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隋唐天字七书> 第187章 一败再败河东危,时也命也世民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7章 一败再败河东危,时也命也世民起(1 / 2)

 背锅之人需行背锅之事。</p>

裴寂虽然在李唐一朝贵盛无比,但起义元勋之间的斗争,伤筋动骨,牵涉甚广,他需要远避京城,远离政治中枢,消停一段时间。</p>

同时,作为这场政治斗争的附属品,他也需要证明,在朝廷之中,另有一种武力,可以代替秦王李世民。</p>

裴寂自愿请行,征战河东。</p>

可惜事与愿违,他的这场出征,也成了他有生之年,在李唐王朝唯一的一次领军。</p>

非专业人,不能做专业事。</p>

军事,不是裴寂的长才,他在河东一败再败,惨败至不堪回首。</p>

在介休,宋金刚和裴寂对峙。</p>

裴寂犯了个大忌,他安营扎寨的地方缺水。</p>

在他举军就水之时,宋金刚抓住时机,发起冲锋,将裴寂全军冲击得七零八落,死伤略尽。</p>

裴寂打仗没本事,但他逃跑却拿出了真功夫,一天一夜之间,他就狂奔到晋州。</p>

这一战的后果非常严重,此战之后,晋州以东的城镇全部落入刘武周的地盘。</p>

更为严重的是,作为连锁反应,太原终于出事了。</p>

李元吉被裴寂惨败的消息,彻底吓倒了,况且,军心军情混乱之下,探子回报消息说,刘武周的后继大军将很快增加对太原的围城。</p>

裴寂的惨败,让李元吉第一次意识到,唐朝的精锐部队,也并不是战无不胜,太原城,也并不是那么可靠。</p>

再不走,太原城就是一座孤城,有成为俘虏的危险。</p>

李元吉何时见过这种大阵仗,他慌了神,而他的僚属们对于战事的判断,也并不乐观。</p>

于是,李元吉立即做了决定。</p>

不抵抗,弃城逃跑。</p>

但在逃跑前,他做足了样子,李元吉欺骗他的司马刘德威说:“卿以老弱守城,吾以强兵出战。”</p>

然后趁着夜色,带领心腹和娇妻美妾,直奔长安。</p>

李元吉走得确实非常及时,他前脚一走,刘武周后脚就赶到了。</p>

主帅已逃,太原城也非常干脆,他们不再做无谓的抵抗,当地豪强开门接纳刘武周。</p>

这座有着无上荣光的城市,太原城,竟然未做丝毫抵抗,自动投降了。</p>

在长安城,看到狼狈不堪的李元吉的时候,李渊大怒。</p>

他心中的怒火无以排遣,他需要有一个宣泄口,于是,对着李纲怒气冲冲地说道:“强兵数万,食支十年,起义兴运之基,一朝而弃。宇文歆首为画计,我当斩之。”</p>

以直言直行事君的李纲表示反对,他不卑不亢地回复道:“赖(宇文)歆令陛下不失爱子,臣以为有功。”</p>

李渊还没有从太原失利的懊恼情绪中缓过神来,初一听到李纲的话,他感到吃惊,赶忙追问原因。</p>

李纲不慌不忙地说:“宇文歆论情则疏,向彼又浅,王之过失,悉以闻奏。且父子之际,人所难言,而歆言之,岂非忠恳?今欲诛罪,不录其心,臣愚窃以为过。”</p>

盛怒之下失去理性的判断,人所难免。</p>

但李渊毕竟还是李渊,隔夜之后,他终于走出了自己的负面情绪。</p>

第二天,他诚恳地向李纲说:“今我有公,遂使刑罚不滥。(李)元吉自恶,结怨于人。(宇文)歆既曾以表闻,诞亦焉能禁制?皆非其罪也。”</p>

这一次,李元吉和他的僚属都幸免于罪。</p>

但李元吉所交非人,又过于我行我素,终有一天,他将付出他所不能承受的代价。</p>

李元吉在长安城悠哉乐哉,而前线的裴寂正在承受更大的痛苦。</p>

他把自己放到了一个不合适的位置之上,晋州失守之后,他也只能立即上表谢罪。</p>

但前线需要位高望重的首脑主持局面,况且,临阵换将,也是风险巨大的行为,李渊依然表示出对裴寂足够的信任。</p>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