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泱泱大唐>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2 / 2)

归降和俘虏的吐蕃大小头人数量惊人,有数百人之多,李世民派人对这些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让他们随囊赞回国,还是留在长安养老

囊赞还是识时务的,在长安得到了李世民非常好的待遇,并被委以吐蕃任赞普后,也以极大的诚意对我大唐示好,在与那些“任命”的吐蕃官员多日的相商后,在他们还未归国之时,就做出了除国内附的决定

原吐谷浑国慕容顺差点叛乱的族人所杀的经历给了他们教训,在长安了解的诸多事也让他们明白了大唐朝廷的真正意图,除国内附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九月底,李世民颁布诏布,接受还在长安的任吐蕃赞普囊赞的内附请求,除吐蕃国,在吐蕃地设立西州大都护府,改逻些城为西州,作为西州大都护府的治所,改原吐蕃各茹为州,委囊赞为西州大都护,并封其为西海郡王,其他归降的吐蕃头人为各州刺史,并都有封爵

除护送囊赞回西州的一万五千余唐军将驻守在那里外,大唐朝廷暂时不派官员进入西州,西州大都护府的事务仍然由原吐蕃头人们负责,实行羁縻治之

在朝议如何处置吐蕃地时候,朝中的争论还是挺激烈的,朝臣们的分歧也挺大,有不少的朝臣建议军事占领吐蕃高原,如东突厥地和青海地一样,由我汉人官员担任各级官员,管理吐蕃事务,但有许多的人建议放弃吐蕃地,认为吐蕃那高寒之地,实是一个累赘,没有什么产出,不能为我大唐增添财富,还会拖累我大唐当然还有不少的朝臣,如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建议实行羁縻治置,通过控制吐蕃头人对吐蕃高原进行占领,通过累年的影响,最终让吐蕃人认同我大唐对其的统治,最后李世民采纳了这个意见

吐蕃的主力大军虽然被歼灭了,但吐蕃国内还有不少残余的势力,由大唐任命的这些西州大都护府的官员要想回到西州城,还不会很顺利的,很可能还会有战事发生即使他们回到西州,接管了原吐蕃地的治理权,治下的各部落还会有叛乱发生的

因为囊赞回西州时候,身边只有千余人的护卫,回西州后也不可能很快就组织起军事力量,他们必须依仗护送的一万五千唐军,维稳统治,镇压叛乱的

不过囊赞在唐军的护送下回西州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和反抗远比他们所想的少因为弃宗弄赞身死,消息传回国内后,各部落间的争斗马上发生,为了争取牧地,还有牲畜和人口,规模较大的部落以武力来解决这些事在囊赞回西州后,这些留守的部落头人为了获取大的利益,得到囊赞及他背后唐军的支持,争先恐后地巴解示好

大乱之后,各部落的势力范围必定要重分配,无论哪个部落头人都明白,凭他们的力量不可能单独与得到唐军实际支持的囊赞相抗,唯有示好才有可能得到多的好处

那里不明白这个道理的部落头人,选择了与唐军及唐军支持下囊赞的对抗,他们的结局只有被剿灭或者远走他乡,原吐蕃高原上最富饶的西州城附近很快被囊赞牢牢掌探起来西州大都护府境内虽然还不平静,内乱四起,但在万余唐军的威慑下,已经慢慢往好的方面发展

吐蕃军队数十万人被歼,大唐改吐蕃地为西州大都护府,亲唐的囊赞被委以西州大都护,唐军一万五千余人进入西州平叛,这极大地震动了原吐蕃地周边的部落和国家

唐军五万人就尽歼了近三十万吐蕃军队,其战斗力达到了惊人的地步,没有人敢小看进入吐蕃地的这一万五千唐军这些国家和部落很快做出了应对,原本与吐蕃时常兵戎相见的羊同,马上派出了使者,向我大唐示好,并表示愿意岁岁向我大唐进贡,尼婆罗、南蛮诸诏纷纷派出使者,来到长安,向我大唐示好,表示愿意尊我大唐为宗主国,还有一些小国如康国、朱波等请求内附

对这些部落和国家的示好,李世民一一接纳,对各部落头人俱封以大唐的官职,并派出使者富诫,令这些小国和部落行大唐历,从我汉俗,大唐的威望达到了空前的地步

这些年,因为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最全面的推广,大唐境内几乎所有土地都采用这样的耕种技术,再加上人口数量得到迅的恢复,耕荒的田亩数量在连年增多,及一些式农具如曲辕犁、排犁、筒车得到推广利用,建和翻修的水利设施很多,天下连年丰收,粮食产量每年都保持在很高的增长率,各地的粮仓一建再建,依然无法满足存粮的堆放许多百姓家里,也在为粮食吃不完而发愁官仓存粮富足,国库殷实,即使发生规模很大的战争对民生也基本没有大的影响,百姓的赋税不会有增

大唐的天下,呈现出一派极盛时候才会出现的盛况,但盛世的背后也有隐忧…

第七十六章盛况空前

本站7x24小时不间断更新小说,请牢记<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