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都市言情>后备情人> 第18节 【关乎艺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节 【关乎艺术】(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久隆出版社七楼的会议室,我站在讲台上,将带来专题企划课件用投影仪讲解给久隆出版社企划部的全体人员,社长庞久隆也坐在下方,旁边陪着他的是企划部组长谢伟贤。芊芊作为清韵文学社中的一员,又加上是我女友的关系,也被安排在了前排。我的眼睛扫视了会场一圈,经过胡芊芊身上的时候,我看到了她眼中的温情,她冲我微微了眨眨眼睛,然后指着自己的胸口。

我胸中一荡,这一招还是我交给她的,只是她的这个动作让我止不住想伸长脖子看看她领口内的秘密。不过现场的气氛太过严肃,面对席下众多精英,我也只好压抑住自己的冲动。

课件是我们清韵文学社的电脑高手齐俊做的,很漂亮也很唯美,音乐、文字和图片的搭配也很完美。虽然是在描写战争,但从我所展示的课件中却看不出丝毫的硝烟气息。在讲解的过程中我的眼睛始终在有意无意的看着庞久隆,别看他一脸微笑的和谢伟贤在谈论着事情,可我从他的神态中完全相信我所说的每件事他都清清楚楚,混到他这个层面上的人物,就三字可以形容“稳、精、准”。

我的讲解接近尾声,突然坐在第三排座位上的一个书生气很浓的男子举起了手。我停住讲话,伸手示意他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

“对不起,我打扰一下。”他先是很礼貌的向与会的人员道歉,然后才转入正题:“我很好奇这个idea是由谁想出来的,能请你言明一下吗?”

“呵呵,你的问题也是我卖的一个关子,很不幸被你先揭开了,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我的手指向胡芊芊所在的位置,眼神中充满了自豪的说:“这个创意是由第二排上的漂亮女生胡芊芊同学想出来的,刚才你的答案她可以给满意的答案。”

胡芊芊在众目睽睽之下站了起来,眼神有些慌乱,不过在遇到我头来的鼓励的目光时才渐渐缓和了下来:“其实这个也只是一个巧合而已,因为有天晚上我正好看到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而大打出手,最后女人选择了两名男子中的一个,而另外那个也就只好垂头丧气的返回。真要追踪这个创意源头的话,我想生活这个主人居功至伟。”胡芊芊的话刚说完,周围便响起了整齐一致的掌声,声势比起我刚才的讲演要强烈好几倍。

自从听到两个男人为了一个女人大打出手开始,我就觉得怪怪的,心里老是觉得胡芊芊在说我,联想起那晚她的表现,我更加的确定她看到了整个事过程。难怪呢,我说战争一向都是男人的专利,能让一个女生想到这些东西,肯定是受到某些刺激。我心中暗自懊恼,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居然到现在才想起来,想起来自己刚刚还在为她的表演而鼓掌,就有点想冲自己的脸抽两下的想法。

会议最终在庞久隆社长出来拍板之后结束,而留给我和胡芊芊的时间也开始进入了倒计时。庞久隆让谢伟贤专程请我和胡芊芊吃饭以表达谢意,不过却被我们拒绝了。胡芊芊第一次来南明,有许多地方都没有去呢,我也正好借着剩下的时间去看一下位于市郊的品茗艺术馆,这座被艺界称为“南明之珠”的艺术殿堂却甘于寂寞的栖息于南明市西南的断塘附近。

驱车赶到品茗艺术馆时已经是下午的三点十分,中午是在途径的断塘附近吃的小吃。断塘的名称来源于段氏家族留下的祖宗祠堂,因为当地人的误读而成了现在的“断塘”,不过这样以来反而使得断塘名声大躁,许多不明其名称的人都慕名而来,这可能也是品茗选择落户在断塘附近的原因。

不过断塘也并非如它听闻的那般一无是处,段氏家族的祠堂规模很大,足足有十亩地大小,值得称道的是它的建筑,全部是由段氏一族的族人所建,不管是横梁还是瓦片,上面都雕刻着一个篆书所写的段字。

我和胡芊芊在那里所待的时间很短,考虑到时间关系,我只好和胡芊芊在断塘周围的小吃摊前吃了两碗凉粉,本来不指望能有什么特色的凉粉,却出人意料的美味。临走胡芊芊还带了一碗,美其名曰――美食纪念。

午后的阳光落在人的脸上,火辣辣的,看着旁边的胡芊芊,一副霜打的茄子半倚在我怀里,那份纪念物被各种调料一混合也变成了另一种令人倒胃的东西,不过看着她舍不得的眼神,我只好纵容她一次。心里开始有点后悔带她来这里,如果艺术馆中有沙我敢保证她会毫不犹豫的倒上去,包括那纪念物一起。想到纪念物倒在沙上的景象,我的胃里一阵翻腾,心中开始默默祈祷这一幕永远不要生。

品茗艺术馆掩藏在一大片竹林之中,竹叶在夏日的微风中微微起伏,远远的看去像是大海上泛起的波涛。而品茗则像是这波涛上的一叶扁舟,若不是询问了路人,还真不知道这里便是传闻中的品茗艺术馆。

我携着昏昏欲睡的胡芊芊走入了品茗艺术馆,在门口的领票处拿了两张参观票,便进入了展馆。正中心有一张巨幅的寓意性油画“行走中的路”,远山、河流、草地、风、云、色彩的演变作为背景,一条灰黑色的道路像蚯蚓般横在背景之上,那蜿蜒的形状猛然间观望像是一条蛇在往前行进。

我看了看署名,余伟文,男,南明市书画协会理事,后面一大串的职称,看得我一阵感叹,当代人都好这个,哪怕是一个县城卖肉的都会在自己的名片上数落上一大串光荣事迹,以此来显示其过人之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