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颠覆三国记> 第965章 司马懿的另一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965章 司马懿的另一面(2 / 2)

于是,曹丕便提朱笔签字、用印。于是,随大流,司马懿便成为了中军一普通军中主簿。

要司马懿从军中主簿慢慢往上爬,西域墨门那帮人可等不及。他们需要规划出一条司马懿晋升的坦途大道。

司马懿缺的就是军功,要积累军功,当然不能在中原捞取。中原形势复杂,牵一发动全身不说,万一让曹氏顾忌司马懿的能力,那就得不偿失。最好的捞取军功的途径,便是走曹彰的老路,对一众外族下手。

司马懿也觉得,自己留在邺城,处处受监视,处处受排挤,郁郁不得志,他也想离开邺城这个是非地,到一处没有过多掣肘,可以全力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哪怕偏远荒僻之地也不在乎。

但要往外调动,需要曹休的点头。司马懿身份特殊,他的调动,除了曹休,没有曹丕的朱笔签批,是不可能成行的。西域墨门实力虽大,朝堂之上却没有多少影响力。对此,西域墨门就有些有力使不出来。

恰恰这时,孙刘交恶,孙权求和纳贡的使者来到了邺城。这让司马懿抓住了机会。按说司马懿的官位,根本不可能到曹丕面前,陈说自己的观点。但司马懿身为河间大族中人,可以以河间大族人的身份,与曹丕见面,陈说厉害。

于是,司马懿鼓动大族,邀请曹丕出来,就当今时势向曹丕进言。这回,司马懿没有像往常那样惜言如金,而是锋芒毕露,侃侃而谈。

司马懿的观点很明确,就是要借助此次孙刘交恶,朝廷主动出击,捡渔翁之利。司马懿可不是简单表达一下观点那么简单,他可是拿出了一整套的应对计划,包括如何调兵遣将,地方如何配合等等。

先不说司马懿说的是对是错,是好是坏,他的这个倾向,在曹丕看来就非常危险。如何利用孙刘的矛盾谋利是朝廷的事情,司马懿不过一区区主簿,有什么资格在自己面前说三道四。司马懿如此激进,莫不是想要趁机在军中伸张自己的权力吗?

鉴于此,曹丕当然不会同意司马懿的主张,司马懿便不依不饶,坚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旦错过,势必造成千古遗恨。

曹丕不禁在心中大骂:瞎子都能看出来,这是个好机会,但朝廷办事自有朝廷的轻重缓急。相比这件事,曹丕此时还有一件更为棘手的事情要办理,那就是朝中蠢蠢欲动的反对自己的力量,隐隐有合力的趋势。

曹丕对此是敏感的,他当然不会忘记,远在襄阳还有曹彰和曹植,自己虽然成功坐上了皇位,在天下人眼中,自己已是高高在上的皇帝,但在曹氏内部,他首先就管不到曹彰和曹植。而曹彰和曹植却可以联手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相比于这个,在曹丕这里,任何事情都要靠边站。

但这事不明摆在明面上讲,既然此事不能说,曹丕在与司马懿的辩论中就有些落于下风。曹丕初掌大权,对自己的权威很是看重,当然不能容忍司马懿这种当面顶撞自己的行为,曹丕勃然大怒,当面呵斥司马懿。谁知司马懿并没有被曹丕的气势所吓倒,反而像受了委屈的妇人,瘫坐在地上就开始大哭,边哭边数落曹操选继承人看走眼,数落曹丕昏庸,不听逆耳之言,数落曹丕忘本,忘了当初大族如何支持他上位等等。

曹丕仿佛头一次认识司马懿,怔在那里半天没说话。还是其他人,见曹丕脸色越来越难看,便使眼色让卫士把司马懿架了出去。

(本章完)<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