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213章邺城之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3章邺城之争(1 / 2)

 一团乱麻只会越扯越乱,根本无有重回条理的机会,非要拿来做衣服,只能丢弃再找一批新的来,跳不过这个圈子,注定要忍受无尽的纠结痛苦。

匈奴首领刘库仁得知公孙希击破后燕之后,立刻动员麾下的所有武装部队,准备南下援救苻丕,并下令征调雁门、上谷、代郡等地的民兵,进驻繁畤,等候调遣。

前燕时期太子太保慕舆句的儿子慕舆文和零陵公慕舆虔的儿子慕舆常,这时都在刘库仁的大营效力,早在慕容垂复国之时,就有心前往投奔,但苦于一直找不到机会,现在听说三郡的民兵不乐意远征,于是趁夜聚众叛变,斩杀刘库仁,裹胁大批部从,又卷走成群的战马,投奔慕容垂去了。

公孙希得知妹夫被杀,顿时丧失斗志,统率的士兵也都四散而逃,被迫带着残余部队投奔翟真,刘库仁的弟弟刘头眷则接替哥哥的职务,继续统治匈奴部众。

匈奴人经此变故,一时难以再度集结东下,翟真本就遭逢败仗,更是无力与后燕争雄,邺城的援军再度没有指望。

但城中已无力支撑,苻丕无奈之下派光祚和封孚前往晋阳,准备征召骠骑将军张蚝和并州督导官王腾,让两处兵马齐聚邺城,共抗慕容大军。

可惜张蚝和王腾的兵力太少,自守犹恐不足,更不用说长途跋涉救援邺城了。

苻丕顿时万念俱灰,虽然慕容垂在城外留了缺口,但是不是陷阱,根本无从考证,一时之间并不敢轻易出动,可是一味死守,已濒临崩溃的边缘。

这时军政官杨膺提议暂时归降东晋,等渡过难关之后再作打算。

苻丕虽然拒不接受,可似乎也没有其他路可选了,正好得知谢玄派刘牢之北上恢复故土,苻丕担心遭到燕晋夹击,只得让堂弟苻就向东晋求援,写信说:“请求赐借粮秣和道路,允许我向西撤退,奔赴国难,等到贵国大军抵达,我自当让出邺城,如果西方道路不通,长安沦陷,也请你的部将协防保护。”

看到信的措辞,军事参议官焦逵与杨膺商议说:“今天的情形何其凄凉,长安音讯全无,是存是亡,没有人知道,屈膝求全,诚心投靠,仍怕不能借到粮秣,反观公爵豪气仍像当年,把对方当成平等地位来看,事情一定不会成功,应该把信件改成奏章,承诺东晋大军抵达时,大王会随军南下,到时大王如果拒绝,我们可以强制他捆绑起来,交给东晋。”

杨膺认为可行,为了活命,哪还顾得上什么公爵侯爵的,于是重新写好一封信,才让苻就送出。

为了确保不出意外,焦逵陪同苻就一起南下。

得知使者的来意,谢玄提出要苻丕的儿子当人质,然后才能出兵救援,焦逵迫不得已,只好把实情说出来,谢玄权衡一番,于是派刘牢之率军二万人,随同焦逵北上。

终于见到援军,苻丕大喜过望,又派人请求谢玄供给粮秣,谢玄于是水陆联运食米二千斛送往邺城。

苻丕自然想不到谢玄能这么殷勤,只因焦逵提的条件太过诱人而已,并非被他原来的书信打动。

但纸到底包不住火,焦逵和杨膺的计划还是被苻丕得知,苻丕十分愤怒,立刻下令将二人斩杀。

他是泄了愤了,可是刘牢之却凌乱了,不知下一步该怎么走。

继续帮忙保卫邺城?只怕未必受人感激。

原路返回?没有半点成绩,还白白耗费军费粮秣,回去也难免受到责罚。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