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乐说六艘广船为货船无需火炮,两艘福船,两艘沧浪船护航即可,福船每艘配八门火炮,沧浪船每艘配六门火炮,所以共需轻型加农炮二十八门,配实心弹和铁砂即可,当然这时候也没有其它弹种可配。
对了,王文乐猛然想到,在没去交趾之前这身二品官衣还不能穿,目前还需要一身官服出海唬人,朱棣一想也是,那就下个密旨把稽查经略司的位置给他,官服吗?就用锦衣卫的指挥使的三品服色,反正现在这个位置赛哈智兼着,就直接给王文乐得了,本来就是过渡,于是又让王忠去了一趟锦衣卫衙门,将朱棣的意思告诉赛哈智,于是赛哈智将腰牌交给了王忠,这个皇上之前都已经跟赛哈智说明白了,这个稽查经略司在锦衣卫就是个过渡,早晚要脱离锦衣卫开府建衙的。等王忠取了腰牌和官服,朱棣已经把圣旨写好了,让王忠用了印之后朱棣就把圣旨递给了跪接的王文乐,朱棣说不需这些繁文缛节了,今天的礼足够多了,你还有什么要求提出来,朕一次给你解决了。
王文乐说还有几件事需要解决,这个也是为了给皇上省钱和赚钱,这其一是所需要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可以走皇上的内库,或者直接从刘家港就近征调织造局、官窑和茶叶。这样本钱虽然还是皇上出,可不用花现银。咱们这海上贸易一开,可不像郑大人那样,几年才回来拉一次,别看咱的规模小,可架不住咱们次数多,一个月一次往返这一年就是十二趟,按三条货船两条战船算,这一年就相当于六十条船跑一次,这只是一个港口,若是有五个港口,这一年就相当于三百条船跑一次,规模已经超过了郑大人的船队了。若是再有五个港口呢?所以皇上可以算一下,如此大的货物量皇上只凭征发劳役已无法满足海上贸易的需要,所以太祖他老人家说以银代役,然后招募工人来做工。根据咱们的贸易往来所需的货物量来计算一下造作局每月的产量,若是不足咱们就要扩大生产的规模,招募更多的工人来工作,按日给工人们结算工钱,如此方能满足海外贸易的需要。若是皇上拿银子去购买货物,那就被生产货物的商人赚去了一笔银子,那么皇上本来就有这些工场就没有必要再被白白地被赚走这些银子了。
贡品当然不能买卖,咱们可以生产出比贡品档次再低一点的货物和区别于贡品的样子就可以了,这样做出的就不是贡品,以后凡是官家生产的叫做官品并打上官家专有印记,民间生产的叫做民品并打上自有标记,这样在贸易上就可以很简单的区分开了。若有仿冒官记查到之后则追究商人的责任,没收其工场充官,并连人带场全部发配至直隶升州。
这其二是自海外返回必带其当地的特产品返回,这就有了在我大明的销路问题。我大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带回的特产品必是我大明没有的或必须的,利润必然丰厚,而且这点货物放在我大明根本不愁销路问题,所以太祖他老人家说,这钱与其让商人们赚了,倒不如让皇上赚了。这主意就是锦衣卫本身在天下各处都有密栈,皇上可令锦衣卫在各个州府建立商馆,此商馆的功能是收集当地所需的紧缺货物的信息、预定某种紧缺货物,然后将这些信息通过锦衣卫的秘密渠道传递给稽查经略司,那么咱们可以按照货物预定单及时调配出海贸易路线及船只数量,如此就可以准确、快速、赚到更多的银子,紧缺货物必然是利润极为丰厚,而且绝不压货。通过天下各地的渠道所获之的信息就可以将库存货物进行调配,从而将滞销之货物根据锦衣卫所提供的信息转运到紧俏之地照样可以盈利丰厚。
这就类似于编织一张渔网,通过每个结点可以将整张网连起来,因为有了这张网才能打到更多的鱼,所以这张渔网才是最重要的。
朱棣听了若有所思地连连点头说郑和从海外拉回来的特产品确实不少,不过为了不使利润下降,所以并未大量抛售,而都压在自己的库房里,如果有了这个渔网,就可以根据全国各地的行情出货,在保证利润的前提下可以大量出货。
王文乐笑着告诉朱棣太祖他老人家说这些货物都存在皇家的库房里谁还敢问皇上这玩意儿卖不卖,这不是找死吗?只要皇上开了金口,不要说这些稀有货物了,就是一根草万金我大明天下愿意买的多的不计其数,难道这其中诀窍还用人教?还有这这么笨的人和官。
王文乐心道:“尼玛,这书本本害死人了,说这玩意都是滞销货,原来人家是囤积居奇垄断市场,而且还是大明朝皇家垄断。我记得宣德年间一斤胡椒折俸宝钞一百贯,按面值相当于一百两银子,那么胡椒就是一斤一百两,按当时市价胡椒一斤在十五两现银上下波动,真尼玛够黑的,咱就信了这书本本上写的知识。可怎么就忘了那胡椒的价格是现银,这大明朝朱棣时期就像万恶的旧社会一样滥发钞票,宝钞一直在不停地贬值,一贯面值相当于一两银子相当于一千文铜钱,赶紧回忆一下宣德年间宝钞一贯值……尼玛只值五文铜钱,缩水了两百倍,这一百贯宝钞只值五百文铜钱,半两银子,按宣德年间胡椒一斤的价格在十余两现银来算,这帮家伙转一下手就是二、三十倍以上的利润,这是皇家给大家发福利啊,怎么看书上的意思是发胡椒、苏木大家都吃亏了呢?谁来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回事?”<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ww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