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明第一贡生> 第二百零二章 贡士议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零二章 贡士议政(2 / 2)

伱们没提出来的事,早有人跟朕提了,而且还很清楚告诉朕是虚报战功,还建议让朕去查。</p>

朕还听了他的!</p>

在场大臣也是有思维敏捷的……</p>

他们突然想到今天朝堂上的一个变化,那就是皇帝提前让一个尚且只是贡士的张周,来奉天殿,还说是有事让他参与商议,这不明摆着告诉在场的文臣武勋,皇帝就是听了张周的意见之后,才派人去查的?</p>

除了张周,还有谁能跳过朝廷,让皇帝去查边军将士的冒功行为?</p>

“诸位卿家,你们且说,朕应该做何应对?”</p>

皇帝把难题抛给了在场大臣。</p>

……</p>

……</p>

在场的文臣和武勋,有很多有实际西北战场经验的,也有会纸上谈兵的,还有喜欢冒言进谏的。</p>

但面对皇帝如此刁钻的问题,没一个知道怎么回答。</p>

朵颜三卫,一个月来第二次犯境。</p>

辽东官军,第一次号称是赢了,取得“大捷”,皇帝做了赏赐。</p>

第二次狄夷却是劫掠一番之后,扬长而去。</p>

如果问大臣们怎么处置按兵不动而导致狄夷嚣张的王宗、黄延、焦元等人,他们能拿出一百种方法。</p>

但若是问怎么让狄夷知道大明的厉害,他们则都选择装哑巴。</p>

他们也在想。</p>

陛下,咱能不能别那么暴躁?</p>

您是不是因为王威宁这货在西北取得那么大的胜果,心里已经飘飘然,以为大明可以改九边守势为攻势,所以现在都容不下九边战事有一点的不顺?</p>

跟以前那样,胡虏跑了咱关起门把孩子打一顿就行了,干嘛非要去揪着扬国威这件事不放呢?</p>

难道把王威宁调辽东去,让他去辽东干一架?</p>

“陛下,当严惩西北畏缩不进的边将、守备中官等,以儆效尤。”刚调任为兵部右侍郎的杨谧出来进言。</p>

在兵部左侍郎王越以左都御史兼西北军务,并晋升为威宁侯之后,如今西北三边总督其实是等于是身兼文臣和武勋的官职。</p>

大臣也知道王越的文职很快就要被撤下,但谁去三边总制乃至六边总制的职位,是个问题。</p>

要能管得住威宁侯王越……</p>

没两把刷子,去了也丢人。</p>

如今在兵部部堂中,王宗彝由右侍郎晋升为左侍郎,右侍郎的位置就给了曾做过陕西巡抚、宣府巡抚,有丰富西北治军经验的杨谧。</p>

但本身杨谧属于那种守旧派的大臣,面对这种问题他是不会随便建议皇帝去出兵的。</p>

朱祐樘道:“辽东边将如今尚且还要守疆御敌,暂且先记过戴罪。若是朕能料敌于先,在下次狄夷犯境时,迎头痛击,是否更能振奋三军之威?”</p>

“陛下,不可……”</p>

这次直接由吏部尚书屠滽出来反对。</p>

这皇帝是疯了吧?</p>

偏头关的战事取得一场捷报,皇帝这是以为自己太能耐了,竟然觉得还能复制一遍?</p>

还料敌于先?</p>

这期待值是不是太高了?</p>

不会又想让张周那小子去掐指算算吧?</p>

张周……</p>

朱祐樘打量着屠滽道:“屠卿家,莫非你有更好的建议?”</p>

“陛下,臣认为,既然如今狄夷已退,何不收紧辽东的防备,以防狄夷再犯……若贸然调动兵马,牵一发而动全身,只怕会影响到其余各处的守备。偏关城塞如今尚未修缮完毕,也只怕难以抵挡狄夷二度来犯……”</p>

屠滽这是防备皇帝说,下一步就是把王越调去辽东,跟朵颜三卫真刀真枪干一架。</p>

大概文臣也觉得,皇帝不会贸然提出让王越去打火筛部,或者是跟达延部的主力交战。</p>

柿子要挑软的捏,既然朵颜三卫这么不识相屡次来犯,皇帝若想在军政上取得什么丰功伟绩,最好的办法就是拿朵颜三卫开刀。</p>

但这也有违于文官固守不出的立场。</p>

朱祐樘道:“朕没说从旁处调兵,何以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说?”</p>

“这……”</p>

屠滽无言以对。</p>

难道陛下您不想把王越调去辽东?</p>

若不调的话,凭别人的本事也想跟朵颜三卫正面干?</p>

不现实啊。</p>

陛下您明明有王越这样的能臣,要主动接战,为什么不用王越,非要去找旁人?不会是想找张周吧?</p>

朱祐樘道:“朕的想法,仅仅是在辽东设下一个口袋,等朵颜三卫再敢贸然来犯,就让其有来无回,不一定指望其倾巢出动,来多少困多少,杀多少是多少。”</p>

大臣听了差点想吐血。</p>

陛下,还说您没飘?</p>

这都快飘到天上去了!</p>

来多少杀多少……听着就很不靠谱啊。</p>

“诸位卿家,朕只是问尔等,这口袋阵是否可以设?”朱祐樘厉声道。</p>

大臣们面面相觑,没人知道该怎么回答。</p>

李东阳走出来问道:“陛下,不知这口袋阵应该如何设?由谁来主持,并由谁来牵动辽东局势,以此来抵御狄夷?”</p>

相比于屠滽出来当“先知”,其实是当搅屎棍,李东阳的问题才算是问到点子上。</p>

李东阳能看出来。</p>

这事肯定是皇帝想要的,问张周,由张周提出的建议。</p>

既然皇帝动了这心思,想阻拦其实是很难的,文官应该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要保证所谓的口袋阵不要影响到九边各处的局势。</p>

就好像把王威宁派去偏头关时的意义一样……</p>

先把防备做起来,只要不主动出击,等朵颜三卫自己来犯,进陷阱就打。</p>

不来就不打。</p>

横竖辽东除了折腾一点,没大损失。</p>

李东阳也意识到,若文官反对得毫无理由,那就会让皇帝对他们的信任逐渐降低。</p>

虽然没人相信张周还能复刻偏关一战的辉煌。</p>

“朕要的就是诸位卿家的支持,口袋阵如何设,这一仗如何打,朕不会在朝堂上过多言及,以防消息外泄。朕用什么人,如何做调度,除了内阁、兵部和都督府会全力配合,户部当调拨足够的钱粮用以支配,剩下的……朕也想静待时局发展。”</p>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