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红楼小婢> 79第七十九章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9第七十九章(2 / 2)

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

百姓便是靠天吃饭,天公作美有粮食果腹,一旦风不调雨不顺,便只能□。

赵云道:“你办事我还不放心?你做主便是。”

雪雁忽然又生疑惑,道:“上回我听周大奶奶说,不必名下的庄头再送米面柴炭等物,折变银子便妥当了,因周家每年的租子也多,很不必再要这些,如何你说也带租子进京?”

话音一落,随即想起,道:“我竟糊涂了,咱们家的佃户尚且交了秋季的地租子,周大奶奶名下才买的那些如何不交,想来也是今年秋季的租子罢?我从前就算过,甄家得的那一笔房舍良田商铺,一年都得上万的进项。”

赵云听她说话,含笑点头称是,道:“单是一季,今年有六千两的银子和无数的东西。”

雪雁道:“也是周大奶奶该得的,为了拿回这些林家的产业,白花了多少银子,也就周大奶奶心性老实,当初琏二爷五万两卖给甄家,她反花了八万两买回来。”

都是荣国府作孽,明明是属于黛玉的产业,非但一个未得,还得出钱买回来。

赵云微微一笑,拿出租赁给佃户的契约给雪雁收着,道:“一气租了三年,都在这里。”

雪雁细细翻看一遍,将契约收起,又看了小厮婆子抬进来的银子,点清数目,一并收起,随即却又苦恼道:“咱们家年下的银子都收上来了,放在哪里好?我经常出门,咱们家也不甚大,银子放在家里我不放心,存在钱庄里光拿着银票也不大放心。”

雪雁估算了一下,目前已收了将近两千两,西山能得五六百两,她不放心放在家里。

赵云见她双眉微蹙,不禁莞尔,道:“既这么着,就存在户部罢。”

雪雁诧异道:“能存在户部?”

赵云笑道:“自然能,钱庄的银票乃是私下所制,而户部颁发的则是户部宝钞,存在户部,只怕圣人巴不得如此,只是利息比钱庄低些。”

雪雁听到宝钞二字,突然想起一事,笑了起来。

赵云不解其故,问她,她却不说,只道:“我瞧还是罢了,我打算再堂些产业,光收着钱做什么。这钱先放着,明年开春我再瞧瞧能置办什么。”

赵云听了,不觉失笑,道:“钱收在家里你放心罢,库房也是几层,处处上锁,钥匙都是你自己收着,还怕别人偷了去?若有如此担忧,那些大户人家岂不是更担心?”

雪雁横了她一眼,道:“咱们家是小门小户,哪里比得大户人家庭院深深,仆从无数。”

说完,随即觉得好笑起来,道:“是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这么些日子以来,也没丢过一件东西,谁不长眼睛敢来咱们家偷?何况日日都是有人看家的,明儿你将银子都换成金子,我再问哥哥要两个小厮来,知根知底,比买来的强,咱们家现今人手太少了些,每每我出门,李妈妈驾车送我,还得回来看家。”

赵云同意道:“都由你自己做主,不必问我。”

雪雁哼了一声,道:“你是一家之主,不问你问谁?我已叫人预备热水了,快去洗澡,一路风尘仆仆的,洗完了去给老爷子老太太请安,报一声平安。”

赵云洗完澡,先去赵家老宅。

雪雁忙将宁安郡主送给豆子的衣裳项圈金锁交给他捎过去,送他出门后,吩咐人做饭,然后清点宁安郡主所送之物,无非是头面绸缎皮子古董衣裳点心等等,其中有一件紫檀透雕子孙万代的小炕屏雪雁十分喜欢,当即拿出来摆上,其余的点清,绸缎皮子陈设古董收在耳房里,头面衣裳收在卧室,点心则放在外头,打算日后做礼送人。

堪堪收拾妥当,赵云已往从外祖父母那里回来了,见到炕上之屏,不觉一怔,随即看着雪雁一笑,夫妻两个小别胜新婚,是夜自有无数趣致。

次日一早,雪雁便觉得浑身酸痛,躺在炕上不起,忍不住瞪了赵云一眼。

赵云却有无限温柔,陪她说话,并说起南下之事,又叫人将带来的土仪礼物一份一份打点妥当,一会子亲自送往各处。

一时豆母来谢雪雁,赵云出去了,雪雁只得起床。

豆母一见雪雁,看她满脸□,不觉莞尔,也不笑她,开口道:“上回你已经亲自给豆子做了新衣裳,如何昨儿又送来?还送那样贵重的金项圈和金锁。”

雪雁笑道:“那是郡主赏给豆子的,你只管替豆子收着。”

豆母一惊,道:“怎么牵扯到郡主了?我们哪来的体面得郡主的赏赐?”

