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日军从侵华部队中抽调大量力量到南洋去作战,急切要求在华北有个更有力的代理,替他们统治华北,防止八路军乘机反击,收复失地。因此,急于要阎锡山就范,威胁、利诱兼施,压迫阎锡山早日上钩。但偏偏此时老谋深算的日军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调往南洋作战,遗缺以日本贵族出身的花谷正少将继任。花谷正时刻以战胜者自居,趾高气扬,盛气凌人。晋绥军上下和此人接头的无不厌恶其的品行为人。
花谷正接任之后便派出陆军航空兵轰炸阎锡山的藏身体克难坡,以及晋绥军在黄河渡口小船窝附近修建的钢丝木板桥。但是由于精锐都以调往太平洋战场,所以二十几架飞机,三次投弹百余枚,只炸毁两股钢丝绳。阎锡山则是一面向其部下宣扬,要准备进行“大保卫战”,坚决保卫抗战根据地,以虚张声势;一面又要却又派出亲信到太原去再和日方商谈。以“从后方迁移工厂、眷属需要时间;没有力量就前进会遭到八路军打击。”为由希望可能缓和局势。
但此时花谷正对于阎锡山的拖延早已失去了耐心,对于阎锡山所派来的亲信—赵承绶说:“你来了,好!你能代表阎锡山吗?我看你代表不了他。阎锡山诡诈多端,把中国人骗遍了,还想骗我们日本人吗?我看你还是回去的好,叫阎锡山亲自来吧,我们非和他亲自谈不可。”在这样的局势之下,阎锡山才折尊屈贵的前往安平与日方会谈。
会议开始之后,阎锡山首先发言,大讲其所谓“相需”的谬论,大意是“亚洲同盟是中、日两国的共同利益,亚洲人愿意推日本做‘盟主’,我本人也拥护日本做‘盟主’,但日本人必须领导亚洲人做愿意做的事情,才能当好这个‘盟主’。中、日合作是互相需要,要本着共同防共、外交一致、内政自理的原则办事,尤其是内政自理更要紧,否则中国人民就会对合作有考虑。请日方表明对中国究竟将采取什么方针”等等。阎锡山每讲一段,便需要由翻译官翻译一段,占的时间很长。
最终令日方极不耐烦,花谷正拍案而起说:“我们是来开会,不是来听讲演。”而日军山西派遣军司令官岩松义雄更不等阎锡山把话全说完,就接过去发言,大肆宣扬一番日本在太平洋方面的胜利,促阎锡山立即“觉悟”,早日通电履行“汾阳协定”条款,希望阎锡山认清当前形势,相信“大东亚圣战”有必胜把握,要阎锡山立刻脱离重庆政府,参加“大东亚共荣圈”,勿再犹疑。并表示如果阎锡山马上表示态度,可立刻交付现款300万元,步枪1000支。至于“汾阳协定”里所答应的一切,可以陆续交付等等。
岩松义雄的态度虽不那样气势汹汹,但也盛气逼人,完全是战胜者口吻。但阎锡山此刻只能摆出一张老脸,不作表情。他早已料到日方会让他马上表示态度,立刻就说:“凡事都要有个准备,现在一切还没准备妥当,通电还需要相当时日。最要紧的是力量,如果日方能把‘汾阳协定’中答应的东西先行交付,装备起力量来,能对付了**的攻击,就可以推进到孝义去。”花谷正听到这里,极不耐烦,蓦地站起来说:“珍珠港一战,美国被日本一下子打垮,蒋介石更不在话下,阎阁下和日本合作,对你自己有利,也正是时候,观望没有什么好处,最好马上跟我们回太原去。”花谷正说话时,气势更凶,口说手比,旁若无人,弄得阎锡山十分难堪。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是否有那所谓的一句:“炮兵(法币)前进”已经并不重要了,阎锡山一生自认精明,喜好算计。但往往都是聪明反为聪明误。他本想以暧昧的态度从日本人方面骗取一些物资,但又不愿在局势并不明朗的情况,空背上一个汉奸的骂名。因此安平会议最终只能是不欢而散。“安平会议”以后,日本人把阎锡山和岩松义雄握手的照片印成传单,用飞机在西安等地散发。阎锡山驻西安的办事处处长黄胪初把捡到的传单寄给阎锡山。阎锡山在克难坡每天早上举行的朝会上,公开向他的部下否认这件事。但后来有一个“中外记者考察团”到克难坡向阎锡山提出这个问题时,阎锡山无法抵赖,只好承认和日本人见过面,但矢口否认和日方有勾结,更不承认通敌叛国的帐。
