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红楼小婢> 64第六十四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64第六十四章(2 / 2)

雪雁心里又笑又叹,不知笑世人之眉眼高低,还是叹世人之追名逐利。

她最怕的是婆媳嫌隙,这些来提亲的人家中,其实也有一两家比赵云好的,但是皆因上头有婆婆压着,且求娶自己未尝不是为了仕途平顺,依附上周家、荣国府、于连生和赖家这几门权势,雪雁便有些不中意。

雪雁微微叹了一口气,别人挑三拣四,自己未尝不是如此。

想到自己眼前的靠山,雪雁不禁又想起另一件事,就是自己的嫁妆十分丰厚,林如海赏赐的几匣珠宝和南华留给自己的四匣,加上自己历年来积攒的,足足有十匣,布料衣裳良田房舍都一应俱全,还有林如海给的一箱金子,自己的确有底气呢。若不是当初穿越来时的须弥芥子,保不住黛玉的财物,她也不会得到这么多的好处。

雪雁暗暗庆幸自己有这一点穿越的福利,以及须弥芥子在自己藏着黛玉财物时没有消失。别人都赞叹她如何守住秘密,如何忠义,实不知她这几年来一直忐忑不安,唯恐须弥芥子突然有一日消失不见了,东西自然也随之虚无。

所以,她搬到自己家之后,第一件事就先将东西全部取出来,虽然锁在耳房里不如须弥芥子安全,不能保证下人是否会偷窃,但好歹比虚无缥缈的须弥芥子值得信任些。

雪雁想着如何藏金,是掘地,还是掏墙,总不能就这样存放在耳房里,顺势也瞧了一眼左手的须弥芥子,心里只觉得可惜,若是能确定须弥芥子永远跟着自己不会消失,东西藏在其中也无不可,只是难以确定,她就不敢了。刚感应了一下,她顿时惊得睁开眼睛,她出来以后就没查看过,没想到须弥芥子不知何时竟然消失不见了,一点儿都感应不到。

拿着手帕抹了一把额上的冷汗,幸亏自己将东西取出来了,不然岂不是跟着消失了。

雪雁双手合十念了几句佛,十分庆幸自己的小心谨慎,才没有损失大笔财物,若真跟着消失,她不得哭死。难道她穿越带来的须弥芥子就是为了给黛玉藏东西?

雪雁哑然失笑,怎么可能,毕竟如果她不说的话,也用不到须弥芥子。但是她却知道没有须弥芥子,哪怕是林如海也不能给黛玉保住这么多的东西,由此可见黛玉处境之艰难,好在当初有须弥芥子,因此须弥芥子消失,也算是功成身退了。

没了须弥芥子,雪雁也没感觉可惜,倒是一夜好梦。

次日一早,于连生方带着打探来的消息告诉她,竟比黛玉还早一步。

雪雁沏茶上来,听于连生叙说,于连生派去打探消息的人并不识字,因此不能把消息写将下来,只是口述给于连生听,于连生再告诉她。

听完关于赵家和韩家的纠葛以及各家家人的品性,雪雁略觉满意,笑道:“也就是说韩家是极好的,极赞同这件婚事,赵家虽不知赞同与否,但是也不会如何反对,赵家人除了二房心胸狭窄些行事偏激些,赵家老爷子老太太和三房为人都还不错,称不上大奸大恶。”

于连生点头道:“虽说当初赵家老爷子和老太太压下了赵先生受伤一事,未免觉得偏心太过,但是不难明白他们的心思,手心手背都是肉,且事关本家子孙后代的名声,自然家丑不可外扬。分家是赵先生请求韩老爷子做主,并且分走了六成的家业,二房只得一成,可见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不是不近人情,如今偏疼小孙子也算不得什么大罪。”

雪雁道:“大哥说的是,凡事总不能十全十美。”

只要赵家人不是格外难缠就好,雪雁虽有心机手段,却不想嫁过去后和他们成日家纠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有那份工夫,还不如多读几本书多练几张字。

如此一来,倒更显得赵云在这些人家中出挑了。

于连生喝了一口茶,道:“妹妹的意思如何?赵先生家中只有两个婆子和两个小厮,又空出房间教导乡邻家的孩子读书认字,并不收钱,可见不是好色之人,且心存仁善,我特地叫人查访了,十里八乡都说他好,当然,也有几家说他不好,不过是曾经生过嫌隙。我觉得赵先生在这些人家里最配你,不似那些人个个都奔着你身后的靠山来的。”

雪雁笑道:“连哥哥都说好,想来果然好。”

于连生瞪了她一眼,道:“这是你一辈子的终身大事,自该小心谨慎些,虽然我说好,可也得你自己愿意,你若不愿意,凭他再好,都不是好。”

雪雁想了想,正色道:“在哥哥跟前,我也不嫌害臊,若说好不好,眼下实在不知,日子总得过了才知道,倒是觉得赵先生比旁人合适些。何况赵先生也是我见过的,大概性情模样行事手段也都知道,又比那些不知道的强几分。”

