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解决掉曹豹之后,刘泽的目光就投向了下邳的笮融和开阳的臧霸,只有将这两个解决掉之后,刘泽才能算是将整个徐州牢牢地掌控在手中。不过饭要一口一口来吃,事要一件一件来办,刘泽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南面的笮融。
笮融虽然没有象开阳的臧霸那样拥兵自重,但其假借佛教的外衣,蛊惑愚昧无知的良善百姓,大兴佛法,广建寺庙,培植和发展自己的势力,在下邳一带俨然自立。笮融是丹阳人,和陶谦是老乡,在丹阳之时便有乐施好善慈悲为怀的好名声,是远近十里八乡有名的大善人。陶谦在徐州但任州牧之后,笮融便率着几百名佛教徒北上投奔陶谦,凭着对佛法的精通和和善的面目,笮融很快就得到陶谦的赏识和重用,担任了下邳国的国相,并且还让他督运下邳、广陵、彭城三郡的粮赋。
但笮融并没有将这三郡的钱粮赋税交到郯城去而是中饱私囊,半道截留了。笮融贪墨了这笔钱之后,便在下邳大建浮屠寺,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盘,下有重楼,塔为九层八角,每层皆有飞檐,每面镶有铜境,塔顶亦有一面铜镜朝天,称为“九镜塔”。据说,堂阁周围可容纳3000多人在其内课读佛经,佛像外涂黄金,披着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会时,在路旁设席长数十里,置酒饭任人饮食。来参观、拜佛的百姓达万人之多。由此可见,当时铺排之奢华、场面之宏广、气势之雄伟为世所难见。笮融还下令凡是入佛教的男女信徒,一律地免除徭役赋税,借此来收买人心,先后五千余户百姓迁居下邳。
让刘泽感到奇怪的是,笮融贪墨了这么一笔数额巨大的钱粮,身为州牧的陶谦却不闻不问没有追究,按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难不成笮融的行为得了陶谦的默许?陶谦已死。其中的内情恐怕真得很难查明了,但刘泽却不准备放过笮融,笮融这个毒瘤不除,徐州难有宁日。
披着伪善的佛教外衣,嘴里常念叨着阿弥陀佛大慈大悲,笮融的确是迷惑了不少人,但刘泽知道。这是一条真正的白眼狼,披着慈善外皮却长着一颗恶魔的心。历史上笮融南逃广陵,广陵太守赵昱盛情款待,却被笮融灌醉之后暗杀了,南渡之后,笮融如法炮制。竟然用同样的手段残杀了秣陵的薛礼和豫章的朱皓。
能一再地利用伪善的面目骗取别人的信任,笮融也的确算得上高段了,可惜他骗骗别人还行,想骗过火眼金睛的刘泽那是痴人做梦。刘泽上任之初笮融就曾派人送上十名美女和价值数百万钱的奇珍异宝,刘泽当即就给他退了回去。惩办笮融的心思刘泽上任之初就有了,但一直腾不出手来,现在平定了萧建的叛乱。刘泽认为是该对笮融出手的时候了。
虽然孙乾就曾建议刘泽惩处笮融乱废下邳税赋之事,但显然徐州的官员对笮融还是很有好感的,议事之事陈登还出面为笮融开脱:“笮伟明乐施好善,多有贤名,广倡佛法,教化万民,虽免赋之举稍显轻率,但请主公念在他传扬佛德无量的份上从轻发落。”
佛教?刘泽心底里一阵鄙夷。世上的宗教不论以何种形式出现,都是一种精神鸦片,都是用来麻痹和毒害人的灵魂和思想的,无非是统治阶级的一种手段而已,信佛的人就真得能做到六根清净与世无争吗?别的人不知道,但这个披着菩萨外衣长着蛇蝎心肠的笮融就没有,佛教在他眼里。不过是麻痹世人的一种手段,骗取别人信任的一种伎俩。
刘泽提出了对待佛教的“三不原则”:不反对、不支持、不纵容。第一是不反对,宗教是一种信仰,也是一种个人的行为。按照民法典的精神,个人的精神信仰是必须得到尊重的,无论是信奉佛教还是别的宗教,任何人都是无权干涉的;第二是不支持,这是官府对待佛教的态度,官府不鼓励不提倡大兴佛教,对佛教徒和普通民从一视同仁,不给予政策上的优惠,信奉佛教的民众也必须照章纳税;第三是不纵容,佛教僧侣和佛教徒倘若有作奸犯科违法犯罪之举,决不姑息纵容,同普通民众一样按律惩处,在徐州境内,没有任何的特权阶层。
对待佛教,刘泽没有采用简单粗暴地方式进行禁绝,也没有通过官府的力量强迫信奉佛教的民众退教,而是采用看似温和却暗里藏刀的手段进行抑制。佛教之所以在中国的土地上香火兴盛,除了频遭战乱人们需要精神寄托之外,更主要的是佛教僧侣圈占大量的土地兴建寺庙却不用纳税,信奉佛教之后不但不交税还可以逃避兵役徭役,就算是犯了罪也可以借用佛祖的名义逃脱处罚,所以佛教经过汉末魏晋之后,在南北朝广为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刘泽的三不原则从根上斩断了佛教蔓延滋生猖獗为害的可能,试想没有好处谁愿意出家当和尚?出家当和尚便娶不到媳妇,承不了香火,还得照章纳税照服兵役徭役,这个佛教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又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