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江南(1 / 2)

 高骈最近感到很不安,看着朝廷的军队与黄巢军对峙在长安,其周遭的藩镇们纷纷反水,抛弃齐国回归大唐,高骈觉得倘若再一味龟缩在淮南,确实有失大臣的风范。

长安局势陷入僵持阶段,需要一股强大的势力介入,破掉这个僵局。

高骈决定抓住这个机会,做这个鼎定乾坤的大功臣,他首先移檄四方,兄弟们准备好,该咱们上了,这个时候高骈还是名义上的东面招讨都统,四面的藩镇们理论上还是应该听从其调遣的。

但当高骈动员起境内八万淮南军,集齐两千多艘舟船准备扬帆入京平乱时,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周围这帮小弟们没人理他。

这也难怪,看看他周围这帮伙计们,就明白高骈为什么会遇到这么尴尬的事情了。

淮南的北面沿着淮河自东向西分别是淄青的王敬武(驱赶朝廷节度使安师儒上位),徐泗的时溥(驱赶朝廷节度使支详上位),忠武的周岌(驱赶朝廷节度使薛能上位),这几位本质上都是窃权乱臣贼子,只是朝廷如今自身难保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拿他们没办法,同时这些人对朝廷也是充满了狐疑,虽然在大唐和大齐之间,他们最终选择了大唐,但其内心还是怀着深深的不安。

这些人自然不会跟着高骈去长安,他们还要再看看。

再看看淮南的南面,浙东节度使如今是那个臭名昭著的刘汉宏,这位在宿州做刺史嫌弃官小,不停地抱怨,还向自己的老上司王铎抱怨不公,这位以前的老领导估计也是对自己当年撇下刘汉宏跑路的事情感到挺对不住,也就很上心地替其谋了个浙东节度使的缺,这可是个肥差啊,汉宏好好干吧!

刘汉宏既然是王铎的人,那自然不会听高骈的话,而高骈看着旁边这位曾经在中原瞎胡混的痞子,也是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要说最有可能结为同盟的应该是浙西节度使,周宝,这位周大人和高骈之前在神策军里面是好兄弟,如今好容易在一起更应该精诚合作相互扶持才对啊。

但事情却最终向着相反方向发展了。

刚开始一听说高骈要发兵平乱,周宝的内心是极为赞成的,虽然这段时间双方关系很别扭但在平叛问题上,周老将军的政治立场是绝对正确坚定的,他立即调集浙西人马舟船,准备与淮南军一道入京平叛,但是周宝左等右等,始终等不到高骈正式启程的消息,这么多人在润州人吃马嚼,周宝也受不了了。

高骈你到底啥时候走,说句痛快话!

唉,难啊,周边这帮小弟们不省心,自己万一一走,淮南老家被端掉这可怎么办,淮南是朝廷的命根子,如今朝廷虽然远在西蜀,却还能源源不断地得到的补给,刘汉宏等人还能老老实实守着臣子之道,有很大一方面原因就是淮南没有乱,其强大的军力制约和威慑着南方的藩镇们。

就这样,高骈在进退两难中,对人们的疑问进行了各种敷衍。(骈托风涛为阻,或云时日不利,竟不发。

别人或许可以,但周宝对高骈这种敷衍态度愤怒了,耍人呢?开涮呢?周宝旁边的幕僚们为其提供了一个更加惊悚的剧情梗概,老大,这个高骈不是个好东西,他估计是想吞并,假装要入京平叛,说不定想趁我等不注意一举拿下浙西,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