于连生道:“此言甚是,我却忘了你见过他。”

雪雁微微一笑,道:“再有一件就是赵先生是周将军的幕僚,将来周将军留京外放,他都是跟着的,如此一来,我也不会离我们姑娘太远,我也舍不得我们姑娘呢。”

于连生道:“你和林淑人倒好,不像是主仆,反似姐妹知己。”

雪雁抿嘴笑道:“姑娘同我虽称不上相依为命,但是也差不离,比起主仆,我们情分更深些,且我们姑娘也没当我是下人丫头,她有了好人家,便一心想着为我筹谋了。”

于连生点头称是。

过来一时,于连生还要再问,忽见黛玉打发人来接雪雁过去,说打听的消息已经得了。

于连生听雪雁方才的意思,也没继续追问,大概明白她已经应了七八分,便笑道:“既这么着,妹妹先过去,明儿咱们兄妹再说这事,并给你预备嫁妆。”

雪雁脸上一红,点了点头,送于连生出去,自己回来重新换了衣裳,方去周家。

可巧她到时,并没有见到黛玉。

汀兰忙拉她进了黛玉的房间,一面沏茶,一面笑道:“有个荣国府的什么菖哥儿的妈来拜见奶奶,奶奶正在小花厅里见她,你略等等罢。”

雪雁顿时想起昨日菖母的意思,不免觉得有些不自在。

淡菊过来看出了几分眉目,笑道:“你竟是知道菖哥儿妈的来意不成?”

雪雁听了,垂头吃茶不语。

淡菊拍手道:“我晓得了,莫不是来求娶咱们雪雁大姑娘的?”

雪雁放下茶碗,啐道:“什么话儿你都说,可仔细姑娘一会子知道了,捶你的肉。”

淡菊笑道:“奶奶为你费心,再不会为了这事来捶我。瞧你的意思,我就知道,我猜的没错儿。你放心,咱们奶奶是什么人,你素日不愿再回荣国府里去,奶奶还能不知?”

对于贾菖,黛玉的确不满意,且在荣国府配药之时,她们房里常有好药送到药房叫贾菖和贾菱按着方子配,拿回来看时总是分量不足,因而极厌恶这些人,听完菖母来意,黛玉歉然道:“不巧了,嫂子竟来迟了一步。”

菖母闻言一惊,道:“莫不是雪雁姑娘已经许了人?可是昨儿在赖家并没有听说。”

黛玉笑道:“嫂子见谅,这事赖家并不知晓,原是我们大爷做的保山,许的就是门下的一位幕僚先生,早早就中了举人,家资上万,虽未定下,但是也有七八分的意思,总得雪雁拒了方好再应承其他。”

菖母一听家资上万的举人,顿时心头一凉,这样的人,贾菖如何比得上?

黛玉又道:“因此竟让嫂子白跑一趟了。”

菖母不免觉得十分低落,道:“一家有女百家求,原是我们来得迟了,怪不得姑奶奶。若是雪雁姑娘不曾应承这桩婚事,还请姑奶奶早些儿打发人跟我们说一声,我们家虽没什么本事,菖哥儿倒是知冷知热的,比外头不知根知底的人家强些。”

黛玉答应下来,心里却想着即使没有赵云,也有别的人家,绝不会是贾菖。

送走菖母,黛玉回到屋里,见到雪雁便笑道:“你来了?”

雪雁忙站起身来,淡菊先问道:“奶奶可答应了菖哥儿的妈?原来雪雁也是知道的。”

黛玉坐下,笑道:“但凡是我不中意的我一概不答应,这个道理你还不知?这几日又有几家过来,我还挑中了两家,若是雪雁不应赵先生,就从这两家里头挑。”

雪雁大羞,道:“姑娘说的我有多尊贵似的。”

黛玉道:“你如今是娇客,能不尊贵?何况他们如何想的,我也深知。赵家的消息我已经得了,这会子告诉你,你若应了就点头,若是不应就摇头,横竖人家尽够你挑的。”

说着,示意紫鹃告诉她。

紫鹃抿嘴一笑,果然将赵家和韩家之事娓娓道来,和于连生说的有七八分仿佛,只是更细致些,想必是因为黛玉是女子,而于连生是男子,思量不如黛玉周全缜密,皆是各人的品性作为,以及赵云的家业几何,乡邻看法如何等等。

等紫鹃说完,黛玉和众人都瞅着雪雁笑。

雪雁面红耳赤地瞪视她们,到底她比别人脸皮厚些,低声道:“姑娘做主便是。”

一语未完,紫鹃拍手道:“这是答应了?”

