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酷我小说>历史军事>铿锵三国> 069付小3的密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069付小3的密信(1 / 2)

 虽然整个秣陵城周边的形势,比想象中的要严峻百倍。但是形势就摆在眼前,孙策军必须料敌于先,以我为主,主动为自己打开一条生路。随着军事会议上各项战术的制定,全军也马不停蹄的运转起来。

牛渚山,梅陵,湖熟,江乘这四处围绕在秣陵周边的重要据点,必须掌握在孙策军的手中。所以孙策连发四道将令,分别以程普,黄盖,韩当以及孙河为行军司马,各率两千人马直奔那四处重要的外围城镇。

全熙虽然主动向孙策请战,但是孙策却以全熙病体未愈为由,婉言拒绝了。或许孙策也知道,目前自己的处境,并不像表面上看来的那么平静。所以他所用之人,都是此前孙坚的旧部,也是他们孙家最为信任的部曲。

周瑜,鲁肃和周璐北上的行程,也没有丝毫耽搁,就在四路人马相继出发后,周瑜带着数百家将部曲,告别了孙策和全熙,渡江北上,追寻周尚前往寿春袁术处。

全熙并没有去送行,倒不是怕孙策会有什么想法,而是他不想眼睁睁的看着周明月离自己而去。虽然相处的时日不长,但是正值青春豆寇的全熙,内心深处对男女之情的萌芽已然悄悄绽放。

孙策军占据秣陵后,大军的数量也急剧增加到两万之众。除了程普,黄盖等四路营寨抽调的八千军马,依旧有一万两千人驻守在秣陵城和周边村镇。而这些人马都被孙策交付给自己的本家将领所辖制,孙贲,孙静,孙辅等人虽然才智平庸,但是就目前来说,还算可以一用。

或许是连周瑜这样一个莫逆之交的挚友都离自己而去,孙策最终对半路来投的全熙还是多了一分戒心。这样的情绪也是人之常情,再说这时候其实最重要的本也不是才能,而是忠诚。

好在全熙之前领衔的魁字营,孙策并没有动,依旧留给了全熙。只是允诺给全熙补足一千编制的承诺,再也没有提起过。

魁字营经过当利口一战,损失过半,幸存者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受伤致残。所以最终真正还能使用的生力军,不足两个屯四百人。

既然孙策不放心派遣自己领军外出征战,但是全熙自己却也不能坐吃等死。再三请求之后,孙策勉强同意全熙带领他的魁字营,巡戍秣陵城周边的各处村镇。

全熙讨来这个差事,自然不是闲得无聊要找些事情做。而是心中有自己的计较。

刘繇,笮融,薛礼他们,为什么要不战而退,将一座空城留给孙策呢?这样做对他们有什么好处?避其锋芒还是请君入瓮,都不是最佳的选择,按理说,想要遏制孙策的发展,只有把它阻挡在长江以北才是上策。

江北属于袁术势力范围,而袁术名义上还是孙策的顶头上司。所以如果把孙策阻隔在江北,他想要扩大势力就不得不引起袁术的猜疑,这对孙策来说,犹如背负着一座巨大的小山,步履艰难。可是一旦让孙策南下进入秣陵,他就如脱缰野马,一发不可收拾。对于袁术来说,江东本就不是他的势力,任凭孙策搅浑这潭水,他也是坐山观虎斗。

兼且孙氏本就是江东豪强,他们的根基和人脉自然也在江东,只要孙策踏上江东的土地,就不难利用这个优势迅速壮大。

所以全熙思来想去,恐怕这出空城计,并不是刘繇乐享其成的,或许刘繇及其部曲,也有逼不得已的困境。

是什么让刘繇放弃对秣陵的掌控,主动撤离呢?显然不是孙策的威名和孙策军有多勇猛。刘繇就算帐下再没人,可是他雄厚的兵力却不是孙策可以抗衡的。要说忌惮,或许有。但要说刘繇怕了孙策,却是不太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