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福星太后来种田> 第18章 种田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章 种田忙(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第18章种田忙

本始三年开春后,冯家从主君到下仆都在忙忙碌碌。

作为冯家的最大--大父冯遂和眼下最小的孩子--冯媛,这两个人掌控着冯家的忙碌方向。

自从酒精特别是辛安美酒问世后,冯媛的大伯冯骥就忙于潞县冯家的对外联谊,三伯冯昌担任着潞县的县三老。

冯媛这一辈的兄长们和女兄们有的随父辈们在外地,有的已经出嫁,还留在潞县的或是在当差,或是忙着做翻车等物,连最小的兄长冯立都去上学了。

冯陂的具体事宜由管家冯清负责。

七月底,田里的豆子等作物收割入仓之后,赶在八月下旬之前,冯清安排家里的僮仆和雇佣的农户们将田地深翻了一遍,施入了冯家收集的绿肥等农家肥料。

肥料一部分是人畜肥料,另一部分是冯家入夏后同襄垣县受了旱灾的农户们换来的青草沤成的肥料。自从有了翻车之后,给田地灌水就变的很方便了,需要的时候,派人车水入沟渠就行。

进入九月,冯家的八十顷田地里又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忙碌。

早在武帝时期,搜粟都尉赵过开始推广二牛耦耕。

使用带有铁犁铧的木犁,增加了铁制犁壁,让深耕、翻土和培垄一次进行。

二牛三人,一人牵牛,一人掌犁铧以调节耕地的深浅,一人扶犁。武帝末年,二牛三人一个耕作季节可管田地五顷的翻耕任务。

后来,又出现了活动式的犁箭来控制犁地的深浅,不再需要人来掌犁,随着驾牛技术的日益娴熟,二牛三人的耕地方式发展成为了二牛一人。

如今在冯家的田地中就使用二牛一人的方式来翻耕。九月的田间,冯家的八十顷田亩上,从地东到地西,农夫们驾着牛,扶着犁,对即将耕作的土地进行深翻。

土地翻耕好后,播种时,耧车上场了。

耧车的使用同样是来自于赵搜粟(搜粟都尉赵过,按照汉时人们的习惯,称为赵搜粟)的推广。通用的耧车由三只耧脚组成,用一头牛拉着耧车,谷物的种子从位于耧车上方的斗漏下,播种的同时覆盖土壤,一举数得,其效率可以“日种一顷”。

耕地的牛足够,通过与各家的感情联络,冯家获赠了不少牛羊,尤其是耕牛。有人有牛,被冯媛偷偷混入空间种子的宿麦(汉代时冬小麦的叫法)很顺利地播种到了八十顷田地里。

宿麦的播种和田间管理由家里的老农经管,只要保障了灌溉用水和农田肥料,种了几十年宿麦的老农的种植经验是冯媛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小孩子拍马也追不上的。

把具体工作交给专业人士,冯媛对这条执行的很彻底。所以,在把空间里的优质冬小麦种子偷渡到家中准备好用来播种的宿麦种子里后,冯媛对种麦就不再关心了。

混在苜蓿种子里种下的辣椒成熟了,在小冯媛的亲自指挥下,这些别人没有见过的新的红彤彤的细长的小条状物,由家中的仆人们采收。

收获辣椒的时候,冯媛和大父在一旁名为监工,实为围观。

辣椒苗长出来后,冯媛就告诉了大父,苜蓿地里长出了新物种。大父冯遂对此的反应是摸摸小冯媛脑袋上的总角(男女童都是在脑袋的左右两边各挽一个发髻,叫总角。《诗经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祖孙两人笑嘻嘻。

苜蓿这种从西域而来的作物,本身在中原种植的时间并不长,从张骞出使大月氏回来到现如今也才五十余年,他带回来的西域物种先开始种植在上林苑中,后来,流传到了民间。

随着丝绸之路被打通,远道而来的西域胡人渐渐聚集在长安的市场中,这些胡人中有些也会带些新物种来到汉帝国。

冯媛的大父冯遂让人在长安市买种子的时候,将能见到的种子都买了些,特别是胡人手中的物种。

冯遂九十余岁了,他这个年龄早就由朝廷来奉养。

人活的时间长了,见的事情本就多,更何况冯遂游历天下多年,博闻广记。

他早就知道自己的小孙女冯媛有秘密,不说冯媛出生时的异象,酒精等物使的出现,尽管冯家对外宣扬是冯家先祖从天上神仙处求来的,可是,冯遂心里清楚,这事情同冯媛有关系。

天下的奇人异士冯遂见过不少,他本人也被人称作“奇材”。小冯媛是自家子孙,冯家自然要护着些,不能让世人过早地察觉出小冯媛的异处。

苜蓿这个新物使潞县还没人种过,有什么变异加杂其中,大家也不会知道,会以为原本就是这样子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