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第464章胡后复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64章胡后复出(1 / 2)

 刘腾死后,元叉在国内一手遮天,越发有恃无恐,对胡太后和元诩的监视措施开始松懈,还经常出宫游荡,在外留宿。

胡太后暗中得知这些情形,趁着元叉不在宫里的机会,对元诩和百官说:“而今隔绝我们母子,不准见面,还要我这个人干什么,我只有出家当尼姑,去嵩山闲居寺修道。”说着动手就要剪头发。

元诩当然不依,痛哭流涕地与百官叩头劝阻,而胡太后表现得更加可怜悲惨,元诩看在眼里,心里难过极了。

525年,元诩已有16岁,就算在21世纪的今天,也早就懂事了,何况早熟的古代,何况一国之君。元诩为了安慰母亲,一连数天在在嘉福殿就寝,与母亲密谋如何罢黜元叉。

没几天,元叉回宫,元诩把胡太后大发脾气,以及想要来往显阳殿的话,全都告诉元叉,又对元叉哭诉胡太后打算出家为尼,做儿子的如何忧愁悲伤,几乎每天都重复这些。

元叉起初不可思议,听得多了,也不再生疑,认为元诩的脑子秀逗了,已分不清亲疏远近,反而告诫他要多听母亲的话,并让他多与母亲见面,说什么也不能让当朝太后出家为尼。

有了元叉的首肯,胡太后得以自由出入显阳殿,南北宫之间来往密切,再无限制。

而元叉也丝毫不以为意,却不知胡太后正编织一张巨大的网,随时准备对元叉下手。

元法僧当初担任徐州督导官,还是元叉的推荐,结果元法僧无故叛逃,给国家带来莫大的灾难,胡太后借这一点,屡次抨击元叉,元叉虽然恼恨,却也只能吃哑巴亏。

舆论攻击的效果一向显著,朝中风向开始悄悄发生一些变动。

丞相、高阳王元雍的官位比元叉高,却没有实权,对元叉仇视已久,等到胡太后摆脱束缚,暗中找到她一起商讨除掉元叉的计划。

有了首脑的支持,胡太后终于出手了。

2月底的一天,胡太后突然有意无意地对元叉说:“元郎,你如果对政府忠心耿耿,不准备做出叛逆的事,为什么不辞去领军将军,只保留其他官职,继续辅佐皇家?”

领军将军不是一般的将军称号,有着掌管禁军的实权,元叉听完很是不爽,可是胡太后的说辞根本无从反驳,不接受就是叛逆,那可了得?虽然元叉一手遮天,却也不敢落下谋反的罪名,只得强忍怒气,接受了胡太后的指示。

第二天,元诩正式下诏擢升元叉当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最高行政长官、总监察长,仍兼千牛刀替身卫士司令。

虽然缴回了禁军指挥权,但元叉的权势仍非同小可,所以直到此时,元叉都未想过自己竟会有倒台的可能。

反倒是胡太后有些忧心自己的计划了,担心元叉会玩命,最后搞得鱼死网破,所以变得有些犹豫不决。

穆亮的儿子穆绍再三鼓励胡太后早日除掉元叉,以绝后患,胡太后表现得仍不算积极。

元翊就不一样了,这个初生牛犊一旦认定了方向,势必不肯回头,不久便无故下诏解除元叉的总监察长一职。

如此一来,胡太后知道与元叉彻底撕破了脸,已然退无可退,于4月17日,再度登上显阳殿临朝主政,当天便下诏追削刘腾的所有官爵,剥夺元叉的所有公职,并从皇家名册上剔除名字,贬作平民。

政治这件事,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难在人心莫测,简单则体现在利益分配上面,人心固然莫测,利益却是清楚可见的,或进或退,或上或下,无非都在于利益的多寡和抢夺利益的手段。

人心是浮动的,社会更是一潭活水,处在不断的变动中,于是形势总不会一成不变,而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当事人利益的分配,即便大同社会是存在的,利益分配总是不均,那时的人们当会接受差异,而在非大同社会,差异化是任何人都不能接受的,不能接受的后果就是会发生疯狂的抢夺,或是堂而皇之,或暗箱操作,或刀光剑影,或折冲樽俎。

元叉只是一个疏远皇族,最初借着与胡太后的关系而上位,上位后却把胡太后踢走,这于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毕竟没人喜欢忘恩负义之徒,所以元叉从一开始就得不到众人的真心。而且元叉本无大才,处理不好各种政治关系,又极端自负,终于自食其果。

朝臣们何其精明,明知元叉大势已去,当然不免落井下石,清河封国的禁卫司令韩子熙上疏替清河王元怿申冤,请求诛杀元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