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玄幻魔法>我的奇异故事> 第357章 太阳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57章 太阳神(1 / 2)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我很好奇盯着她质问:“你说的神话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总感觉这个传说跟我们没关系?”

光华公主对我们说:“这都是古神传给我们的,因为我们也不知道历史是什么,只留下这些线索。似乎这些历史故意被抹掉,不像让后人知道。我们都想找到历史,但是没办法,还有一个太阳神的故事。

有太阳女神,这位太阳女神名叫羲和。最早的大百科全书《山海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

太阳女神羲和

也就是说,羲和国中有个女子名叫羲和,她是帝俊之妻,生了十个太阳。“太阳之母”这是关于羲和的传说之一。

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弭:平息;崦嵫:yānzī牞古代指太阳落山的地方)。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

羲和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于是指示羲和,密切注视着时日的循环,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给大家制定出计算时间的历法。羲和部落遗址位于东海之滨的山东省日照市汤谷太阳文化源

旅游风景区(中国太阳神祭坛遗址公园)内的天台山上。这里留有太阳神石、太阳神陵、老母庙、老祖像、观测天文的石质日晷、祭祀台、石椅、石磨、积石冢等遗存,出土过石斧、石锛、石铲、石箭头等器物。

据《山海经》、《尚书》和《史记》记载,羲和族人在汤谷祭太阳,在天台山观天象。帝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羲和后裔大羿、太昊、少昊、伯益等都曾在山下尧王城遗址一带建立强大的东夷古国,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关于羲和部落遗址的考证如下:

《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渊”。《山海经·大荒东经》曰:“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儒帝颛顼,弃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渊,甘水出焉”。《山海经》研究专家,晋代郭璞为此作注说:“此经甘渊,实即《大荒南经》羲和裕日之甘渊”。

少昊是大汶口文化晚期至龙山文化中期的部落名称。尽管羲和与少昊的先后顺序无考,但根据《山海经》,少昊之国与羲和之国在地理上一致是无疑的。古时日照东部沿海或者称“东海”,或者称“东南海”,有清光绪十一年《日照县志》地图为证。

《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汉书·地理志》载“莒,故国盈姓,三十世为楚所灭,少昊之后”。少昊崇鸟,颜师三注。

《汉书·地理志》“鸟夷”曰:“一说居在海曲,被服容止皆象鸟也”。日照在汉代称为海曲。海曲的东夷人之所以被称为鸟夷,是因为他们在服饰与行为上极力模仿鸟,而对图腾物的模仿正是图腾信仰的重要方面。《左传》昭公十七年载郯子说:“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

王青教授在《从大汶口到龙山:少昊氏迁移与发展的考古学探索》一文中说:“少昊氏是史前东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发现的陶文和大墓证明,少昊氏不仅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时期,而且还延续到龙山文化时期。

期间经历了不断迁移和发展的过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县陵阳河一带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迁到五莲丹土一带,龙山早中期又迁到日照尧王城(尧王城遗址)、两城(两城遗址)等地,在滨海地带形成超大规模的中心。

龙山中期之末迁到了临朐西朱封一带,到龙山晚期又迁到曲阜一带.少昊氏的迁移过程是不断发展壮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经历了从古国到方国的社会转变.到龙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东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权实体取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