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80谈判(2 / 2)

关于《源代码》看片会的消息也正是在门户网站登出。

先期的宣传已经开始。

未来影迷们的期待和质疑还会继续,只等影片最后放映才会一锤定音。

第二天一早,董璇打来电话。

威尼斯电影节那边今天是要出发去开幕式了,她问要不要一起。

路平安告知他实在没空,让董璇他们先去玩吧。

《时空罪恶》版权的事交给公司团队的先去聊着,他们有过版权交易经验,先聊聊没问题。

告别还在熟睡的余飞鸿,路平安驱车接上胡清泉,到地方后,第二轮谈判开始。

在第一轮谈判中,大家都是试探性报价,算是一个底价。

第二轮开始会慢慢抬价。

路平安这边主要先和北美片商谈,北美方面的片商里有瓦茨伯格和另外两家。

路平安首先和瓦茨伯格聊,和这位的话,有些话就不用怎么绕了。

“瓦茨,你先说吧。”

“lu,片子确实很好,剧情创意和节奏都属上层,但问题是,这片子并没有多少中国元素,明星也不是美国人熟知的,另外美国人也并不习惯华语片中除了功夫片、武侠片外的题材,尤其是科幻片,起码目前根本没有参考先例,所以我觉得,《源代码》在北美的发行前景可能不会很大。”

这确实是个问题。

这就类似国内不太好接受老外来演清宫、仙侠戏一样。

但实际上也并不是这么绝对。

在北美市场做出成绩的外国科幻片也有的。

“《源代码》并不是东施效颦一般的拙劣模仿,成片质量你们也看到了,不输好莱坞顶级片子,创意、剧情都有其创新性,时间循环这个元素不是首创,但也绝对新鲜,市场要的就是新鲜题材,《源代码》的票房前景不会差的,另外,北美还有碟片市场,这可是比票房更赚钱的市场,你这个价还是出得低了。”路平安反驳道。

瓦茨听后点头道:“你说的很对,但我依旧建议伱在北美地区卖改编权,这片子要是把演员换一遍,在北美的票房不会低于五千万,可能还能破亿。”

这个数字路平安也是赞同的,原版《源代码》是2011年出的,那时候时间循环概念已经不新鲜,但就是这样,在低排片的前提下,依旧拿下耀眼成绩。

要是把时间放在这个时候,同样排片的前提下,《源代码》的成绩估计会更好。

思索间瓦茨伯格报价了:“lu,改编权我出200万美金,要是你肯拿《电锯》的版权合作,北美版的《源代码》咱们可以一起制作。”

“我考虑考虑吧。”

不用考虑,《电锯》版权是不会拿出去的,要合拍,也用不着拿出这个。

路平安又问,“发行权呢?”

“150万,不能再多了,华语科幻片在北美太冒险,这个价已经已经超出我的底线了。”

“那先这样,我和别人先谈谈。”

“没问题。”

和瓦茨聊完,路平安又和北美其他两家聊了聊,他们的意思和瓦茨也差不多,只是报价比瓦茨的都低了几十万。

路平安暂时没下决定,接着和其他地区的片商聊。

聊了一圈,路平安和胡清泉总结了一下,大体上发行权确实抬高了许多。

南朝鲜50万,霓虹80万,欧洲等其余地区总计180万,北美150万。

从285万抬高到了460万左右。

其中涨幅最高的是欧洲的一帮片商。

他们通过《彗星》《调音师》两部片子赚了钱,这回报价就比较慷慨。

胡清泉说再聊个几天他们还能涨。

不过其余地区的话就有些难了。

想要再抬高,也确实得考虑客观因素。

比如瓦茨伯格说的《源代码》在北美的水土不服问题。

华语科幻片没有先例,不仅是没有成功先例,就连打入市场的先例都没有,就只能作保守预计。

路平安是表示理解的。

一部华语科幻,想要逆市拿下好成绩,哪怕路平安再觉得概率大,但也得保守考虑,毕竟文化壁垒这东西看似无形,实际能让人窒息的。

除了这些客观因素外,还有一些主观因素。

比如南朝鲜的片商就明说了,除了华语科幻片没什么参考案例外,他准备捂着拿《英雄》,理由也很强大:《源代码》都这么厉害了,《英雄》不是更猛?

有这样想法的不止南朝鲜一家。

韩三品也过来说了,说目前大多都有这个意思。

《英雄》威势是真够强的!

想想也是,《英雄》未来北美发行权都能冲到2000万美金呢!

这得是多看好才会出这么高的价!

实际上这个价发行商们也确实赚到钱了。

南朝鲜后来为《英雄》出了200万美金,他们也是爆赚。

这块肉确实很吸引人。

和《英雄》这种级别的片子挨得近确实难受。

可话也不能这么说。

毕竟上映时间都错开的,等《英雄》上映,《源代码》在他们那边都下映了。

路平安觉得这种压价很不合理。

路平安想了想,对胡清泉问道:“要是走分账发行,这些地区的票房分账是怎么算的?”

