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重回北魏> 第87章偶遇李氏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7章偶遇李氏女(1 / 2)

 拓跋慎坐在车中,看着出京前由皇帝安排需要温学的典籍,不时透过纱帘看着后面逶迤蜿蜒于路的车马人众,军士手中的戈矛反射着阳光,旌旗招展,旗上流苏不时被微风催动。阳光被林木遮掩的光影投在人们身上。

今日距离离开平城已经三十六日了,一路上走走停停,经过沿途郡县又需要不时补给物资,一直到现在才走到定州境内。若是单人匹马,说不定现在已经到徐州了。

之所以这么慢,其实也有他现在这辆主车的原因,为了这辆车能一路畅通,一路之上曾经绕行过三次远路,后来为了避免为此耽误更多时间,就派了多人先往沿途郡县探查道路,发给财帛征发附近百姓,在狭窄难行的地方加以扩宽,在坑坑洼洼的地方加垫路面,为此还修过三座砖木桥。在过井径那一段的时候,为了不饶远路,还在林中火烧数百株树以开路。

若非这次是王命出使,拓跋慎早就羞愧而回了。前世看历史书的时候,他还为皇帝出游一次倾荡国库有些难以理解,现在亲身经历后,总算大有同感。难怪大臣一听说皇帝要出巡,就一个个加以劝阻呢?

他就一个皇子,这次出使经过地方郡县,沿途太守,县令就带着本地的士人和名家,提前在郡县境上等候,邀请他去小住,开始时还却不过好意,答应了两次,后来觉得这么做下去有滋扰地方的嫌疑,若是被有心人上告,再加以夸大上告,说他在民间擅作威福,鱼肉乡里,残苛郡县怎么办?

皇帝信不信他不知道,只怕老百姓喜欢信,再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加工一下,说不得他就成了腰大十围,生吃人肉,能止小儿夜啼的恶魔,到时候他这名声就臭大街了。

是以之后让于忠派人到沿途各郡县申令,不准他们再劳动士人父老前来路迎,也不准擅自征发劳役修路。之后更是尽量连城也不进,只在沿途庙观借住,遇到太守来拜,就大开诸门,然后和李彪,蒋少游,郑道昭等人一同接见,说几句客套话之后就打发掉,遇到县令求见就让刘腾去打发。如果是当地士人名家,就见一见。离境之时也只接受不超过等值绢帛十匹的财礼,更不会参加迎送宴会。这么做不是想套个什么好名声,只为了不给人口实,而且他对于频繁参加这种交际场合实在兴致缺缺。

皇子尚且如此,可想而知皇帝出巡,千车万骑,众至数万甚至十万人,沿途之上州郡县闻风而动,所耗资财以亿万计,更不要说一路之上净水泼道,休整道路这些工役征发了,想想就知道,说是劳民伤财都不过分。

以前可以绕着一些郡城不进,不过今日却不能这样,六日前在进了定州境以后,就在定州赵郡境驿站遇到了当地大族,河北大姓赵郡李氏,爵封赵郡公的李安世长子李玚,据李玚说,他是奉了父亲并族中之命来此迎候拓跋慎的。李安世是朝中老臣了,今年有四十八岁,以前做过经常会由汉士人任职的主客令一职,六年前以主客给事中的官职外派担任相州刺史。

这还不算什么,更重要的是李安世的第二任妻子是拓跋慎的同宗姑母沧水公主,她本是宗王庶女出身,后由太后加封为公主嫁给李安世的。本来以拓跋慎的想法,即便李家不来请他,他也要去看看才行。沧水公主出嫁的很早,又离京多年了,拓跋慎十年来就没见过她几次,虽然这个姑母不是彭城公主那样的亲姑母,有天然的亲近感。但是毕竟是皇族出身,他现在经过定州,不能不去看看。

李玚是李安世的长子,却不是沧水公主的儿子,他的母亲出生于博陵崔氏。之所以由他独自他来此,是因为沧水公主的两个儿子年龄太小而已。

想着今日就要到李家了,可是却对李家的情况一无所知,李家是大家族,只在平棘同居的就分了好几房,哪家靠前哪家靠后他都不清楚。可是李玚几天前就先回去通知拓跋慎答允去李家的消息去了,现在想问问也没办法了。

正苦恼间,却听见前方传来一阵喧闹声,紧接着就听见一阵马蹄飞驰声,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紧接着马车也停了下来,拓跋慎站起来,走到窗边拍了车壁一下,道:“陆卿去前方问问,何以停车?现在天色已入申时,若不快些,只怕要等到入夜时刻才能进城了。”

陆光跳下车,跑到前面好一会儿才过来,说道:“是于将军抓了一个劫持女子的盗匪。”

盗匪,青天白日的劫持女子吗?这里可是赵郡郡治所在,可不是徐州那种前线治安混乱之地。盗匪能横行到这种地步吗?

“那盗匪是生是死?”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