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二战之我是蒋纬国> 第618节 大风起兮 1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18节 大风起兮 1(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送走山本五十六后,蒋纬国独自呆在办公室里,此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办公室的窗帘都被他拉上,灯也被他关掉了。城市的灯光和车水马龙的喧哗声都被堵在外面,静谧的黑暗中,蒋纬国犹如老僧入定般一动不动地坐在椅子上,闭目养神、陷入冥想。他需要思考。

蒋纬国知道,这场战争即将迎来真正的高潮了,并且是滔天巨浪般的高潮,因为美国就要参战了。如果这是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要翻开新的一页了。

美国参战无疑是一个重大变故,并且是天翻地覆一样的变故,甚至可以说,美国参战就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但是,这个“转折点”会给世界带来怎样的转折?又会给中国带来怎样的专注呢?蒋纬国记得,在原先历史上,得知美国参战后,自战争爆发后一直活在心力交瘁中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一下子如释重负,他直接对英国高层们说“这场战争我们总算赢了”,然后在当晚睡了自战争爆发后的第一个安稳觉,与此同时,重庆方面也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全城欢腾,形成了十分荒唐而鲜明的对比:美国的珍珠港被日军偷袭后,美国上下凄凄惨惨,日本上下弹冠相庆、欣喜若狂,而美国的盟友英国、中国还有苏联却跟日本一样,欢天喜地、大肆庆祝。英苏中三国肯定不是对美国幸灾乐祸,但它们为什么跟美国的敌人、它们自身的敌人日本一样兴高采烈呢?因为英苏中三国高层坚信不疑:只要美国以盟友身份正式参战后,这场战争就必胜无疑了。丘吉尔、斯大林、蒋介石为什么这么“迷信”美国?因为美国国力超级雄厚,美国加入到英苏中三国阵营里,美英苏中四国同盟想输都难。对此,蒋纬国一清二楚。对于美国,蒋纬国的态度是:三分厌恶、七分重视,他不仇视美国,也不喜欢美国(蒋纬国不喜欢美国的最大原因就是美国在二战中哪怕跟中国结盟了,也没有给中国真正的援助,并且美国在战前还借助中日战争而大发战争横财,另外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排华法案》,公然把排斥华人写进美国的法度里。既然美国人不喜欢中国人,那中国人又有什么理由喜欢美国人?),他对美国始终不变的态度是最高度的重视。眼下,美国就要参战了,对于中国而言,这件事最可怕的是:美国并不是以中国盟友的身份参战的。虽然蒋纬国竭尽全力地“让中国不成为美国的直接敌人”,但中美在接下来的战争里确实不是盟友,非敌非友是危险的。

蒋纬国试图引导中美两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关系就像原先历史上二战期间的苏联和日本。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苏联属于同盟国阵营,日本属于轴心国阵营,但两国在战争期间却是“井水不犯河水”的关系,甚至还在暗中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并且两国在瓜分中国东北和外蒙古的脏事上还是“坐地分赃的朋友关系”。如果中美能像苏日那样,自然再好不过了。

美国即将参战,这是大事,但蒋纬国的心头并没有太大波澜,因为他早已有了充足的心理准备。眼下是1942年3月,蒋纬国算了算,自己是从1936年7月正式展开自己的奋斗,光阴似箭,差不多快六年了。这么长时间下来,蒋纬国从外观上看明显“老了”不少,毕竟当年他可是风华正茂,才二十岁不到,现在已经快二十六了,当然了,这个“老”不是衰老,而是老成,所以他身边的人都看得出,蒋纬国的气质与当初相比已经发生了非常显著的变化,如果说当初的蒋纬国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利刃,那么,现在的蒋纬国就是一槟看上去四平八稳、锋芒不露、可真要动起手来却能把对手一下子劈头砸得粉碎的八角大铜锤。蒋纬国自己对此也很有感触,因为他眼下回想自己过去五六年内做的事,感到有很多事当初做得都是考虑得不太周全甚至有点幼稚荒唐。实际上,不只是气质,更重要的是,蒋纬国的心态同样发生了重大变化,当初,他对历史充满了敬畏感,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改变历史”,并且即便只是改变历史,他也做得如履薄冰、诚惶诚恐,但现在,他已经在潜移默化中开始转变为“创造历史”。蒋纬国明白,自己虽然一直只是“改变历史”,但积少成多后必然会量变引起质变,所谓的“改变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蝴蝶效应”越来越明显,自然而然就转化为“创造历史”,这一点不会随着他的个人意志改变而改变,既然如此,他也就逐渐想通了、看开了,反正他也没有回头路可走了。蒋纬国告诉自己:美国参战了,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面对。

点起一根香烟,蒋纬国开始更加深入的思考。

美国就要参战了,如果不出变故,美国参加战争的原因跟原先历史上一样:日本主动并且以偷袭的方式攻击美国,从而给美国提供了最完美的参战理由,也把美国推到了不得不参战的处境里。世界八大列强,苏联已经名存实亡,法国已经屈膝投降,意大利只是德国的附庸,那么,战争舞台上的主角只有五个:德国、日本、中国、英国、美国,五国形成泾渭分明的两大阵营,德日中一伙,美英一伙。认真分析,德日中三国此时跟英国是什么关系呢?德英,毫无疑问的敌国,因为两国已经互相宣战;日英,毫无疑问的敌国,因为两国也已经互相宣战;中英,没有互相宣战,名义上互相不是敌对国(武汉此时还有英国大使馆,伦敦此时也有中国大使馆,双方仍然保持着外交关系),但实际上已经处于战争状态中,类似于原先历史上中日战争前期中日两国明明在战场上大打出手但却未正式宣战的奇特状况,英国没有对华宣战,是因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多一个敌人不如少一个敌人”,中国没有对英宣战,是不想“得罪”英国背后的美国。眼下,美国要参战了,德日中三国又是什么处境呢?

