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百年歌之五代> 沙陀回忆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沙陀回忆录(1 / 2)

 沙陀,这个如今消隐于历史长河中的民族,其曾经在唐末时期盛兴一时,而追究其兴盛的原因,与这次唐帝赐名认族有着莫大的关联。

沙陀族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原名处月,西突厥别部。处月分布在金娑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一说为尼赤金山)南,蒲类海(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湖)东,名为“沙陀”的大沙漠一带,因此号称沙陀突厥,简称沙陀。

沙陀亦作“沙陁”。唐代文献将沙陀原来的名称处月,译写成“朱邪”,作为沙陀统治者氏族的姓氏。

说起沙陀的历史,这位李国昌大人肯定会痛苦地摆摆手,哎,说多了那都是眼泪啊。

沙陀,这个汉化很深的游牧民族,早在唐代永徽年间就接受了唐帝的册封内附,作为北部的羁糜州府,捍卫着唐朝的边境,唐代包容性的民族政策,也使得沙陀族在边境地区过得还算稳定。

安史之乱爆发以后,唐庭为了平息内乱,大规模抽调驻边唐军回援,这就造成了以往边疆相对平衡的攻防实力被打破了,唐庭边塞军力顿时大减,以前负责配合唐军的小部落们,面临着必须独挡一面的责任,关键是小部落们没有这个实力去抗衡吐蕃、回鹘等族,只能选择要么投降、要么覆灭。

吐蕃没有错过这次良机,它开始积极地展开趁火打劫活动,通过一次次的袭扰,屡屡攻克唐庭边境重镇,并一度攻入长安城内。

此时的沙陀对唐庭的向心力并不强,说白了其生存的法则,就是依附强者,也是为了在波云诡谲的边境势力中获得一席生存的权利罢了。

小部落的难处和现状,决定了其在这场吐蕃和唐庭角逐沙陀中,只能做出依附强者的选择,无关荣辱,只为生存,要么投降归附,要么被吐蕃碾碎踏平。

我选择归附吐蕃,为了生存,为了能继续活下去。

虽然归附了吐蕃,但作为弱小的部落,沙陀在吐蕃依然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二等公民。

没有任何权利,只有无尽的义务。

对于吐蕃人来讲,沙陀人最大的价值是其强悍的战力,这个马背上的游牧民族比高原骑兵更加吃苦耐劳,战力彪悍。

战力强悍的沙陀军就像一把锋利的刃剑,既好用又危险,怎么能够握在手中安全使用呢?战争,那就用战争来磨砺这群骑兵们吧,磨利或磨钝,都能使其更加容易被掌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