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393章粉墨登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93章粉墨登场(1 / 2)

 刘劭一死,刘宋王朝的正统便顺理成章地归于刘骏。

按照惯例,新君当然要先进行一番册封,以稳定朝局,同时也为了聚拢人心。

453年5月,孝武帝刘骏接连下诏:

尊奉母亲路惠男为皇太后,封正室王宪嫄为皇后。

追赠袁淑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封忠宪公,江湛开府仪同三司、封忠简公,王僧绰为最高国务官、封简侯,卜天与为益州督导官,封壮侯——由政府长期支付这四家后裔的薪俸。

任命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刘义恭为京畿卫戍总司令、兼南徐州督导官、皇家师傅、最高指挥官,任命南平王刘铄为最高监察长,建平王刘宏为政府左副行政长官,萧思话为立法院总立法长、兼建康市长,何尚之为政府最高行政长官,何偃为最高指挥官司令部秘书长,柳元景为雍州督导官。

刘骏早年间既不受父亲待见,路惠男也一早失宠,母子二人相依为命多年,一起抱团取暖,感情非常要好,甚至时常同殿就寝,中间有无发生什么难以描述的故事,史书并无定论,但野史却讲得十分详尽多彩,从刘骏后来的一系列作为来分析,倒并非没有那种可能。

除了与太后交好,刘骏对皇后也十分宠爱,王宪嫄能为丈夫生了至少六个子女,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在王皇后的几个子女里面,不乏惊天动地之才,可惜都是负面之才,太子刘子业和山阴公主刘楚玉,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一定是名列前茅的,只是这个排名讲究的是如何祸害别人。

刘义恭可谓傻人有傻福的典范,既无野心,也无手段,在朝中一直充当墙头草的角色,借着武帝之子的身份,久而久之竟也修炼成了国家的权力核心。可是即便如此,他仍然只能选择混下去,毕竟智商是硬伤。

在刘义恭面前,刘铄和刘宏自然是小辈了,刘宏比叔叔强不到哪里去,但他比较知趣,刘铄则不然,一向目无下尘,尤其对刘骏颇为轻视,但他怎么能想到那个一向瞧不上的人,竟然翻身成了自己的主子,而刘骏又是睚眦必报的人,没多久便赐死了他。

何尚之因为资历深厚,在刘劭朝中被擢升为最高监察长,并兼任中央政府最高行政长官,儿子何偃则为高级咨询官,父子二人同时受到宠信,这样的人本来是不被刘骏包容的,但因何尚之曾出面保全了讨逆军在建康的家属,所以刘骏特别宽恕其罪责。

萧思话和柳景元都是刘骏的旧臣,包括沈庆之,都曾一起上阵杀敌,刘骏出镇地方时,虽吃了不少苦,但有幸收集这批武将,倒也算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不然也不会有当下的局面了。

5月22日,刘骏还前往祭拜了初宁陵和长宁陵,告慰祖父和父亲的在天之灵,并追赠死难将士官衔。

说起来新旧交替之时,赏罚并不难做,难在如何维稳,如何更上一层楼。

刘骏的前半辈子根本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接管国家,所以此番上位,实则没有半点思想准备,而当真确定了皇位,心中所想也是如何保住位子而已,并没有其他抱负,这也直接导致当他确定位子保住之后,开始各种胡作非为。

当然前期也有许多缺智乏谋的动作,刘骏对父亲制定的规章制度多做改变,其中最明显的一条,把郡县长的任期由原来的六年改为三年,且中途不断调动,地方官真正在一个位置工作的时间最长不超三年,最短则连三个月都不过,政治开始混乱不堪。

而就在他继续大手大脚改革的时候,新的祸乱悄然而至,使其心理阴影面积更扩大数倍。

刘劭弑父之时,刘骏正奉命讨伐西阳蛮的叛乱,雍州督导官臧质派部属、襄阳郡长柳元景,率军前往增援,但很快义军四起,臧质起兵反抗刘劭,准备拥立刘义宣,所以密令柳元景回军。

可是柳元景与刘骏有故交,把密信交给刘骏过目,并告诉送信的使节说:“臧将军还不知道武陵王已经起兵,现在正在讨伐叛逆,实在无法撤退。”

因为这件事,臧质十分难堪,对柳元景恨之入骨,而刘骏也对臧质和刘义宣心生不满,只因畏惧对方的实力,所以隐忍不发。

大事确定之后,朝廷任命柳元景为雍州督导官,臧质担心他成为荆江后患,暗示刘骏说柳元景是得力助手,应该留在中央任职,不应外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