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223章皇权败政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3章皇权败政(1 / 2)

 前秦分裂之后,北方各民族都紧抓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接连割据天下,成就一番事业,他们中有的为了复国,有的为了复仇,有的为了政治投机,有的为了胸中雄心,有的则单纯是迫不得已,但都落实到了行动,只有江南的东晋王朝,好像没事人一样,没有半点紧迫感。

当然这种局面也并不难理解,此时的东晋王朝已几乎没有独当一面的能臣良将了,起码表面上来看是这样的,民间有无英雄豪杰,就不为人知了,也不会影响朝局。

士族政治的弊端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这样,一旦当家大族中没有出类拔萃的人才,就出现了占着茅坑不拉屎的窘境,真正有屎的人只能望坑兴叹,而没屎的人则在坑边装模作样,最后两方人都不舒服。

桓氏家族随着桓温的死,已经趋于平淡,王谢家族的光芒随着谢安的死,也逐渐暗了下来,但这些人就像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仍旧占据超大的空间,阻隔了真正有能力报效国家的人才的上进之路。

现有家族没有真正的良臣,或许有良臣的家族又没有用武之地,东晋面临青黄不接的惨状,没有一个正经人来主持大局,所有人都只是安于现状而已,谁还敢冒头搞事情。

若是皇帝给力也没关系,但长久以来权臣当道的情形,让皇权受到莫大的压制,根本无力掌控全局,即便权臣忽然消失踪迹,他也不能适应独掌大权的环境。

如果淝水之战后,谢安的威望没有受到负面影响,谢氏家族必定还是无可争议的老大,以谢玄为首的后辈,仍能把国家经营得风生水起,可惜谢安在大战前原型毕露,将老谢家的所有资本全都挥霍干净,谢玄虽立下奇功,却也无力触碰权柄。

目前的问题是,大家族对于扭转国家颓势渐感有心无力,孝武帝司马昌明也不是雄才大略的人,突然没了束缚,反而找不到前进的方面,更无力指挥大规模的北伐。

所以东晋上下官民,只能看着北方各个异族斗来斗去,却无从插手,更无力清除所有敌人、恢复中原。

首都卫戍司令官谢玄,如果能得到朝廷的全力支持,时间一久,或许会有不小的成就,实际上已经把国土恢复到了黄河流域了,但司马昌明意不在此,不但没有魄力,更没有远见,只知盯着眼前的寸土寸金,以出征时间太长为由,居然下令谢玄班师。

谢玄不是桓温一类的人,本身胸无大志,为人非常纯粹,只知踏实做事,并没有太多想法,好处是心无旁骛,做事更有效率,坏处在于影响力不够,即便能击退前秦百万雄师,仍旧太嫩,个人魅力和号召力都很匮乏。

谢玄最初的计划是让豫州督导官朱序驻防梁国,自己进屯彭城,用以支援北方黄河沿岸的诸据点,并与西面的洛阳,遥遥呼应,可是朝廷诏书已经下达,只好留下少数警卫部队,然后迅速班师回京。

碰巧翟辽和张愿接连叛乱,北方百姓恐惧不安,谢玄上疏请求处分,并解除所有官职,司马昌明下诏安慰挽留,让他仍回淮阴,改任会稽郡长。

387年初,东晋朝廷下诏任命朱序为青兖二州督导官,代替谢玄镇守彭城,朱序请求向后稍作撤退,驻防淮阴,朝廷批准。

经此之后,谢玄虽然没那么多想法,但渐渐也意识到自己家族已遭猜忌,什么出征时间太长,说白了只是不想让自己再领兵建功而已。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