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187章桓温之死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7章桓温之死(1 / 2)

 从性格来看,即便当年王猛追随桓温南下,但二人也未必能取得多大成就,桓温终究过于纠结。

抛开身上贴的标签,苻坚是个名符其实的好人,而桓温也不算坏,但问题就在于此,既好得不彻底,又坏得不彻底,且时常在好坏之间摇摆,难以定性,所以终究成不了慕容恪那样的举世良臣,也当不上石勒一类的傲世枭雄。

然而他做的努力却并不比慕容恪少,也不比石勒逊色到哪里去,只是性格决定命运,使他难有大的突破。

简文帝司马昱登极之后,曾几次三番邀请桓温入朝辅政,出任丞相,但桓温担心被别人说是包藏祸心,于是为了顾全可怜的名声,执意拒绝任命,坚持驻扎在基地姑孰。

当然桓温的威望并不会因此打折扣,掌管举国军权,又有累年的战功,东晋的文武官员无人能挑战其权威,甚至他的智囊郗超也因为有这样的后台,而成了百官追捧的对象。

时任高级咨询官的谢安就曾力邀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王坦之,一起前往拜访郗超,但因为求见的人太多,等到天色很晚了,仍然轮不到接见。王坦之本就不想做这种没有节操的事,于是非常生气,打算拔腿就走,谢安为了避免自己见郗超,过于尴尬,赶忙拦住王坦之,说道:“你就不能为了保命再多忍一忍!”

他二人是儿女亲家,谢安的女儿嫁给了王坦之的儿子王国宝,起初结姻当然因为对方的家世背景,但经此之后,王坦之对谢安越发瞧不起,二人也渐行渐远。

虽不想落人口实,但桓温倒也不是一点努力也不做,为防止司马奕卷土重来,于371年底再度出击,贬他为海西县公。

司马奕被吓怕了,唯恐大难临头,一味饮酒,沉湎酒色,生下儿子也不敢养育,即行掐死,世人都对他十分怜悯,桓温得知后也十分动容,不再赶尽杀绝。

372年6月,被贬的司马奕一度还成了反对派打出的旗号,逃亡的庾氏家族庾希及弟弟庾邈,联合青州督导官武沈的儿子武遵,集结武装部队深夜攻入京口,庾希对大家宣称,接到司马奕密令,要诛杀桓温。

镇守京口的晋陵郡长、大忠臣卞壸的儿子卞眈翻墙逃走,投奔曲阿,然后征集附近各县武装部队二千人攻击庾希,庾希战败紧闭京口城门自守。

这种小打小闹并不稀奇,桓温只派武海郡长周少孙前往讨伐,没几天就攻陷京口,并生擒庾希和庾邈,以及他们的党羽,全部诛杀。

经过接连不断的变故,司马昱身心俱疲,紧急召见桓温来京,商讨身后之事。

但接连收到四道诏书,桓温却仍旧不肯动身,天真地想以退为进,坐等司马昱临终禅位给自己,那样也不失忠良之名,省得有人说三道四。

然而建康城中可不只有司马昱,王谢家族就一直在旁垂涎权柄,他们固然不会夺取皇位,但东晋的权臣实际上向来都比皇帝更有力量。

7月28日,司马昱自觉大限已到,却仍不见桓温来朝,只得写下遗诏说:“最高指挥官桓温可依照姬旦当摄政王的前例,处理公务,孩子能辅佐就辅佐,不能辅佐,就取而代之。”

王坦之手拿诏书进宫,并在司马昱面前撕毁,司马昱有气无力地问:“天下是意料之外得到的东西,你何必不满意?”

司马昱是王坦之的堂妹夫,王坦之因此才敢这么肆无忌惮,当面反驳说:“天下是宣帝元帝的天下,陛下怎么可以专断独行。”

司马昱歉然说道:“那依你看,应该怎么办?”

王坦之于是当场把遗诏改写成:“家国大事完全秉承最高指挥官的意思行事,依照诸葛亮和王导的先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