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百年歌之五代> 王仙芝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王仙芝(1 / 2)

 一提起唐末农民起义,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黄巢,其名气响,诗也做得好,当然最后事儿也闹得挺大。

然而作为唐末起义的带头大哥,首推却是王仙芝,这个和黄巢一样的盐贩子,用实际行动揭开了唐末动荡不堪的序幕。

仔细算来,中国历史上大多数的农民起义,其倡导之人却都不属于农民,他们或是落魄的小吏、被排挤的官僚、混迹江湖的盐贩子、失意科举的书生等等,首创之辈却唯独没有农民阶级参与。

这其实与民性相关,中国的农民本性柔顺,就算被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了,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想能忍再继续忍一下。

而此刻走投无路的人们已经如同一堆干柴,就差个点火的人了,而这个点火人,往往是那些有头脑、有文化、有目的的人们。

他们目的明确、有针对性为了谋利、谋官或者是谋取那身明黄色的龙袍。这些人有头脑,有手段,但却没有足够的力量,环顾四周,在古代能够被其借助的最可靠、最庞大的力量也只能是广大农民,他们思想简单淳朴,容易被说服,同时身世大多苦楚,对现状不满,对现有生存环境有着极大改良需求。

就这样农民们被拉了上去,在无数次战争中艰难地推动着历史的车轮前行,成为了推动历史变革的最基础的力量。

农民群众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卑微的生命,来完成首倡者的意愿,历史赋予他们推动社会改良的使命,当上层利益阶级已经固化了之后,后继的寒门子弟们,只能通过推倒重来、重新洗牌,才能够实现晋升的可能。

王仙芝没有黄巢的文采,整日里的反抗、走私使其早就放弃了通过科举洗白的途径,他的目的倒是很明确,闹大了有资本了,再好跟朝廷谈判一下,换个大官当当,这样洗白来的快,还不用刻苦读书,多好。

王仙芝带领的军队在游荡中不停地袭扰城池、村镇,他更像是在不停地秀着自己肌肉,向朝廷表达自己的实力和强悍的一面。

对于内乱,特别是自下而上的那种模式,唐庭是绝对无法容忍的,特别是唐懿宗时期,平定裘甫、灭掉庞勋,屡次胜利的信心使得没人会再仔细考虑招安的问题,既然能打赢那就用血告诫后辈,莫要玩火自焚,大家早就对内部叛乱已经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剿灭。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