而日军为了“惩罚”阎锡山在“安平会议”中逃跑,趁晋绥军第三十四军在汾南地区抢征夏粮时,由临汾的清水师团调集兵力,向该军全面进攻,第三十四军军长王乾元受伤,第四十五师师长王凤山阵亡,部队纷纷溃逃汾北山区。日军仍扬言要进攻吉县,阎锡山更慌了手脚,连忙写信给岩松义雄,说什么“希望你们不要把同情你们的人当做敌人”。日军这才停止进攻,但不久又在孝义地区围攻骑兵军的“征粮”部队,骑一师师长赵瑞、骑四师师长杨诚同时投敌。
此后虽然日本继续对阎锡山施加各种压力,逼其就范,但是面对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颓势日显,阎锡山一便采取拖延对策,仍与日军保持了有间隙的联系,一边却埋头扩张实力,以图东山再起。1943年,偏安晋西南的阎锡山便为解决粮食和兵源问题,在其控制区域内推行“兵农合一”政策。他将17岁到45岁的役龄壮丁,每3人编成一个互助兵农小组,一人当常备兵入营打仗,两人各领一份“份地”耕种。当时,阎统区完整县仅7个,但阎利用这一政策,2年时间内募集常备兵7万多人。也算是重整旗鼓。
抗日战争接近胜利时,阎锡山打出“开展政权”的旗帜,又加紧与日本勾搭,开始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他暗中派遣人员担任伪山西省公署职员和县长等职。1945年他又对日伪县区行政官员按现职发给委任状,保证将来不以汉奸论处。日本宣布投降后,阎锡山再次派赵承绶火速赶往太原与日军商谈“接收太原”问题。1945年8月17日,赵承绶与日达成协议:日军听候阎锡山接收;八路军如攻太原,日阎双方共同阻击。
日军在原防区防堵**及八路军并听候阎锡山受降;又派部队向太原挺进。8月30日,阎锡山在日军保护下回到太原,随即宣布“行者”(抗战人员)和“居者”(汉奸)同样有功,并委任伪省长苏体仁、冯司直、王骧为高级顾问或高级参事,改编伪军4万人为省防军,作为他进行以武力重夺山西的资本。八年抗战的结果,在山西阎管区不过是阎日伪合流而已。
1945年9月2日,驻扎在山西的日本第一军派出参谋长山冈道武为代表,和阎锡山商讨投降事宜。出乎山冈意外的是,阎锡山对投降事宜完全不上心。他对山冈说:“你们虽然战败了,但第一军军力仍然强大,而且士兵训练有素,我们现在兵力不够用,希望你们投降之后能留下一部分军队,驻扎山西负责保安工作。”对阎锡山的要求,山冈不敢立即拒绝,说回去跟长官商量。
但“人在屋檐下,怎能不低头!”最后,日本人同意了阎锡山的要求。接着,阎锡山就从5万多日军中选出1.5万人,编成第十总队。就这样,投降日军穿上了******军服,配发了武器装备。同时,阎锡山还留用大批日军高级军官作顾问和教官。昔日的仇敌成了袍泽战友,这一局面恐怕是那些战死于天镇、平型关、忻口、太原的**将士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的。
而阎锡山返回太原之时,自己苦心建设的军火系统各厂早已被洗劫一空,仅余下轻型机床400余部。战后劫余,全民族渴望和平建国,复兴中华。但阎锡山却为了恢复自己的独立王国,而忙于扩充军队进攻**和千方百计恢复和扩大军工生产。他把接收日伪资产中的小工厂的机器全部并入兵工业,为尽快恢复生产能力,命令各厂一面制造兵器,一面尽量制造军火工业所需的专用机床,还把乡宁分厂迁回太原专造步枪,孝义分厂迁到大同专造手榴弹。经过一番努力后,其西北实业公司所属的机床厂、育才炼钢机器厂、修造厂恢复较快,军火工业加班加点,出现一片垂死前的“繁荣”景象。
至此他阎某人自认羽翼重丰,雄心勃勃的准备一举将深根于山西近八年的**人赶出自己的禁脔。而他的第一个着眼点正是位于晋东南的上党。阎锡山自然不会忘记正是自己信任薄一波将这一战略要地拱手送给了**人,此刻他更不惜挑起内战,夺回自己失去的东西。<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