黛玉也觉得欢喜,她头一回做媒呢,脸上更添三分喜色,笑道:“你既要我做主,想来是不反对,既这么着,我就叫人回话了,早些定下来要紧,免得还有人上门,倒不好。”

雪雁默不作声,黛玉便知其意,忙叫人去给赵云回话,道:“告诉赵先生,往赖家提亲。”

说完,又打发人去告诉赖家。

赵云在家中苦等,愈加忐忑,皆因他近日知道不少人家向黛玉和赖家提亲,其中还有官职在身的人,与之相比,自己更无甚好处,正自彷徨不定,忽然得到黛玉派人回话,说雪雁应了,不由得喜出望外,即刻便去韩家告诉外祖父母。

韩青山和韩母听了,俱是大喜过望,韩母念佛道:“阿弥陀佛,竟真成了。”

韩青山大笑道:“好,这是喜事,我就去告诉老亲家去!”

韩飞夫妇并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都知道赵云近日向人提亲,只未得回应,也不知底细,闻得此语,忙问端的,待得听说了雪雁的身份嫁妆,不由得惊叹不已。

韩飞拍着赵云的肩膀笑道:“不枉你等到这时候才说亲,竟真真是好得很。”

赵云道:“是我的造化才是。”

韩飞听了,摇头道:“你媳妇虽好,你也不差什么。聘礼可预备妥当了?聘金送多少?赶紧请了媒婆去提亲,千万别错过了。”

韩母在上头道:“先告诉亲家要紧,请媒婆得他们出面相请才显得郑重。”

韩飞拍了拍自己的头,道:“我竟糊涂了。爹,咱们这就过去,跟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说明白,好叫他们明日就请媒婆去提亲。”

韩青山便带着老婆儿子和赵云往赵家走去。

虽是傍晚,但是两家离得不远,都在镇上,不过一个在东边,一个在西边。

赵老爷子和赵老太太虽然跟着三房住在本家老宅,不过老人偏疼小孙子的前程,但是他们明白这几年若不是因为赵云在周鸿身边做幕僚,凡是地痞流氓小官小吏都不敢欺侮勒索他们,他们家里不会如此平安,因此见到赵云回来,阖家都对他十分亲热。

赵老爷子和三子赵立陪着韩青山父子坐着在堂屋说话,韩母则由赵老太太在里间陪着,赵云的堂弟赵锋则向赵云请教功课,赵锋生平最敬佩这位堂哥的才德本事,神情十分孺慕。

赵云虽对本家心灰意冷,但也盼着堂弟争气,丝毫不藏私地教导他。

韩母吃完了茶,向赵老太太开口道:“今儿来,有一件要紧事同亲家商量。”

赵老太太因当初赵云受伤一事,对韩家便觉矮人一等,心怀愧疚,忙道:“亲家老太太有什么话只管说,咱们能做到的一定不推辞。”

韩母心气略平,笑道:“也不是什么难事,乃是云儿的婚事。”

提到赵云的亲事,赵老太太不免觉得有些羞惭,道:“若不是家里出了那么些事,毁了云儿的前程,云儿的终身也不会耽搁到如今,竟叫老亲家太太费心。”

韩母道:“当初他们悔婚倒好,不然云儿说不到今日的好人家。”

赵老太太忙问是谁家,道:“不知是哪家,竟比刘家还好。”

韩母含笑将雪雁一事告诉了她,道:“嫁妆丰厚,品貌一流,本事不俗,又有靠山,又有亲戚,又是城里侯门公府出来的大丫鬟,旧主已是三品诰命,端的四角俱全,这样的好姑娘,往哪里求去?若不是云儿随着周将军,只怕也得不到这样的好造化。”

赵老太太一听雪雁原是周家长媳之婢,她亦曾听过周家的名声,知道周家在清流中的地位,平常巴结都难巴结得到,再听雪雁有个姐姐救过当今圣人,有个哥哥在宫里当差,更觉惊骇,喜道:“竟有这样的好事?怎么就瞧上咱们云儿了呢?”

旁边赵立之妻牛氏和赵锋之妻米氏婆媳二人听了,都惊讶非常,暗叹赵云有福气。

韩母听了这话,便知赵家不反对这门亲事,道:“也是天缘凑巧,有周将军和林淑人做媒,又知根知底,比不知道的强些,云儿说,这些日子以来,有不少人向王姑娘提亲呢。”

赵老太太连连念佛,道:“真真是一门好亲,得赶紧请媒人去提亲才好。”

韩母笑道:“正是呢,这事竟早早定下来放心。”

赵老太太一时想着请那个媒婆去,一时想着该如何预备,一时又道:“这王姑娘既在外面独居,咱们到哪家去提亲?是往周家林淑人那里,还是往干爹赖家?亦或者是向她干哥哥提亲?可得问准了,别出差错。”

韩母一怔,也没想到此事,忙叫赵云过来问。

赵云道:“林淑人交代了,叫咱们去赖家提亲,说会告诉赖家一声,赖家好歹是她干爹干娘家,比周家和于公公都名正言顺些。”<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