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八(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道衍和尚已经不记得自己是第几次到南京的,但这一次应该要是印象最最深刻的一次吧!这南京城的地理位置真是龙蟠虎踞,也只有洪武这樣马上取得天下的皇帝才有这种气魄,不理方形城池的传统建筑思路,反而善用地势,建立首都。道衍站在金川门外排队,想象那天得以国师的身分风光进城。心又想这一趟得见上来自各国的使节,不知马和安排的如何了?

这个局是从五年前便开始布下的网,藉由嘲鲜来的使节到京觐见的队伍,燕王府的探子来来去去南京是顺顺利利。人扮成嘲鲜使节的从人,顺利与他国使节送往迎来,还是挺正确的,这回得开启迎佛行动了吧!道衍嘴角不由得露出微笑,想起洪武二十五年时还曾让嘲鲜来使刻意经过燕王府,演了一出戏给洪武皇帝跟南京朝中大臣看。

十一月丙午,安叔老还自燕,燕王答书曰:『致意署高丽国事与国人、陪臣等:迩以礼物来,安敢易纳!古人云,臣子无外交之理,却之必艰人意,故物留.....』(注一)。

跟着把这些文书理了理,专文呈上洪武皇帝,但这番恭顺藩王所做的俏眼不知朝中大臣有人看得懂否?但不论如何,隔了一年蓝玉案爆发,曾出击北元,一路打到捕鱼儿海(今贝加尔湖)立下赫赫战功的蓝玉本人遭凌迟处死,族诛三族,牵连所及,有关连的军中将校被定位为逆党,杀了一大批骁勇善战的军人,整个死了近两万人。熟知武事的燕王对失去这些颇有战力的大明儿郎自然是心疼不已,可这时节只能说是唇亡齿更寒,自顾不暇。对道衍事先多方阐述的不争之争,可真格是先知卓见,佩服的差点就要五体投地了。

对自己开国皇帝的老子,燕王是不敢太有想法的,现任朝中大臣想来也没特别的理由去拢络,毕竟国初在老皇帝面前说得上话的的元老重臣都已经被梳理的差不多了,这时新进的一波大臣原本都在观望老皇帝真的会传位给皇太孙吗?后来翰林学士刘三吾这个老学究公然的反抗了老皇帝一度想传位燕王的想法,这刘老先生是朝中大臣的死硬派,心中在意的多半是死后能否得到一个象样的谥号,所以拚了老命也要扮一下以忠言相谏洪武这个杀人不眨眼的武夫,道衍多次透过关系想要请他至少两不相帮,都未能成功。还好这老先生今年主持殿试时好死不死只取了南方的考生,道衍策动了北方的考生发起抗议,成功的激怒了皇帝,顺利让这老先生成为代罪羔羊,早早被发配边疆。这几次的大事件也让整个燕王阵营了解到朝中的将领,就算有机会掌兵,也都会跟这些藩王保持距离,免得不知不觉就介入了皇家之争,到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蓝玉就是一个不长眼的血淋淋例子。其他的大臣则不要坏事就可以了,甭指望能有何贡献!

眼下环绕在太孙旁边的都是没有实际行政经验的儒者,想到这边,道衍又满心笑开来,这年头居然还有人在提井田制度。方孝儒,你真得是个腐儒,也多亏了你才让燕王算是下定了决心,启动了“迎佛行动“。

转念一想,刘伯温啊刘伯温,你走得早吶!你应该是一看就懂的。但我跟你说呀!你用三十年下的那盘棋就只下在大明内部未免太小家子气了,格局有限吶!看看蒙古人吧!他们是用马蹄用刀子踩出砍出一个万国来朝的气象,未免血腥味过重,我汉民族自然是修文德以来之,只是这文德避免不了铜臭味重些即是!道衍和尚抚须大笑,对自己颇感满意!

走入金川门后,道衍便觉得身后便有人靠了过来,来人经过身旁时低声说道:『聚宝门外,重译楼。』说罢便快步离去,没入人群中。

道衍知道这地方说得是洪武二十七年工部依上命所新建在外郭内的十座酒楼,其中的来宾及重译二楼接待的便是来自他国的外夷,其他依等级不同,来的宾客有朝中文武大臣常出没的醉仙楼,或是一班市民商贾也去得了的乐民楼,端得是天下太平,与民同乐!

虽说和尚本就该行脚天下,但金川门在北,聚宝门却是在南。这段路只好将之作为修行的一部分,但自己这个和尚未来要算是大隐隐于“朝“的吧?看样子洪武皇帝的身体应该撑不过这两年了?心中边盘算天下这个大棋盘的各个棋步,道衍加快脚步想抄一条近路,刚拐进去条小巷,当面一个大布袋罩头盖下来,跟着头上一痛,便不省人事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