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292章刘裕北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92章刘裕北伐(1 / 2)

 刘道怜出发不久,刘裕越想越憋屈,于409年3月,上疏安帝请求讨伐南燕。

晋王朝多年没有与邻国发生大的冲突,刘裕的这道诏书,就和当年桓温伐蜀的豪言壮语产生的效应差不多,朝中高级官员议论纷纷,基本上都认为不可轻举妄动。

当然也有个别人表示支持,政府左副行政长官孟昶,车骑将军府军政官谢裕、军事参议官臧熹,认为此次北伐一定能大获全胜,鼓励刘裕出征。谢裕是谢安的侄孙。

刘裕上疏也不过是为了顾全忠贞的名声,并非是征求朝廷的意见,既然他已决定北伐,就算所有人都阻拦,也挡不住他飞奔的脚步。

况且,还有好几个人是表示支持的。

为了奖励拥护自己的官员,刘裕特别安排孟昶主持中军将军府京师留守司令部的各项事务。

于是,东晋的北伐事业再次开启,4月11日,刘裕亲率北伐兵团出发,离开建康,率领舰队,从淮水进入泗水。

当年前秦瓦解时,王猛的孙子王镇恶,逃到了东晋,东晋朝廷任命他为临澧县长。

王镇恶不善于骑马,也不擅长拉弓射箭,但胸有谋略,对混乱的形势能够迅速而果敢地做出判断,喜爱谈论国家大事。

刘裕上位之后,有人把王镇恶推荐给刘裕,刘裕与他长谈之后,大为高兴,对参谋官员说:“我听说名将家门仍出名将,在王镇恶身上,得到验证!”擢升王镇恶为中军将军府军事参议官,此次北伐也带在左右。

5月,东晋北伐兵团抵达下邳,将士下舰登陆,留下辎重,徒步行军,直指琅邪。中途经过的地方,全都兴筑城堡,留军守卫,一步步蚕食南燕的疆土。

随行的官员提醒刘裕:“敌人如果堵住大岘山的险要,或者坚壁清野,我们大军深入敌人国土,不但不能成功,恐怕连家也回不去,到时候你能怎么办?”

刘裕满不在乎地说:“这个问题,我早已考虑得至为周详——鲜卑人贪图近利,而没有远见,前进时盼望多多掳掠抢夺,后退时又爱惜田中庄稼,认为我们孤军深入,势必不能持久,他们最多在临驹布防,或者退守他们的首都广固,一定不会控制险要,或是撤退原野上的居民,对此我敢向各位立下保证。”

官员们被的豪迈折服,但仍然心存顾虑,暗暗祈祷,事态最好如刘裕所料。

与此同时,南燕皇帝慕容超听到东晋北伐兵团出发的消息,立即召开了御前扩大会议,商讨应敌之策。

征虏将军公孙五楼提议说:“晋军轻快果断,利在速战速决,我们不可以在疆场上与他们争锋,应该据守大岘山的险要,死守咽喉,使晋军不能进入我们的心脏,先拖延时间,打击他们的锐气,然后挑选精锐骑兵三千人,沿着海岸南下,切断他们的粮道,再让段晖率领兖州的部队,沿梁父东下,对晋军发动腹背夹击,这是上策。

如果下令各郡县依靠险要,严守城池,除了自己所需的粮食外,多余的全部焚毁,再把田里的庄稼割光,使敌人抢不到手,他们是入侵部队,求食无粮,求战又不得,十天半月之间可以坐而制之,这是中策。

这两条路都不走,放任盗贼进入大岘山,我们再出城迎击,势必将十分凶险,这是下策。

利害得失的情势至为明显,请陛下三思。”

公孙五楼虽然精于谄媚弄权之能事,但此项分析倒也颇有见地。

慕容超向来对他言听计从,偏偏这一次却出现了例外,一口回绝了前两条路,振振有词地说道:“本年的福星正笼罩三齐,以上天运转的轨迹判断,我们用不着战斗,就能取得胜利。

客人与主人的处境恰恰相反,以常理推断,他们远道跋涉,士卒疲惫,势不能久留,我们据守庞大的疆土,人民富庶,铁甲骑兵有数万人,一望无际的田野,全是青葱禾苗,为什么要强迫人民迁往险处,割光庄稼烧掉,先行削弱自己?

不如放他们进入大岘山,我们再派出精锐骑兵,冲锋陷阵,必能纵情对敌人践踏蹂躏,何必担心不胜?”

辅国将军、广宁王慕容贺赖卢,苦苦劝阻,请接受上策或中策,慕容超坚决不同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