雪雁含笑说明,也只说自己救了侯保的玩伴,豆母听了,不由得连连惊叹,道:“原来那一起子拐子竟是你们先发现的,亏得县太爷对外面说是他的大功。”

雪雁笑道:“原是县太爷带人去抓获,此言未尝不可。”

豆母道:“那也不能抹杀了你们的功劳才是,真是叫我不知道说什么了。此事既然我知道了,多谢你了,我就先回去了,闲了再带豆子找你说话,这会子豆子还没起呢,昨儿见到新衣裳金项圈,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半夜才睡。”

雪雁意欲送她出去,豆母笑道:“你先歇着罢,快别出来了。”

说着,一笑而去,羞得雪雁暗恨赵云昨日太过折腾。

过了几天,西山的地租果然送了过来,乃是纹银五百两,并几样野味,别无他物。

赵家的地因不必交税,故一亩地收租一两,额外还有牲口粮食等物,雪雁却是交税的,签契时便交代说不必预备东西,只折变银子,故只有每亩一两银子。

比起紫鹃父母为紫鹃收租是一亩地二两银子左右,雪雁已是极为厚道了。

雪雁年下十分忙碌,将年礼打点出来,一份一份送去,黛玉和赖家必不能缺,尤其是黛玉的乃是重中之重,忠顺王府和宁安郡主府也要送一份,东西不多,心意送到便是,还有荣国府,近来荣国府贾赦贾政丁忧,阖家守孝,都不大同外面来往,黛玉也不大上门,毕竟有所忌讳。京城各处送过了,然后是韩家和本家长辈,雪雁都打点得十分妥当,另外知县太太来过一趟,也得送一份过去,各处都有回礼,收起来时又是一番忙碌。

好容易料理妥当,已经是一月之后了。

雪雁尚未来得及清闲,便听说京城郊外有几处大雪压塌了房子,另有各处也有雪崩,不但压塌了房子,还伤了几处生民,庄稼也不知好坏,赵云连忙亲自过去安置。

过了几日,赵云打发观月来告诉雪雁雪灾景况,竟是十分险恶。

雪雁不及听完,道:“谁没个遭难的时候,能尽些心力便帮衬一把,家里有不少药和粮食,你一并带过去一些,先安置了佃户,若有需要银钱的时候,只管来告诉我,我也不小气。若是今年庄稼实在不好,明年免些租子也是理所应当。”

观月听了,依言料理传话。

赵家门下的佃户听了,对于赵云夫妇都感激不尽。

长乾帝此事已命人赈灾,吩咐户部暂且将从荣家等官宦家中抄出来的银子用来赈灾。

一时之间,城中粮食价钱飞涨,一升米竟从一二月前的七文钱涨到了二十文钱。

又因许多灾民在家中无处安置,纷纷涌到京城,原来雪崩之灾反以京城近处十分厉害,但凡是达官显贵到了这时候都不能袖手旁观,各家各户纷纷搭棚熬粥济贫。

周家自也如此,在街头施粥,周夫人吩咐道:“都给打起精神,下人媳妇子在家里蒸馒头,用今年的新面,管事小厮在外面看着粥棚,粥也用今年送来的新米,须得熬得浓稠些,插了筷子不倒,不许稀汤似的见到人影。”

黛玉道:“今年正好南边送了米面柴炭,横竖咱们家现今吃不完,也用来赈灾罢。”

周夫人忙道:“那是你的梯己,哪能如此?”

黛玉微微一笑,道:“咱们家尽心尽力,我也是咱们家的人,到了此时,还分什么你的我的家里的私房的?有东西,就不必采买了,岂不是好?我也是积德呢。”

周夫人同意了,他们家今年进项虽多,可是若不顾一切布施,反是自己明年不好过了。

黛玉又道:“不知道灾民都住在何处?”

周夫人听她一问,也不知道,忙问来报信的管事媳妇。

管事媳妇答道:“或是蜷缩于街头,或是栖身于破庙,但是因是天子脚下,城中哪有什么破庙?故多是蜷缩于街头,这样冷的天,冻死了不少人。”

黛玉微微皱眉,向周夫人道:“咱们家的院子都没有空着的,不如咱们寻一处地方,吩咐人搭个棚子,四面用稻草和泥糊上,只留窗户透气,里头厚厚地铺上稻草,然后多多布施一些炭火,叫他们在其中取暖,总比冻死了强些。”

周夫人听了这话,却叹道:“虽说如此,却未免太过扎眼,咱们便成了众矢之的。”

站得越高,行事越得小心翼翼,作为臣子的名声怎能盖过朝廷?便是如今布施,也是大伙儿都如此,他们方在其中多用些心思,布施的是实心的馒头和浓稠的米粥,比别人家厚道些也不会引人注意。

黛玉冰雪聪明,随即便明白其中的道理,略一思忖,笑道:“我有主意了。”

周夫人问是什么主意,黛玉轻声说了。

听完,周夫人抚掌笑赞道:“好法子,既这么着,你就去办罢,多救些人也是咱们积德。”

黛玉立时下了帖子请各家交好的姐妹过来,说有要事相商。

众人不知黛玉所为何来,况且她们多不担心外头的事情,欣然而来,雪雁亦被请到了,赵云近日忙着去两处庄子查看,一面带人修缮压塌了的房舍,一面又安置伤民,雪雁在家里也不得清闲,若得佃户伤残无粮,必送药送粮,十分尽心。

虽然忙碌,但是黛玉打发人下帖子,雪雁立时便过来了。

此次雪灾极大,雪雁一路过来,街头巷尾都能见到无数灾民,排了长队等着喝粥。

雪雁心里感叹不已,又生怜悯之意。

来到周家,黛玉也不怪外抹角,直言道:“如今城中灾民越来越多,不知咱们可有什么好法子略尽一点绵薄之力?”

