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灰色的z20直升机在昏暗的天色中朝西南方向飞驰而去。
飞行的路线基本上是沿着克拉地峡,跨越半岛,然后进入印度洋。z20重型直升机再不加装副油箱的情况下,续航力达到七百公里,如果加装副油箱,将达到一千公里。
所以,按照李麦的指示,直升机要飞抵风暴区域实地察看,来回六百公里左右,耗时两个半小时。
李麦一定要去看一看,不是在装逼,而是非常的有必要。此时,坐在李麦身边的,是一位叫做朱光久的四十多岁男子,戴着厚厚的眼镜。他是一位气象学家,是李麦高薪从国家气象研究中心挖来的重量级人才。
同行的还有李闲和陈隼飞,两位机师,一名机械师。陈隼飞带了摄像师和助手,跟着来拍摄记录。还有李麦的新助理,宋建高。宋建高才是真正的李麦的助理。裴小帅之后是章冬月,章冬月开始逐渐独当一面之后,自然就需要新的助理填补空缺。
宋建高是董事局办公室推荐的人选,李麦从几位人选中选择了这位脾性稳重做事踏实的小年轻。
朱老师。你估算一下,大概会在什么时候登陆拉廊李麦问道。
朱光久抬了抬眼镜框,透过舱窗望过去,已经可以远远地看见前方那黑乎乎的分不清楚天和海的风暴区了。
这个一号台风路线很怪异,形成的因素很复杂,并且根据之前的运动速度分析,它正在不规则地加速。很难判断它的准备登陆时间,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在拉廊府海岸登陆。朱光久的声音有些飘,典型文人的细言碎语。
李麦脸色沉了沉,说道,大致的时间能推算出来吗
朱光久低头想了想,说,三个小时左右,但我不能确定。
三个小时,意味着船队还有将近一半的机械没办法卸下。春蓬港本来就是一个小港口,根本没有办法容纳那么多大船的避风。唯一的办法就是,所有船只锚泊在一起,抵抗台风。
之前有人建议,暂时搁置卸货,利用重量抵抗台风。但是李麦经过思考,拒绝了这个方案。那些工程机械比船舶的安全更加重要。说句难听的,李麦宁愿损失掉十几艘巨轮,也没有办法承受损失这一批工程机械。因为那会严重地拖延工程开工的时间。
为了时间,李麦是不惜一切代价的。
虽然合同签下来了,但是在他看来,克拉运河只有早日开凿出来,一切才能真正的成为定局。
三个小时,看来我暂停卸货了。李麦沉吟着说。
此时,李闲说道,这次风暴强度很大,安全第一,我也建议马上安排船队进行防御台风的工作。
看了看时间,李麦问,船队需要多久做好准备
宋建高马上回答:按照方案,所欲船只做好防范台风工作需要两个小时。
去头去尾,也就是说,现在必须要下令了。李麦自言道,想了想,他说道,李闲,通知机师,再往前开,我亲眼看看风暴区到底是什么情况。
李闲却是说道,麦哥,不能往前飞了。太危险。
没问题,只要不是穿越风暴区,z20可以。李麦说。
李闲只能去执行命令,他知道谁也改变不了李麦的主意。
飞机上但凡有点航空常识的人都知道这样做的危险性,唯独朱光久,他的注意力不是在平板电脑上就是在前方的气象上面。李麦把他请来,担纲建立隶属枪团建设集团的天候气象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克拉运河服务。
很多人都不理解,李麦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建立这样一个其他企业根本没有的部门。天候气象国家有更专业的,从那里获取信息不是更好吗
但是李麦考虑的更多。
克拉运河毕竟是一条沿着克拉地峡开凿的运河,贯穿一百余公里。这条运河的出现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又如何尽量避免这些影响。李麦都必须要考虑到,而天后气象部显然不是单纯地预报天气那么简单。
诚然,李麦可以完全不考虑这些,泰国人民一定程度上的死活,跟李麦也没半毛钱的关系。
但是李麦考虑得很长远,克拉运河做得越完美,存在得时间就越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有更充分的理由。
他可不像若干年之后,别人会拿生态环境这个大杀器来夺取fky公司对克拉运河的掌控权。
飞机开始摇晃起来,幅度越来越大。粗大的雨点拍打在舱窗上,啪啪作响。前方的风暴区闪电大作,大自然的威力令人觉得人类的渺小。
朱光久睁大了眼睛,恨不得把脑袋伸出去,仔细地观察着云层,全神贯注。
此时,机师的声音传来:不能再往前飞了
大家都焦急地看着李麦,而李麦沉沉稳稳的,却是看着朱光久。
其他人都不敢说话,也只有李闲敢在这个时候说话了,他却是问朱光久:朱老师,还需要多长时间。
朱光久没有说话,仿佛没听到,厚厚眼镜片儿下的一双眼睛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的云层。
飞机的晃动越来越厉害了,还在往前飞。
突然,红色的警报灯亮起,滴滴滴的报警声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