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大唐南皇> 第399章佛牙舍利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9章佛牙舍利(2 / 2)

李贞冷笑道:“这本宫就不知道了,本宫手中的佛牙传承有序,从狮子国得到的资料可以一直逆向查到释迦摩尼坐化,反倒是庄严寺的那枚佛牙是被法献神僧于无名处得到的……所以你不该问本宫,你应该去问法献啊。”

他说的庄严寺的那枚佛牙也是释迦摩尼佛的舍利子之一,据说当初释迦摩尼荼毗(火葬)之后,留下的舍利子不少,但是牙齿所化的却只有四枚(也有说七枚的),而在这四枚佛牙舍利中,只有两枚保存了下来。

佛牙舍利不但在今rì至尊至重,在佛陀圆寂后的时代也是极为珍贵的宝物。当时各国为了争夺佛舍利,曾陈兵城下,象兵、马兵、车兵、步兵严阵以待,扬言不惜身命,当以力取。在此紧急时刻,一位名叫香姓的婆罗门僧侣从中调解,建议大家均分舍利,以避免引起争战。此议被前来争夺舍利的八国国王所接受,於是舍利被分为八份(佛陀留下的舍利很多,除了佛牙之外还有头发肌肉骨骼等等),每国一份各自请回建塔供奉,即佛牙舍利塔。这次事件佛教史称“八王分舍利“,在以后漫长的历史中,佛舍利因或战争、或灭国、或劫掠、或偷盗等等各种因缘逐渐流散至世界各地。

印度历史上外侵内**不断,异族异教间的斗争亦层出不穷。释迦牟尼佛圆寂不久,就发生了毗卢择迦王(琉璃王)大肆杀戮释迦族的事:‘大城西北有数百千堵波,释族诛死处也。毗卢择迦王即克释族,虏其族类┄并从杀戮,积尸如薪,流血成池。天Jǐng人心,收骸葬(《大唐西域记》)。’

此外,婆罗门教与佛教之间的斗争也异常尖锐。公元前一八五年,古印度中部与迦王朝补砂密多罗国王以婆罗门为国师,施行全面和残酷打击佛教的政策。当时摧毁了境内佛塔八百余座,尽杀僧尼,摧毁佛教。佛教史称‘中印度法难’。此法难迫使一些僧尼从佛塔中抢出佛舍利逃往各地。为了在逃亡中保护佛舍利不被抢去,有的僧人甚至割开皮肉,将舍利藏入,再缝合起来逃出国境。在此后的数百年间,释迦牟尼佛的重要舍利逐渐流散至国外。其中一部分向东传入狮子国等佛教国家;一部份向西传入了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境内)等佛教国家。

其中向东传承的那一支的佛牙最终落到了于阗国,庄严寺的那枚佛牙就是南朝高僧法献从于阗请回来的《高僧传法献传》中有法献请牙经过:‘献先闻猛公西游,借瞩灵异,乃誓yù忘身往观圣迹。以宋(南朝宋)元徽三年(公元四七五年)发种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即到于阗。yù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逐于于阗而返。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粒。佛牙在乌缠国,自乌缠来芮芮,自芮芮来梁土。献卖牙还京,十有五载。密自礼事,作无知者。’

虽然法献请回佛牙后未敢公开,但十多年后还是被齐武帝第二子竟陵王萧子良发现。萧子良因而写了《佛牙赞》和《佛牙记》。建武末年(四九七)法献圆寂,佛牙仍保存在上定林寺。

再然后这枚佛牙在华夏几经流转,最终落到了陈高祖陈霸先的手中,并在他得了天下之后专门为佛牙开了一场无遮大会,后来隋灭陈,佛牙再度失踪,后有豫章王持佛牙入京(长安)供于禅定寺,礼请高僧法喜专门管理。禅定寺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改名庄严寺。佛牙在此一直供奉到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才又被唐喜宗带到蜀地,又是几番周折,此佛牙才在公元二十世纪初被发现,此时就被供奉在灵光寺中,甚少外出。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