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百年歌之五代> 徐州出事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徐州出事了(1 / 2)

 当大唐的目光正密切注视着西南边陲之时,临近朱温所在地萧县的东侧——徐州,又出大事了,祸患蹙起于肘掖之际,让唐庭猛地惊出了一身冷汗。

徐州,武宁军这个让唐庭一直颇为头疼的刺儿头军镇,再一次刺痛了唐庭敏感的神经。

咸通三年七月,徐州军乱,逐节度使温璋。

在大唐的漕运水系之中,有一条蜿蜒的水道沟通着黄河与淮河,这就是通济渠,南部的粮米贡献载装上船,过长江,经山阳,然后便沿着这条水道北上,最终经黄河河道、广丰渠直抵长安。

这是一条极为繁华重要的水道,而其恰恰处于徐州的监控之下,对朝廷来说徐州不能乱,徐州若乱,粮道必然受到影响。

粮食安全自古以来都是社会的基石,军队、朝廷、民众都十分仰赖南方的粮米供应,本地粮食供应不足,过度依赖外地进口,这种国情使得大唐的国运和这条浅浅的水道息息相关,粮食安危重于泰山,粮道不容有失!

武宁军,以武治宁,这个光辉和丑陋并存的军镇,在大唐中期坚实地捍卫了唐庭的安宁,屡次顽强地抵御着淄青、河朔三镇的进犯,对内也会帮忙朝廷平定一些偶然的叛乱,在强敌环侧的生存环境下,练就了一身打不死的小强脾性。

然而晚唐时期徐州的数次军乱,却严重威胁到了区域的稳定,逐渐成为了唐庭的眼中钉,肉中刺。

提起徐州军乱的根源就不得不提及一位将领,王智兴。这位王大人一手造就了徐州的兴盛,同时也埋下了徐州数十年军乱的伏笔。

这位王大人当初也是在部属的推拥之下,造了上司的反,才上位一把手成功的,上位之后其深刻地总结了相关的经验教训,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节度使的护卫力量一定要搞上去。

王智兴于是便将其近卫亲军——牙军,进行了扩张和改编,改编之后的牙军人数众,素质高,总人数高达两千之余。

这下王大人彻底安心了,睡觉也安稳了,纵使手下有人造反,凭借这群彪悍而数量不少的亲军,也足以自卫平叛。

这位王大人不仅扩充了牙军,而且对其还进行了形象包装,效果那是相当的拉风。

王智兴和各位部将平常议事的时候,大量的牙军环坐在门外及两旁廊亭之下,这些人的姿势摆的都很酷,刀露外刃,寒光森森,而且眼神中流露出随时准备给你来一下的狠劲。

主帅在内议事,倘若哪位不长眼,一言不合,惹得主帅不爽,那还不是指哪儿砍哪儿,想砍哪位砍哪位啊。

这些牙军们的名字也很形象,银刀、雕旗、门枪等等,玩过三国类游戏的同学请自行进行脑补,枪兵,刀兵等,总之这些人就是主帅强大的私人警卫力量。

保护领导,最重要的就是工资收入不会少。

为了自身安全,主帅自然要对这些人好,用感情买不来的忠诚,咱们就再用金钱来弥补。

这个王智兴是有钱就是任性,今天赏,明天赏,后天还是赏,滥赏久了牙军们就被动养成了习惯,哪天主帅不给点儿,这帮兄弟们还真不习惯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