“马爱卿言之有理,朕立即下旨,逮捕此人。”弘光帝说。

“皇上,咱们刚杀了大悲和尚,却又蹦出一个皇太子。老臣觉得,这幕后肯定有人操纵。”阮大铖说。

“也是呀,如果幕后没人操纵,这事就不可能一出接一处的出。阮爱卿,你倒是提醒朕了,你说,谁会是幕后的操纵者呢?”

“老臣认为,这事肯定和东林党、复社有关。这帮人对皇上你登基大统,一直愤愤不平。皇上,你想呀,这帮人在下面会老实吗?他们肯定会在下面搞鬼。皇上,东林党、复社这帮人一日不除,朝廷就会一日不得安宁。”

“东林党、复社,这帮人实在可恶,想当年,正是由于他们的反对,朕的父王才没有登上皇位。这笔帐朕还没给他们算呢,如今,他们倒算计起朕来了。传朕口谕,立即抓捕东林党、复社的人,打入大牢听候朕的发落。”

“奴才遵旨。”站在弘光帝旁边的太监说。

在风雪交加的南京城,官兵开始大规模抓捕东林党和复社的人,把整个南京城搅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侯方域站在窗前,看着窗外纷纷扬扬的大雪,心里是悲愤交加。弘光小朝廷,终于对东林党、复社下手了。大悲和尚案与太子案,给这个小朝廷打击东林党和复社,找了一个多么好的借口。在清军大举南下,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机时刻,弘光小朝廷不想着怎么去团结御敌,反而在这儿同室操戈,真是让人心痛呀!

“候公子,你还站在这儿干什么?朝廷已经对你们下手了,你还不快走、”李香从外边走了进来,见侯方域还站在窗前,就急了。这时,李贞丽、郑妥娘也走了进来,劝侯方域赶快离开南京。

“如今,陈定生等大批东林党、复社好友都被捕入狱,我侯方域岂能独生。他们抓我,就让他们来吧!我侯方域决心与东林党、复社的好友们共赴黄泉。”侯方域说。

“你这个傻瓜,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傻话?死什么死,给我好好地活着,活下来和那些奸佞斗争到底,想办法营救那些被捕的志士。”李香说。

“侯公子,你就听香儿的话吧!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意气用事。侯公子,我已备好了马,你快走吧!”李贞丽说。

“哎呀,侯公子,别犹豫了,快走,快走。”郑妥娘更急了,开始把侯方域往外推。

侯方域长叹一声,说:“好,我走,我走。我走之后,你们要多加保重。”李贞丽、郑妥娘、李香三人都不约而同地点了一下头。侯方域和李贞丽等人出了媚香楼。此时,早有下人把马牵来,在门口等着。侯方域上了马,与李贞丽、郑妥娘、李香三人洒泪而别。

刚刚跑出南京城的侯方域,就听到身后有人大喊“站住”,侯方域扭头一看,只见大批官兵骑着马追了过来。侯方域立即快马加鞭,一口气跑到了长江边。此时,宽阔的江面早已封冻,厚厚的积雪又覆盖了封冻的江面,让人无法分辨出哪是长江哪是陆地。急于逃命的侯方域,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跃马进入了长江,踏着江面上的冰雪,直奔江北而去。江面上的冰,在马蹄的踩踏下,发出了吱吱呀呀的响声。侯方域的心里很清楚,如果马蹄下的冰面被踩破,自己就会掉进江中,不被淹死也会被冻死,但事到如今,他也顾不了那么多了,往前闯吧!是死是活听天由命。好在有惊无险,他终于闯过了长江,到达了长江北岸。追兵们没那么幸运了,他们踩破了冰封的江面,全部落入江中喂鱼了。在北岸的侯方域见此情景,大笑起来,连声说道:“苍天因为,苍天佑我,苍天佑我。”

侯方域脱险后,骑着马直奔扬州而去。到了扬州,他直接找到了在这儿督师的史可法。史可法把他迎入府内,分宾主落座。史可法问侯方域:“侯公子,你不在南京呆着,怎么跑到扬州来了?”

“史大人,不瞒你说,我在南京实在呆不下去了,就跑到扬州投奔你来了。”侯方域说。

“南京是不是发生什么事了?”

“最近发生的大悲和尚案和太子案,史大人可曾听说?”

“这个老夫有所耳闻。”

“如今阉党余孽马士英、阮大铖硬说这两个案件是东林党、复社在幕后操纵,并以此为借口,大规模抓捕东林党和复社的人,我的好友陈定生等人都已被捕入狱。我冒死飞马渡江,才躲过了一劫。”

“马士英、阮大铖真是误国误民呀!现在,清军都已经打到黄河边了,他们还有心思搞内讧。看来,我大明江山非要毁在这二人手中不可。”

“史大人,你下一步有什么计划?”

“春节过后,老夫准备派江北四总兵之一的高杰北上河南,抵御清军。侯公子,你满腹才华韬略,不如随高总兵出师河南,不知公子你意下如何?”

“中、中、中,我终于有机会为大明效力了。史大人,不知你能委任我何职?”

“你去高总兵那儿监军吧!这次出师河南,高总兵将会前往你的老家归德府,到时候你就可以回家一趟,看看你的家人。”

“哎呀,这太好了,我听说高总兵英勇善战,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虎将,由他出师河南,光复我大明北方的半壁江山,就大有希望了。”

“但愿高总兵此次出征,能够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想当初,满洲八旗军刚入关的时候,我史可法还当他们是友军,现在我才明白,他们是比李自成、张献忠还要凶恶的敌人。我史可法真是幼稚,竟幻想借清军光复大明。”

“史大人,不光是你,想当初弘光朝廷和我本人,也没有看清满洲军的庐山真面目,把他们当成了友军,把吴三桂当成了光复大明、借师助剿的大英雄。现在看来,我们都错了,满洲八旗根本不是友军,而是一支侵略军。吴三桂也不是什么借师助剿的大英雄,而是一个卖国求荣的大汉奸。最近,吴梅村先生写了《圆圆曲》,其中两句是‘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这两句把吴三桂引清军入关的真面目,揭露的淋漓尽致。”

“‘恸哭六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好诗,好诗呀!梅村先生不愧市名震江南的大才子,一出手果然是不同凡响。侯公子,快要过年了,你就在扬州过年吧!过完年后,你就随高总兵出师河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