德国:虽然不想或不能跟美国开战,但又必须跟美国开战,因为德国把英国打得奄奄一息,就差临门一脚了,但美国却光明正大地给英国不断输血,严重地阻扰了德国获得欧洲战争全面胜利的进程。德国海军没有强大的水面舰队,只能用潜艇群和无限制潜艇战来封锁英国、困死英国,但美国却在德国眼皮底下肆无忌惮地、昼夜不息地把成百上千艘货轮商船从美国开到英国,满载而来,空船而回,然后再满载而来,给英国源源不断地运去英国此时最急需的粮食、药品、燃油、生活物资、机器设备、武器装备,使得被德国用无限制潜艇战封锁得近乎油尽灯枯的英国得到大量的资源,然后继续坚持抵抗德国。从希特勒的角度出发,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希特勒等德国高层如何不恼恨美国?因此,德美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几乎不可调和的利益冲突,两国爆发战争几乎是无法避免的。

中国:完全不想跟美国开战,并且,中美之间也不存在太大的利益冲突,两国是可以做到井水不犯河水的。不过,中国需要日本和美国开战,因为日本因为搭了德中的“顺风车”,此时已经越来越强盛,如果就这样下去,在美国不参战的情况下,德中日三国瓜分亚非欧澳,中国最后会非常强大,日本也会非常强大,到时候,无论是中日一对一还是中德合伙打日本,彻底打败日本都注定会让中国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干嘛不让财大气粗、实力雄厚的美国去消耗日本呢?最好的结局是这样的:美国反击日本,打得日本山穷水尽,但美国自身伤亡损失很大,也受不了了,这时,中国再从美国手里接过“打日本”的任务接力棒,岂不妙哉?到时候,日本被美国打得半死不活,中国再下手,肯定会轻松很多,并且,美国那时候肯定也被日本搞得心里发毛了,中国主动要求配合美国或联合美国打日本,美国肯定是求之不得。不过,如果中日现在是敌对国,日本肯定不敢去招惹美国,日本高层必定认为日本是扛不住中美联合攻击的,所以,中国必须现在要做日本的盟友,做日本的“强大后盾”,然后教唆日本去招惹美国,使其引火烧身。

日本:原先历史上日本之所以招惹美国,因为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让日本耗尽了资源,美国联合英国、荷兰一起制裁日本,中断向日本出口各种工业原料,特别是重中之重的石油,日本要么老老实实地按照美国说的那么做,放弃侵华,要么狗急跳墙、孤注一掷地豪赌一把,抢了美英荷法的地盘,美英荷法不给的东西,日本就自己去拿,自然而然,日本人选择的是第二种。眼下,日本其实不太缺乏资源,因为有中国提供,铁矿、煤炭、石油、钨砂、猪鬃、桐油…该给的,中国都给了,足够日本“和平时期的开销”。按道理,日本没有太大的理由去招惹美国,但实际上,日本是有理由的。日本挑起日美战争共有三大理由:一是日本现在所需资源十有七八来自中国的供应,这种命脉被别国掌握在手里的滋味,自然是很不好受的,更何况,中日眼下虽然“很亲密”,但中日只是互相利用,毫无友谊可言,万一中国不高兴,随时都可以断了日本的资源供应,特别是石油,到时候,日本的处境可想而知,因此,日本必须获得完全属于日本的资源区,所以,日本必须继续打仗,抢占更多的地盘,况且,根据联盟国内部条约,整个澳洲都是日本的,日本早就把澳洲视为囊中物了,没有理由不去占领,夺取澳洲大陆,也符合日本人千百年来望眼欲穿的“大陆政策”,北亚大陆毕竟太荒凉了点,更加宜居的澳洲大陆自然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其次,日本的扩张已经引起了美国的警惕以及针对性措施,特别是菲律宾群岛,这片群岛正好卡在日本本土与其“南方新领土”的咽喉处,让日本高层深感如鲠在喉、如芒在背,必须拔掉,既然要拔掉属于美国地盘的菲律宾,那么,跟美国开战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并且要先发制人、先下手为强;第三,日本的两大盟友德中都在鼓动、怂恿、催促日本去打美国,当然了,德中是“各怀鬼胎”,德国是希望借助日本重创美国,从而完成德国打败英国、独霸欧洲的千秋伟业,中国则是希望借助美国重创日本。

大国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错综复杂的,身在其中进行合纵连横,不亚于走钢丝,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

尼采说过,当你凝视着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蒋纬国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当你算计着别人时,别人也在算计着你。蒋纬国相信,自己在算计着日本人时,日本人肯定也在算计着自己,中国在算计着美国时,罗斯福肯定也在算计着中国。

日本人马上就要偷袭珍珠港了,美国人是否设下圈套正在张网以待呢?

蒋纬国在后世曾看过很多关于二战时日军偷袭珍珠港的军事资料,其中有种说法是“阴谋论”,这种说法是这样的:罗斯福总统其实早就知道日军即将偷袭珍珠港,但他故意揣着明白装糊涂,甚至还暗中减少珍珠港的防御力量,“配合”日军偷袭成功,从而彻底改变了当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声音和孤立主义,刺激美国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地参加二战。关于这种“阴谋论”的说法,可谓振振有词、有鼻子有眼,罗列出了很多所谓的证据,确实让人不得不怀疑美国政府的这个超级“苦肉计”。但此时,蒋纬国可以判定日军偷袭珍珠港绝非美国“故意放水”的结果,不存在所谓的“苦肉计”,那些“阴谋论”其实都站不住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