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道六年九月,齐国各地全都进入紧张的秋收工作中。
在这种时候,连野战军都尽量不去野外训练以防止耽误秋收,而且野战军各部、学校和政府部门也要在这个时期抽出几天帮助驻地附近老百姓收割。
这也既能算得上某种体力训练,也是一种亲民活动。
而且这么多壮劳力加入秋收,对农业工作的助力也确实不小。
今年的秋收工作自然也是十分顺利的完成了。
即使具体统计数据还没出来,只凭目测,也大概能知道,今年整体上算是个小丰年。
实际上徐世杨总是觉得之前一段时间,汉人之所以被北方各路鞑子压的那么厉害,可能除了大周本身的毛病之外,还有降水线南移的原因(没有具体数据支持,只是猜测)。
大周南迁前后那几年,北方天灾不断,连年大旱,降水量明显减少,粮食大规模减产,小的饥荒每年一次,大的饥荒三年一次,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完全没有中断过。
旱灾之后必有蝗灾,旱蝗交替就会使得农业文明国力大规模衰退,再摊上一个软骨头的赵家皇室,没搞得神州陆沉已经是列祖列宗眷顾了。
不过现在情况就好了许多,上次大规模蝗灾就是齐国目前为止经历过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自然灾害。
之后这几年,小范围的旱灾虽然还是不断,但齐国可以通过大规模兴修水利设施把农业生产维持在一个收获不错的水平线上,至于蝗灾则是已经可以被有效遏制。
如果天公作美,不再发生特大自然灾害,那么即使仍然处于农业社会,估计江北的民生本来也可以得到缓慢恢复。
只是徐世杨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罢了。
秋收之后紧接着就是秋税,齐国对基层的掌控力度远超以前的所有时代,毕竟这本身就是一个从村级军阀发展起来的国家,齐国吏部对官员考绩和任免的管理可以直接下沉到村屯级。
加上齐国人民对信用的依赖性逐步加大(个人信誉关系到银行贷款、招工、上学、个人政治等很多方面)和齐国税率不重等原因,齐国人对按时纳税并无太大抵触情绪,因此每年的税收工作都会相对较为顺利的结束。
十月底,华夏江北各省的秋税工作也已经进入尾声,十一月开始,比以往早了一个月的时间,齐国又一次进入会议季。
早这一个月的主要原因是今年齐国领土面积和人口增长过快,山陕方面的很多数据刚刚理出头绪,因此内阁需要提前下手对两省下一步的工作做出指示。
另一个原因是去年兵部主要代表都未能参加去年的年度会议,因为当时齐军正在辽沈一线发动大规模攻势作战。
因此对兵部来说,今年的会议季实际上要总结两年的工作。
最后一个原因嘛,自然是今年齐国正式脱离大周自立,这意味着齐王很快就要加冕为帝。
称帝可是个很重要的工作,现在就应该做些准备工作了,这次会议季也要各部门协调这件事关天下的大事。
……
徐世杨本人在十一月初五返回泉城。
他随即召开参谋部和野战军高级军官会议,然后又是兵部扩大会议,接着是兵部工部联合会议和联合扩大会议……。
一连十多天,徐世杨把大多数工作时间都投入到开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