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373章当局之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73章当局之迷(1 / 2)

 仇池的风波渐渐平息之后,刘义隆接连进行了一系列任命,以稳定朝局——

江夏王刘义恭晋升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兼任宰相,高级咨询官、首都西区卫戍司令官沈演之担任中央禁军总监,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范晔,担任太子宫总管,荆州督导官、衡阳王刘义季担任征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兖州督导官,南谯王刘义宣担任荆州督导官。

刘义恭作为刘义康的接班人,是刘义隆的左膀右臂,且表现得十分乖巧,得到重用也就在情理之中。

沈演之是江东名门吴兴沈氏之后,人情关系网络繁杂,影响深远,是刘宋王朝不容忽视的政治力量。

范晔一家几代都是朝廷重臣,背景显赫,只因他是庶出,所以在家族中地位不高,但因文采出众,才思敏捷,深受文学爱好者刘义隆的欣赏。

刘义季幼年与哥哥的关系不错,所以刘义隆称帝后对这个小兄弟也比较关照,但刘义季自从刘义康被废,开始忌惮刘义隆,唯恐自己也遭陷害,索性成天饮酒度日,不问政事,以躲开灾祸。

刘义宣也是刘义隆的兄弟,但比刘义季要大很多,本年(444年)刘义宣32岁,刘义季20岁,几乎差了一个辈分。

但刘义隆认为年长的刘义宣并没有什么才干,所以开始不想用他,在会稽公主刘兴弟的不断推荐下,刘义隆才不得已发布任命。

由此不难发现,刘兴弟在朝中的影响力堪称巨无霸级的,只是她到底上了年纪,年中的时候便因病去世,粗略估计其享年60岁左右。

刘义隆在发布任命之后,另写一封勉励和警告参半的诏书,让人送给了刘义宣,大概意思是:“师护(刘义季的小名)因在荆州时间太久,最近上疏要求返回京师,所以我批准了他的请求,而由你接替他的官职。

师护虽没有卓越的政绩,但洁身自好,清廉节俭,待人诚恳,不欺压下属,美誉在四方传播,受到士大夫和小民的推崇,民间舆论从不认为他会调动。

而今既已更换,也是因为你和师护同一辈份,打算考察你们的能力,你到荆州后,如果有一件事处理不当,既伤害西夏(荆州)人民,必然还会激起民间对这次调动的不满,到时候免不了把责任归到我身上,那样的话对你我都不好。

我交代你的事,其实很容易做到,也没什么特别要求,只要别让人议论纷纷就可以了。”

刘义宣接到诏书,忍不住想起刚刚倒台的刘义康,到了州城后,事事小心,步步谨慎,政务推行也都正常,总算没有惹出乱子。

整个444年,刘宋王朝都处于恢复期,一来因为仇池的损失,二来因为名将的冤死,国内的气氛十分凝重。

但时间到底是一剂良药,到了第二年,朝野上下已基本走向正轨,刘义隆为了提升威望,加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准备再次开启北伐,收复函谷关和黄河一带的失地。

正月2日,刘义隆任命武陵王刘骏为雍州督导官,接着撤销了南豫州,并入豫州,让南豫州督导官、南平王刘铄为豫州督导官。

刘骏和刘铄都是刘义隆的儿子,刘义隆此举意在凝聚地方力量,强化皇族对地方的统御力,既为北伐做准备,也是为了老刘家的长治久安。

两位皇子都是十岁出头的年纪,当然没有为政之才,但刘家传统就是这样,皇子皇孙们往往以狗屁不通的年龄,就能够掌握权柄,且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监督,可以肆无忌惮地胡作非为,也因此刘裕,尤其是刘义隆的子孙们极少有成器的,多数都异常凶残**。

刘裕时代名臣众多,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引导和监督的作用,到了刘义隆时代,名臣良将多遭杀戮,剩下来的多是钻营狡诈之辈,后期发生的一些耸人听闻的事件,似乎都在情理之中了。

刘铄对文学比较感兴趣,很少干政,所以对社会的危害就小得多,刘骏则不然,野心勃勃的他,未来对国家造成的伤害是致命的。

那是多年后的事,此刻对刘宋王朝构成威胁的另有其人。

鲁国人孔熙先,对文学历史颇有研究,同时精通阴阳巫术,自视甚高,担任员外散骑顾问官一职,认为是大材小用了,心中一直愤懑不平,本年他上观天文,下看预言书,肯定刘义隆一定会死于非命,而且是骨肉相残,并显示下一任皇帝将在江州兴起。

有了这项启示,孔熙先准备做一件大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