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天字七书> 第166章 从来造反兵为重,欲加罪何患无辞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6章 从来造反兵为重,欲加罪何患无辞(1 / 2)

 李渊展示出自己的高姿态。</p>

一是让王威和高君雅恳求自己征兵.</p>

二是一切就绪之后,和旧世界做一个了结。</p>

李渊利用了马邑之变。</p>

原太守王仁恭没有死于对抗突厥的前线,反而被他的部将刘武周杀死。</p>

但这不是一次普通的兵变,意味着在靠近突厥的代北,隋朝的天已经变了色彩。</p>

刘武周是个很有野心的人,马邑北邻突厥,刘武周知道自己根基不深,要想在乱世生存,就必须要有个靠山。</p>

他选择投降突厥。</p>

刘武周成为突厥支持下的傀儡政权,也是突厥人南进的急先锋,这符合突厥人的利益,可以内外勾结,消耗隋朝的有生力量。</p>

刘武周被突厥封为定杨可汗。</p>

事情非常明显,准备南进的突厥走狗刘武周,必然会和太原的守军,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p>

李渊想探听王威,高君雅的口风。</p>

他私下对他们不无忧虑地说道:“(刘)武周虽无所能,僭称尊号,脱其进入汾源宫,我辈不能剪除,并当灭族矣。”</p>

这是事实。</p>

刘武周据有的代北之地,向来贫瘠,他需要向南掠夺财富,以满足自己和突厥的需求。</p>

汾源宫,富饶而招摇,必然成为第一个军事目标。</p>

王威,高君雅虽然是杨广的亲信,但如果真的丧师辱国,一样会被治重罪。</p>

于是,压力之下,他们非常自然地请求李渊赶快征兵,以对付刘武周。</p>

但李渊沉住气,他胸有成竹地说道:“待(刘武周)据楼烦,可微为之备,宜示宽闲,以宁所部。”</p>

李渊并不着急,他是想先看一看。</p>

这一看,就出问题了。</p>

不出所料,刘武周为了表示忠诚和能力,他即刻发兵,以势如破竹之势,南破楼烦宫,进据汾源宫。</p>

火烧眉毛,情况紧迫。</p>

李渊反倒以一种不紧不慢的口吻说:“兵可戒严,城可守备,粮可赈给,三者当今废一不可。须预部分,惟诸公断之。”</p>

大敌当前,王威和高君雅无法负起全责,必须以李渊马首是瞻,况且,于胜于败,也可以让李渊顶在前面,他们好战后收获胜利果实。</p>

这于王威,高君雅而言,是明智的选择。</p>

于是,他们跪倒于地,诚心向李渊说道:“今日太原士庶之命,悬在明公(李渊),公以为辞,孰能御此?”</p>

李渊一心营造危急的情势,目的就是集权。</p>

他看到时机成熟,便提出自己最后的要求。</p>

他不容置疑对王威和高君雅说道:“朝廷命将出师,皆禀节度,未有阃外敢得专之。贼据离宫,自称天子,威福赏罚,随机相时,以此攻城,何城不克?汾源去此数百里间,江都(杨广)悬隔三千余里,关河襟带,他贼据之。闻奏往来,还期莫测。”</p>

在外部高压之下,李渊摆事实,讲道理,很明显,若是处处按照朝迁旨意来行事,那是必败必死无疑。</p>

当此之际,李渊要的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专制权。</p>

李渊接着讲出他真实的目的地:“公家之利,见则需为。”</p>

非常明显,李渊需要便宜行事的权力,是从杨广,也是从王威和高君雅处争得的权力。</p>

王威和高君雅只有妥协。</p>

一来需要依仗李渊在前线作战,二来将来即使有事,也可把李渊先推出去顶罪。</p>

于是他们异口同声说道:“公之明略,无近备之,地在亲贤,与国休戚。公不竭力,谁尽丹诚?若更逡巡,群情疑骇。”</p>

一切水到渠成,但李渊还是要作下姿态,但见众意难违,只好勉为其难地接受。</p>

他虽然在名义上重用王威和高君雅,但核心的权力,却全部收归于己。</p>

李渊已可以只手遮天了。</p>

名正言顺之后,李渊的行动力非常惊人。</p>

他以正常或非正常的方式,用尽一切方法召蓦士兵,很快就组织了一支大军。顺利程度出乎李渊的意料,也绝对出乎王威、高君雅的预料。</p>

这产生了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p>

太原真的需要这么多兵马?或者说李渊能在太原合法招募到这么多兵马吗?</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