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入暖阁,李三才沉重的脚步和粗重的喘息声便将那个太监惊醒,对方揉了揉眼睛,看到他后,明显脸上一喜,“李先生,您交代的事情老奴已经办完了。”说着,他便把那黄稠卷轴递了过来。
李三才接过来,看也不看一眼,便将卷轴凑到蜡烛旁边给引燃了,呼啦啦的火苗一下子就蹿了上了,将卷轴给烧了。
“先生,您这是…”老太监目瞪口呆的看着,不明所以。
“计划有变,你从新拟一份圣旨,找我说的写。”李三才也不解释,直接吩咐道。
“是……是……”老太监不敢多言,呐呐应道。而后,他便在李三才的念诵下,挥毫泼墨,撰写圣旨。
朱常洛虽然才登基了一个月,但也养成了自己的习惯,那就是所有的文书诏书都是由王安经手,不假他人。而这个老太监,此刻就是在模拟王安的笔迹,书写一封圣旨。圣旨的内容很简单,不过是历数了朱由校的一些恶行,以及废除他太子之位,改立皇五子朱由检的语句。
然后便是加盖印玺,砰砰砰的几声后,一份正宗的圣旨出笼了。在之后,在李三才的指示下,老太监又开始在一片从朱常洛身上扯下来的残布开始书写起来,这次写的是遗书。
老太监小心执笔,一笔一划的写着,残布上很快就出现了朱常洛惯用的字迹,和他以前写的字相比,简直一模一样,让人无从分辨。这是老太监的本事,也正是这一点,李三才才有把握在朱由校身上泼脏水。
整份遗书的以朱常洛的口吻,叙述出了整个事情的始末,当然,这个始末是李三才自己编的,在遗书中,朱由校成了十恶不赦的大反派,毒死皇帝父亲,暗藏兵马,凌辱孤儿寡母,阴谋篡位。
只要这两件实物流传出去,以明朝文人喜欢写读书笔记,编篡册子的习惯,这些肯定可以以野史的形式流传到后世,到时候……
写着写着,老太监手都抖了起来,遗书的内容简直骇人听闻,里面写的事件和内容老太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完全是一派胡言。
“大人……”老太监颤抖的抬起头,手中毛笔掉落,落在残布上,点出一团乌黑的墨迹。
噗嗤!
利剑入肉的声音,李三才手执长剑,精准的刺入老太监的咽喉,然后在用力一拔。
噗!
一道血迹被长剑的力道带了出来,溅在旁边的残布上,给其增添了一抹血色。
“嗬嗬!”老太监呜咽了几声,便在惊恐和不敢置信当中死去。噗通,尸体倒在地上,再无声息。
丢掉长剑,李三才拿起那块残布,看着上的墨迹和血迹,满意的笑了笑,“如此一来,倒更显真实。”
将墨迹吹干,他便将遗旨和遗书用包起来,揣在怀中,匆匆离开。再次来到乾清门的时候,李三才惊讶的发现,太子朱由校竟然还没有来到这里。
“简直天助我也!”他低呼了一声,便再度让守门的禁军用吊篮放他下去。来到下面后,李三才往慈庆宫方向看去,隐约间看到无数人影朝着这边狂奔而来。
“趁现在对方还未封锁皇宫,赶快离开。”李三才一低头,挑了个偏僻的地方,匆匆离去。他此时心中还有点小小的期许,也许凭着这点东西,自己或许能够苟活下来吧。
就在他刚刚离开不久,也就是前后脚的关系,禁军溃兵就败退到这里来,被宫墙挡住去路的他们顿时松懈下来,再也没有奔逃的力气。
紧随而来的便是以朱由校为首的骑兵,他们在这里来回奔驰,防止这些溃兵逃走。在过了一会,步兵们便赶了过来,平矛列阵,将所有人围在了乾清门下。
哗啦啦的金属碰撞声中,朱由校翻身下马,哐当哐当的在地面上行走着,本来银白色的全身甲此刻已经被染的血红。来到阵前,长矛士兵们自动分开,给他让出一条路来。在万千人的注目下,他走到了包围圈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