胡清泉很快回答:“欧洲、南朝鲜、霓虹这些地方和国内差不多,分账比例会比内地稍微高一些,北美就不一样了,分账模式有好多种,按照阶梯式分账的话前两周能到70%左右,扣除正常宣发成本算下来的话,除北美外,片方可以拿到手的票房分账能到20%的样子,北美高些,前两周能到40%的样子。”

说完他就问了:“你想尝试分账?”

路平安确实有这个想法,而且早就有了。

现在片商们的报价不合他心意,他就更有这种尝试的想法了。

拿南朝鲜举例子。

50万美金买断发行权,按照南朝鲜的票房分账比例用最低的20%算好了,片子只要超过250万美金,南朝鲜发行商就能盈利。

以《源代码》的质量,再加国荣这块招牌,在南朝鲜拿个250万美金会不会过分?

路平安觉得完全不过分!

同样的,北美发行权150万美金,按照前两周高达70%的制片商分账,票房只要超过250万美金理论上就能盈利,这里的发行权甚至还包括了影碟市场的,所以到时候利润会更大!

《源代码》是华语科幻片,在北美没有先例,可能水土不服。

但万一可行呢?

他的华语版《调音师》在老美之上映了三周,一共用了一百多块银幕,就能拿下一百多万美金的票房,《源代码》不至于比它差吧?

路平安想了想,和胡清泉道:“500万不到的发行权报价,相当于除了内地外,全球票房预期只有3000万美金不到,我的《调音师》都比这个高,我不信他们看不出来!他们不是捂着钱等《英雄》么,那咱们就帮他们省钱!聊分账!”

胡清泉问道:“会不会太冒险?”

分账模式也会衍生出许多问题,比如账目作假、吞票房、回款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

这也是让许多制片商望而却步选择卖点发行权了事的原因。

这一点上,就连好莱坞都不能完全避免,他们有全球发行渠道,但很多时候依旧会在某些地区选择卖断。

路平安自信道:“反正无论怎样回本是没问题了,那咱们就在这基础上大胆一些,发行卖断和分账结合一下,达到利益最大化,根据报价算一算,哪些地方可以冒险,哪些地方选择保守,咱们就分着来,当然他们也未必会给你分账,咱们这样谈,说不定也能给卖断价抬一抬。”

胡清泉、韩三品以及其余几个出品方互相看了看,随后韩三品笑道:“反正是磋商,那就这么聊聊看。”

很快第三轮谈判开始。

路平安的态度是,卖断价格总体合适,那就卖了,要是依旧不想抬价,那就直接谈分账,对赌都行!

按照这样的谈法,除非他们继续抬高发行权报价,让路平安觉得不分账更划算,那就直接答应咯,反正也不亏。

对此于是在第三轮、第四轮一直到第六轮谈判后,《源代码》的先期版权交易终于敲定。

内地影碟版权报价150万人民币。

其余的,不愿意赌一把的,选择了分账,因为可以在前期付更少的钱。

南朝鲜、北美、西班牙、霓虹、德国就选了分账发行。

愿意赌一把的,就选择了抬高发行买断费用,前期付的多,但要是成绩好也能更赚钱。

这种居多,总计41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发行权卖断。

其中发行权卖断价格总计390万美金,比之前又高了一些,用分账发行作为谈判筹码的策略还是有用的。

分账发行模式中根据地区不同,施行发行对赌。

除北美外,像南朝鲜这些国家就是按照买断发行权的报价,用作宣发费,施行分账发行,发行过程将引入两家第三方机构监管,各种违约条款很是健全,涉及到吞票房、假账等一系列问题,违约金会很高。

比如南朝鲜的发行买断价格只有50万,不肯再高了。

路平安也不稀罕赚你这点钱,50万全换成宣发费用,到时候就看看到底能干到多少票房。

经过计算,票房分账想要回本50万美金,观影人次得有35万人次左右,这还只是回本,想要赚回50万美金就还得加倍。

按常理看,这是比较冒险的,但50万美金宣发砸下去,排片、影院覆盖都会多很多。

超过100万人次,确实可以望一望。

《英雄》有190万人次呢!

《源代码》不至于差他太多吧?

北美也是一样的模式,只不过加了条改编权报价变动条款。

票房1000万以下,改编权将以200万的价格卖给顶峰,票房在1000到3000万,3000万到5000万之间,改编权价格分别为100万和50万,票房5000万以上,改编权自动放弃。

票房都这么高了,顶峰改编也没什么意义了,毕竟改编还得加上制作费,重复上映又会影响票房,改编就没什么意思了。

除此之外,北美碟片市场发行权由也由顶峰买断,同样按照院线票房阶梯分级,500万票房以内50万,三千万票房以内300万,3千万票房以上500万。

这一块不太好分账,路平安谈不下来,索性放掉。

北美发行和其余地区一样,同样会有三方监管。

对于好莱坞的尿性,哪怕瓦茨是朋友,路平安也不放心。

所以他除了拿出三方监管外,手里还捏着offer,无论他做得很好还是很不好,实际上都值得他动用offer,当然在这之前,他还得和别的好莱坞老板聊聊。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