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综合其他>代宋之锋镝长歌> 第三章 转投熙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章 转投熙河(2 / 2)

弓箭手若是未能按时到达,或则逃亡一月之内自首回到军营,可保留原有土地。</p>

倘若一月以上永不录用,原有土地另行招刺弓箭手,已招刺的弓箭手逃亡,则以本家儿孙子侄代替。</p>

三月之内自首,杖责十三,如若被抓获,杖责十五,且收官差使,但无土地,犹如官奴。</p>

刘然等人报道后,官吏在弓箭手籍册填写完毕,便放入军营之中,前去军营内校场等待。</p>

约莫半个时辰,官吏适才结束。</p>

百余名新招刺的弓箭手,皆集合于校场,另有数百名老弓箭手也在此等待。</p>

数百名弓箭手聚集于校场,而校场前方的高台上,有一络腮胡大汉头戴凤翅鍪,身穿乌金锤甲,此刻正看着台下数百名弓箭手,此人正是第一将第九指挥使郑科,在他两侧,分别站着两名副指挥使。</p>

弓箭手为三人一小队,十人一中队,五十人一大队,五十人置副都头一名,一百人置都头。</p>

二百五十人为一副指挥使,五百人为一指挥使。</p>

指挥使郑科对台下诸多弓箭手,朗声道:“汝等今日便是庆州军第一将第玖指挥的弓箭手,可知晓我等欲往何处。”</p>

其中有不少人知晓,亦有不少人不知晓,但不妨碍郑刻继续朗声道:“今官家自即位,不过十多年,便血洗神、哲二宗之耻,拓土河湟路千里,可谓是雄才大略,不逊太宗,可谓我大宋之福。”</p>

听闻此话,诸多弓箭手纷纷齐声喝彩,张介也是如此,唯有刘然眸子闪过古怪神色,但也同样高声喝彩。</p>

“而今大宋建熙河路扩千里,熙河百废待兴,河湟人烟稀少,良田万顷,故官家知我等疾苦,多次颁发招募弓箭手,耕地复播,故以陕西五路出人,熙河出地,以募人手。”</p>

在场所有弓箭手,听到此话,纷纷皱起了眉头,弓箭手待遇极为苛刻,若非家贫无以为继,何人愿来,唯一的好处便是不许背井离乡,可在乡土耕战。</p>

而今却要前往千里之外的熙河,这令许多弓箭手内心发自的恐慌。</p>

对此,郑科又再度道:“熙河土地肥沃,一亩田可比庆州两亩田,且前往熙河者,庆州田地可继续耕种两年,再由提举弓箭手司回收,若是不想在熙河,亦可两年后回庆州。”</p>

此刻,本在庆州耕种的老弓箭手,则心中有了主意,熙河可耕种,此地又可由家人耕种两年,这实打实的利益,唾手可得。</p>

“若是愿者,便在训练三日,于三日后出发熙河。”</p>

更何况,在底层的他们,根本无法选择在何处,唯有听之任之。</p>

刘然则并无太大的变化,熙河也好,庆州也好,这都是老弓箭手才可选择的待遇,于他们这些新招刺的弓箭手,唯一能去的地方,唯有熙河路。</p>

随后指挥使郑科,又派贴书吏继续书写愿转投的弓箭手,不愿者,则会转移到其余指挥手下。</p>

而其余指挥下愿转投熙河的弓箭手,则会来到第玖指挥。</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