桑婉道:“难道姑妈有什么好法子?”

墨新也点头道:“林妹妹,你有什么法子正经快说,这两日我出门,不知道见到多少灾民游荡街头,真真是可怜得很。偏我们也无计可施,光是街头布施,熬粥慢得很,哪里抵得住那么多人一个一个来讨要。”

雪雁在一旁不语,以她对于黛玉的了解,想必黛玉已经有了极好的法子。

法不责众,只怕打算她们女眷齐心协力行善,既不会给家里惹来什么烦恼,也留下了仁厚慈善之名,不过黛玉却是不在意身外之名的,但是旁人却不会不在意。

雪雁想到这里,果然便听黛玉道:“我有一法,只是须得大伙儿都同意了方好。”

众人忙都催促道:“你快说罢,还率裁础!

黛玉一笑,道:“如今各处赈灾也罢,布施也好,外头是男人们的职责,布施又是府里的名儿,竟是咱们这些女眷无所事事,外面反说咱们只知道夫贵妻荣,享受锦衣玉食,不知民间疾苦。这话我却不服,咱们也是读书明理的人,就凭方才多少人担心灾民?如何就袖手旁观冷心绝情了?因此忽生一计,须得各位相助,方解咱们之忧。”

墨新心急火燎地道:“然后呢?快别藏着掖着。”

黛玉笑道:“我想着,不如咱们合计一番,拿出自己的私房来,也不必多,我知道你们都有陪嫁的庄子,才说这个话。咱们或出米面熬粥蒸馒头给他们果腹,或拿柴炭叫人建个棚子与他们避雪驱寒,或送棉被亦免寒冬之苦,不穿的旧衣服都能拿出来给他们添衣,岂不是比他们更体贴些?到那时,我看谁还说咱们庸庸碌碌无所为,笑话咱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雪雁听到这里,心中便直叫好。

黛玉想到这些东西,确实比朝廷的赈灾更为贴心。

众人听了这话,都是若有所思,黛玉心里安稳了几分,又道:“咱们都有陪房家仆,命他们去料理此事,与咱们各家各府无关紧要,便是名声好了,也不会惹人忌讳,毕竟都是咱们女人家的小打小闹。叫那些家仆一面发放东西,一面带人在各处搭建棚子,是那些灾民的避难之所,便让他们出力,横竖咱们有饭食与他们吃,他们为了早日有地方避寒,一定尽心尽力不敢偷懒。等到安置妥当了,咱们各府里都有使唤人的时候,叫他们做工,咱们付了工钱,也比他们在京城中游荡,无所事事只顾着领各家布施的粥饭强些。”

墨新点了点头,首先赞同道:“妹妹说得极是,一会子我回去便先打发人料理,我陪嫁的庄子里送了不少东西来,拿出一点子尽够了,横竖家里自有家里的进项。到那时,我看谁还说咱们只知锦衣玉食,不知民生疾苦!”

众人都赞同,雪雁笑道:“我们家柴炭不多,白米却有,愿拿出白米五十石。”

下剩五十石还得顾着各处佃户,不能一概捐尽。

众人知她家业毕竟比不得自己,桑婉便道:“我出柴炭一万斤,再叫人多搭建几个棚子,出一百石白米熬粥。统共不过一二百两银子,我少做几身衣裳,少打两件首饰便省出来了。”

白米在一二个月前是七钱银子一石,一百石是七十两,柴炭一个月前六七文钱一斤,一万斤不过四五十两银子,算起来只有一百多两,的确是小数目,在她们这些人眼里根本不值一哂,且能博得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

黛玉笑道:“我已与我们太太商量好了,我将此次南边送来的米面柴炭悉数拿出。”

众人听了,纷纷慷慨解囊。

黛玉示意雪雁记下,满满一纸,次日便忙活起来。

因女眷心思细致,体贴周到,虽然只是小打小闹,也只在自家附近如此,但却得到十分赞誉,不仅妥善安排了灾民驱寒果腹,还安排了后事,不必游荡于街头,即使有不在他们这里做的,也另外找工去做。

三五日工夫,这几家女眷便得到很大的名声,其他各家达官显贵的主母见状,不甘示弱,纷纷效仿,一时之间,京城中流民渐少,缓解了拥塞之景。

黛玉见了,反而退避三舍,不再管着此事,任由各家争相如此。

不多时,这件事连长乾帝都惊动了。

作者有话要说:二更到,青木亲记得认领啊<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