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天字七书> 第177章 浅水原大败亏输 李世民战神归来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77章 浅水原大败亏输 李世民战神归来(1 / 2)

 加强版的薛举卷土重来,李渊将面临他最危险的敌人。</p>

有了郝瑗的谋划,薛举这次进攻,颇有章法。</p>

最大的不同是,薛举取得了当时霸主突厥的支持。</p>

他采取了多路进攻的策略。</p>

北联突厥、梁师都,三方发兵,一起进攻李渊,然后,为了增强自己军队的战斗力,薛举许以厚贿,让突厥直接派出骑兵参与自己的作战。</p>

这显然是一种上佳的策略,但于政治和策略而言,薛举远不是李渊的对手。</p>

李渊在外交上先胜了薛举一次。</p>

从太原起兵以来,李渊对待突厥的要求,可谓言无不从,有求必应。</p>

李渊以重礼,重利对待突厥的使臣,即使他进入长安之后,突厥的使者多达千人,李渊也毫无不耐之心,盛情款待,并且给予他们无法无天的特权。</p>

同时,李渊善于抓核心,他对于突厥可汗的贿赂,一向都是倾尽府库之藏,非常大方。</p>

李渊是不得不如此。</p>

一方面,李渊确实掌握了巨量的财富。</p>

他拥有隋朝最富裕的关中地区,有隋一朝,积累的财富非常惊人,以至二十多年后,唐朝君臣还惊叹,隋朝仓库之中,竟然还有很多没有吃完的陈米和没有使用的绢帛。</p>

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需要,李渊虽入长安城,但只是外来的强龙,立足未稳,急需要突厥的支持,以赢得宝贵的时间。</p>

重利重礼之下,突厥和李渊维持了一段蜜月时期。</p>

这已经足够,但突厥人并不满足,南面的局势起复杂,越动荡,才越符合他们的利益。</p>

薛举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他对于突厥的贿赂取得了成功。</p>

但薛举和突厥的联盟,很快就被李渊的使者宇文歆破坏,毫无疑问,宇文歆开出了更加诱人和刺激的条件。</p>

薛举虽然失去了突厥的直接支持,但依然表现了强悍的战斗力。</p>

高墌城,是唐军的伤心之地。</p>

这一次,唐军的统帅是李世民,但他临阵感染了疟疾,不得已交出了指挥权,但李世民早已确立了非常有针对性的作战方针。</p>

当时薛举全军远来,战线太长,最大的弱点是后勤,他们的粮食供应不上。</p>

李世民非常清楚这点,于是,他准备打硬仗呆仗,深沟高垒,一心一意采取守势,不和薛举决战。</p>

他回长安养病时,特意交待刘文静说:“薛举悬军深入,食少兵疲,若来挑战,慎勿应也。俟吾疾愈,为君等破之。”</p>

但当时李世民也不过是弱冠之年,虽然他贵为李渊的二子,但他还未在唐军中树立战无不胜的威名。</p>

而他的部下,都是老资格,老资历,虽然知道李世民所说大有道理,但立功心切之下,并未遵守李世民的约束。</p>

这引来了灾难性的后果。</p>

李世民刚离开军营,长史殷开山就对刘文静说:“王(李世民)虑公(刘文静)不能办,故有此言耳。且贼闻王有疾,必轻我,宜耀武以威之。”</p>

刘文静自恃资历老,完全同意殷开山的提议。</p>

于是,唐军整军出战,并且挟上次战胜薛举之余威,唐军上下,颇有轻视薛举兵少之意。</p>

唐军故意不设立对抗骑兵的防御阵型,以表示对于薛举的轻视。</p>

这种找死的行为,立即受到严厉的惩罚。</p>

薛举求之不得,全军奋进,并且亲自率领一支骑兵从背后冲击唐军。</p>

唐军崩溃。</p>

这就是浅水原第一战,这是李唐建国以来,史无前例的惨败,八大总管全部战败,全军死伤十之五六,可谓溃不成军。</p>

薛举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也没有固步自封。</p>

他虚心地接受了郝瑗的建议:“今唐兵新破,将帅并擒,京师骚动,可乘胜直取长安。”</p>

这是陇西骑兵作战的优势,当时,薛举的兵锋已经到周至(,长安,已近在咫尺。</p>

薛举,是李渊必欲除之的心腹大患。</p>

或者李渊真是天命所归,在薛举情势大好,长安城岌岌可危时,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p>

薛举竟然也生病了。</p>

他这病来得非常奇怪,用尽正常的医疗手段,已无法奏效进,最后竟然请出了巫医,显然,想让巫术来治愈一个皇帝,这是死马且当活马医的无奈之举。</p>

天佑大唐,就必灭薛举。</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