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离蜀(1 / 2)

 六十四名宦官早已列成方队兀立在门前,见唐帝出来,领队的大宦官一个手势,宦官们的方队抽丝般列成两行按序沿甬道徐徐而出。

黄钟大吕之中,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各按节律悠扬沉浑而奏,守在两侧城门的供俸也是六十四名,齐声庄肃唱道:

”皇心克配天,玉琼蔚灰得气先。彤廷胪唱宣,四海共球奏天寰。珠斗应玑瑢、金镜朗、麟凤骞,人间福景全。”

乐声中唐帝款步而行,他走的很庄重,比起之前仓皇地逃到蜀地来说,此番还京唐帝显得气定神闲,庄严肃穆。

听得净街宦官抖擞精神“啪、啪、啪!”连甩三声静鞭,钟鼓丝弦之音嘎然而止。

唐帝抬眼向城门两侧看去,临时设的品级山两侧早已站得挤挤捱捱都是赶来送行的官员。

从朱紫重臣大员到浅青色官服的微末官员,众人依次按序由近及远,都是簇新的官袍靴服,在暖融融亮晃晃的日影下灿烂放光,见他出来,立即山呼着跪拜当下,黑鸦鸦伏地叩头高呼:

“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唐帝扫视了众人一眼,只点头“嗯”了一声,这里居高临下,他的目光透过伏跪的人群和两厢偏殿向外眺望,城门外护城河一带蜿蜒碧水之上也是彩船停泊云集,护城河上的搭桥两侧护栏围着酱红色的缯布,甚是喜庆。

夹岸桃李初绽,黛绿粉白林间树下,每隔数丈都搭有彩坊彩棚也都是披红挂绿,结着“皇帝万岁”“皇后千岁”各色幔帐,中间纷纷如蚁的人都依地势或疏或密夹岸游移,已是一片涌动不定的人海……

“朕今日将起驾回銮神京长安。”唐帝缓缓说道。

这是临别训词,未出成都府城内就已经令人打好了草稿,默背了下来,如此庄重场合,每个字都要原话载入诏诰,又要文藻毓华,又要能听得懂,又不能象背诵文章,因此说得很慢,“朕无德,致使神京落入黄逆之手,京师黎元百姓丧于贼军,天下波荡数载之久,然天未厌唐,赖祖宗庇佑,群蕃节镇努力勤勉,神京克复,巢贼授首伏诛,海内靖平,王业安定,朕今日率京师臣工还京,以祭拜祖宗列帝,告以克复之典,唐室之兆再次克绪。”

唐帝看了看周遭的西川府官员和原处挤得满满的西川送行民众,他放缓了声调大声说道,“西川府此番有大功于社稷,无西川之努力,克服京师难亦。无西川之奋起,众蕃收复京师,晚亦。”

“吾皇之德,千秋万代,纵乌云遮日,然焉能久焉?”陈敬瑄领着众位西川臣工拜谢皇帝道。

“西川有功,朝廷自有法度,自然也不会忘记,”唐帝接着说道,“西川节度使陈敬瑄公忠体国,坚贞刚毅,加封司空,同平章事。”

“在蜀一体官员,进阶一级,尽加护驾回銮功臣,”唐帝说着,心里也有些歉意,朝廷如今没有任何财力来进行庆赏,王徽修葺长安所费还都是让周边藩镇出的财力,朝廷的府库当年离京时就已经枯竭,这些年在蜀地,从长安入剑门的官道已经断绝,而兴元之处也因南方藩镇的离乱,使得这条路线也断断续续,难以保证,因此朝廷在西川之时,只能仰仗着蜀地的供奉,这也是西川、东川这几年总是民变不断的原因,民众的税赋一层层加重,惹得民不聊生,人们也就不得不铤而走险。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