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4章鲜卑暴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章鲜卑暴乱(1 / 2)

 其实新兴王朝总是面临诸多问题,就看领导如何应对,这是无法避免的,正如不安分的鲜卑部落想要起兵逐鹿中原,这也是迟早的事。

三国时期知名的谋臣武将多如牛毛,虽然在中原大地上纷争不断,但那些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终究被管理的服服帖帖,各自蜷缩在蛮荒之地不敢(这个很重要,是不敢而非不想)动歪心思。

局势到了270年开始出现了松动。

任何事都不会无缘无故的发生,要弄清楚关于270年发生的一切,还得退回到两年前。

268年10月,孙吴攻打晋王朝的江夏和襄阳,司马炎闻讯便派义阳王司马望率领中央禁卫军步骑兵2万人进驻龙陂作为声援,因为信息传递的时差加上行军消耗的时间,等到司马望的军队就位的时候,荆州督导官胡烈已经将孙吴的兵马击退。此事让司马炎印象深刻,虽没有对胡烈进行大的表彰,但到第二年分割雍州、凉州和梁州各一部分另设秦州之时,新的督导官便由胡烈担任。

当然,胡烈能从荆州调往秦州,不单单是因为击退孙吴一事,早在曹魏时期,他就随军在西部战场驰骋过,后263年镇西将军钟会谋反,他的儿子胡渊身先士卒攻杀钟会,更是把老胡家的名气提升了不少。

这也是晋王朝众多蚁穴中的一个,那就是任人唯名而不唯才。曹魏时期邓艾招降了许多鲜卑人散布在雍、凉之间,与汉人杂居,新设秦州就是提防鲜卑人作乱,所以督导官一职实在非同小可,除非确实有才干的人,不然在这么敏感的区域很容易出乱子。但司马炎显然在此时犯了两个错误:一是忽视了秦州督导官的重要性,二是迷信了胡烈的名气,总之胡烈的秦州之行注定了失败的结局。

其实不只是任命胡烈这件事,著名的三字秘书也是任人唯名的典型。宰相王戎有一次问阮瞻:“圣人看重名教,老庄推崇自然,他们的内涵有何异同?”阮瞻回答说:“将无同(大概没什么不同)。”王戎听完居然很是欣喜,接着征召他为秘书。阮瞻是竹林七贤之一阮咸的儿子,风气使然,当时的人倒也不会觉得很奇怪。

名气与才华并不能直接划等号,有些人才华横溢可能却没有几个人知道,而有些人名气大如牛却其实败絮其中。

胡烈不能说没有一点才干,但在处理边疆要务上总归是差了那么一点。

那么对于到秦州走马上任一事,当事人又作何感想呢?

如果那时候有访谈节目,主持人肯定会问:“胡先生,您对中央的任命有什么要说的嘛?”

胡烈摆着一脸凝重的表情,脑子里估计会想很多,但最终脱口而出的可能是:“我能说脏话吗?”

主持人难免尴尬地回应一句:“这个……咱们可以私聊。”

胡烈大手一挥,那就真的没什么好说的了。

难得受到领导的青睐,为什么会不满意呢?难道他已知道自己做不好这份工作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