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184章桓温雄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4章桓温雄起(1 / 2)

 苻坚忙着扩张领土的时候,桓温也没舍得闲着,只是并没有借机发动偷袭,而是专心拍打叛徒了。

袁真叛逃一事让桓温久久不能释怀,于369年底开始征调徐兖二州的居民,兴筑广陵城,把大营迁到那里,不断征兵征役,准备讨平叛逆。

碰巧瘟役流行,当地百姓死伤近半,民间一片嗟叹怨恨,换作以前,桓温必定收手,放民休息了,但他已把自己逼到了这样一个处境,如果不杀袁真,就很难为自己正名,不杀袁真,就再难以服众,所以只得牺牲众百姓的切身利益。

毫无疑问,在他内心是异常煎熬的,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步错步步错,注定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前皇家图书馆馆长孙盛,正在编写《晋春秋》,毫不隐讳地把近年来的一系列事件记录下来,桓温得知详情之后,非常生气,对孙盛的儿子说:“枋头之役,我承认在军事上确实是存在很大失误,但也不至于你爹说的那样,如果这部史书流传到市面上,可是关系到你全家满门的大事!”

孙盛的儿子急忙道歉,并让父亲删改,但孙盛在家安度晚年,本不担心仕途升降,加之性情刚烈,遵守法度,坚决不作修改,甚至当儿子们围着他,叩头痛哭,请他想想一百余口人的性命时,孙盛大发雷霆,恨不得要断绝父子关系,儿子们不得已,只好私下里偷偷把对桓温不利的内容全部删掉重写。

桓温本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却想不到孙盛老奸巨滑,早已另抄一份,传到了国外,后来东晋孝武帝司马昌明在位时搜购天下奇书,辽东人把孙盛的原本呈献出来,跟当时流行的删改本截然不同。

那已是后话了,处理完《晋春秋》一事,桓温正式动员大军准备讨伐袁真。

而就在他行将北上之时,370年2月28日,郁郁不得志的袁真竟然病逝了。

没能亲手杀他,桓温还略感可惜,但人都死了,也不必耿耿于怀了,可是陈留郡长朱辅明摆着不想让桓温痛快,很快拥立袁真的儿子袁瑾,继任建威将军、豫州督导官,固守寿春,并派儿子朱乾之跟军政官前往邺城请求任命。

当时燕燕尚未覆灭,朝廷下令擢升袁瑾为扬州督导官,朱辅为荆州督导官。

桓温很不高兴,火速出去攻击寿春,并接连击退了前燕和前秦的援军,桓温的侄子、南顿郡长桓石虔,不久便攻克寿春的南城。

与此同时,前秦已对前燕发动最后的决战,桓温得到消息倒也有些心痒,可是终于没能领兵北上寻找机会,而是打定主意在寿春死磕。

寿春一座小城,本来没什么攻城难度,可桓温为了让自己心里过得坦然一些,前后竟为此了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

370年8月11日,桓温在寿春近郊击败了袁瑾的防御部队,全面包围寿春,次年正月,击退了前秦的武卫将军王鉴和前将军张蚝,并于当月17日,正式攻陷城池,生擒了袁瑾和朱辅,连同他们的家族,一起押送建康斩首。

而此时苻坚也已吞并前燕,成为北方第一大国。

相比攻城掠地,桓温的主要精力已转移到了篡夺大权上面,花甲之年的桓温早已没了当年的万丈豪情,更多的是考虑自己晚年的处境了,恢复中原这种事已然看不到希望,倒不如专心把自己经营起来。

可是恢复中原和夺取大权实际是休戚相关的事情,北伐失利直接导致篡权遭遇挫折,所以他才竭力攻打寿春,想以此挽回些颜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